第5章:林枫的双喜临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齐明宗四十八年十月十五,对于林枫来说,这是他到了这个时代后,应该记住的一个很特别的日子。
在这一天,他的身份发生了重大改变,他成了新靖王。虽说这一个多月里,他在靖地的地位已经很巩固,但有了靖王这个身份,从名份上,他名正言顺的成了靖地之主。
他的世袭承位诏书,虽说不是明宗皇帝亲下的,但那位一心向佛的秦皇后的诏书,也算是名正言顺。
但让人想不到的是,中州来风城宣诏的竟是国相许和霖。这番王继位的事,让他一个国相亲自前来,规格上的确是有些高了。
好在三天后,就靖王林望殡葬的日子,他许和霖以参加靖王葬礼,捎带着宣读继位诏书,还算说的过去,毕竟靖王死前的身份是监国。
但许和霖亲自前来的真正原因,他是来风城探明这位新靖王的态度的,现在大齐的局势,真是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这让他和林雨寒担心的很。
归根到底是因为皇位之争,本来有些扑朔迷离的局势,在靖王被刺毒发身亡之后,本来应该变的简单的局势,却因为靖王世子的强势崛起,再加上安王出兵中州所造成的后果,反而变得更加复杂了。
安王的挑衅,虽然很快以东靖军进住中州,安王的大军,遭到中州城东大营重装骑兵的拦截退兵,很快的就平息下去了。
但事情并没有完,靖王世子,甚至一直不太说话的兴王,在对处理安王的这件事上态度坚决。靖王世子林枫并不想就此了事,只是从大局考虑暂时忍了,但有林枫提议的安王的罪名,和两条处罚的建议,因为有理有据,中州都采纳了。
平王和安王试探的目的也达到了,他们对中州的态度不予理采,却在暗地里招兵买马,积极备战。
而东靖军在马店和中州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三十五万之众,而东靖军进入兴地之后,不用说兴王的大军,很快也能腾出手来。
在这么一种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中州显然是站到了靖地的一边。虽然中州像是在一种不得以的情况下,站到靖地一边,但林雨寒和许和霖还是不希望战争真的降临,虽然看上已经不太可能,而许和霖这次风城之行的主要目地,就是要搞清楚这位新靖王的底线是什么。
虽然有余晏从风城写来的几封信,但林雨寒对自己这个,只有十六岁的侄子的控制力,还是有一些不放心。
所以她在许和霖动身去风城之前,又到“文亭阁”特意和许和霖见了一面。双方见礼之后,也没有过多的客气,谈话的内容就直奔主题。
“许相,你明天就要前往风城了,虽然说好像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但我的心里面总是觉的靖王世子还是个孩子,以前只是知道他体弱多病,从没有听说过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把大齐的希望寄托他的身上,是不是太随意了。”
许和霖很理解现在的林雨寒,论起带兵打仗,这位公主还真是一位良将,但现在把中州这么一大摊子压到她身上,还真有些勉为其难了。要是平平常常应该有众位臣僚的辅佐,也能应付。
但现在的中州,现在的大齐并不是平平常常。令许和霖佩服的是这位公主,还真是没有一点私心,一切都是为大齐着想。现在大齐的局势,中州已经没有什么权威可言,在相互对力的双方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约束力。
虽然不是公开表态,但实际上中州已经选择了靖地一方,但一个多月里,那位只有十六岁的靖王世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强势,又让她的心里充满了担忧。许和霖也知道她担忧的是林氏皇族未来的命运。
“公主啊!你不要再想的太多了,皇上现在的情况,真是说不准那一天就会宾天了,而我大齐的皇位,平王和安王是无论如何不能选择的,本来靖王没有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兴王,但兴王明确表态无意皇位,兴地全力支持靖王继位。”
林雨寒看着许和霖在听他说,正是兴王的这个态度,再加上余晏从风城来信的建议,两个人才再次请秦皇后下诏,诏令靖王世子林枫,世袭承位靖王的。而这次许和霖去风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一下这位新靖王对皇位的态度。
“相国,大齐这么一个局面,靖王世子只有十六岁,他真有那个能力,来挽回我大齐这个危局吗?”
许和霖知道林雨寒心里的疑惑,虽说靖地有天下最强大的军队,但把大齐的未来寄托到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少年身上,他许和霖也是有些担心的。
“公主啊!西门龙云他们是靖地的将军,靖王世子是他们的主人,他们怎么说靖王世子,当然不可全信。那兴越太子是个外人,只是在风城和靖王世子接触过几次,就把我大齐未来的宝压到他的身上,就不得不深思了。再就是驸马爷,一生之中佩服过谁啊!他的话你总不会怀疑吧!”
许和霖说完这些,看了林雨寒一眼,并没有把话停下来。
“青城大战火烧曹强;靖王遇刺矛头直指平王;顺便捎上兴越崔家,崔家掏银子还对他感谢万分;安王事件能顾全大局,还留下了秋后算帐的借口;就是没有安王出兵这件事,兴王借兵这个理由,那三合镇的大营也会安在那里。这些事里面的手段,你还觉的只是个十六岁的孩子吗!”
林雨寒话一出口,就知道自己说了一句不该问的废话。
“要是我们支持平王继承皇位,他一样会和我们反脸吗?”
许和霖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林雨寒的问话,而是说了一句:“他要是连我们站在那一边都看不清,他就做不出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了,我们从劝皇后下诏靖王监国,就站到平王的对面了。”
林雨寒看着许和霖一下子明白过来,什么一心为了大齐。她劝皇后诏令靖王监国,真是为了中州,为了大齐着想,可是谁会这么认为呢!就连和他一起行事的许相国都不这样想,谁会相信她真是为大齐啊!
林枫心里面对于靖王这个头衔,还真是并不在意。他的目标可不是一个靖王,但此刻有这么一个帽子,他还是很乐意戴上的。这样做起一些事情来,就更名正言顺一些。
承位诏书是在靖王府,有许和霖宣读的,这是林枫第一次见到许和霖,这包括这个肉身以前的经历。和许和霖的会面,就在读完诏书,林枫谢恩之后,在靖王府虎堂的偏厅里,陪着的有程昆,董微全,余晏和李景清。
林枫先是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一些客套话,接着向许和霖介绍了一下,靖王陵和三天后大葬的一些准备情况。
许和霖也听余晏提起过,靖王世子会在热孝中,和西门龙云的女儿完婚,因为林枫现在身份已变,所以在董微全说世子既然已经承靖王位,并大婚在即,应该尽快择日搬回靖王府居住时,许和霖并没有觉的吃惊。

但林枫接着说出来的话,却让许和霖吃惊不小。
“董长史的意思我知道,是为了我靖地王家的尊严,但我父王的大仇未报,又怎么谈得上王家的尊严,林枫在这里守着许相立个志,家父大仇一日不雪,靖王府靖王的灵堂一日不撤,我林枫一日不搬进靖王府,至于大婚吗!在靖王孝期内一切从简。这事已后就不要劝了。”
许和霖着实的吃惊不少,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位新靖王是在表明心志和决心,想那平王和安王,要是真是这位新靖王执掌了大齐的天下,想那平王和安王,已后就不会有这两个称号了。
在结束的时候,靖王林枫很平常的邀请许和霖和余晏,晚上到他世子府品茶。许和霖知道品茶只是个引子,而真正的目地,是要进行私下的会谈。
而绥安大捷的战报,是在林枫用过了晚饭,在等许和霖的时候,程昆派人从虎堂送过来的。
脱罕尔王从四鼓山一路狂奔,四天里加起来睡了也不到五个时辰,在十月十五的午后,他终于在阳光下,在一片雪原中看到了,他们巴妥拉汗国的王城海苏拉尔城。
四个月前他离开这里的时候,他带走的是八万巴妥拉汗国的蒙古铁骑,而现在跟在他身后的还不到两千人。
在看到王城后,身后那些狼狈不堪,没有几个不带伤的蒙古勇士,几乎都是从战马上滚了下来,他们跪在茫茫的雪原里,口里面叫着“长生天”不住的向王城的方向磕头。
脱罕尔王没有下马,他缓缓的转身向南望去,那是他逃回来的方向。他的八万勇士就是留在了那边。
他到现在都不敢回想,在那场他认为是长生天送给他的大雪中,四鼓山的那场恶梦。那些东靖军的重装骑兵,现在在他眼里就是恶魔,前一天还在他对面的兴军大营里,怎么只是一场大雪,就让他们出现在了他们身后的四鼓山。
上官清占领了四鼓山的蒙古营地时,已经接近辰时,按照和兴王的约定,脱罕王的大军撤到这里,最快也要一个半时辰以后,所一上官清刚让他的大军,都下马休整。
上官清坐在一个刚打扫出来的蒙古帐蓬里,外面的雪丝毫没有停的意思,反而是越下越大。他刚刚坐下也就是不到顿饭的工夫。
上官清渐渐的感到了大地的颤动,上官清马上起身走出了帐外,显然外面的将士也都有所感觉,都已经是站起身来,看着上官清站的地方。
那吴昊因为走的急的原因,在雪地里有点像连滚带爬,到了上官清的身前,嘴里面还喘着粗气。
“将军!是丛绥安方向传来的,应该是蒙古骑兵,离我们应该不到二十里左右。”
这些上官清也敢觉出来了,这种大地的震动是大匹的战马奔腾,才能造成的振动,因为是雪地原因还轻微一些,要不然二十里的距离,早就感觉出来了。
“传令全军上马,给我找个在行的探马过来。”这军中有专门听马蹄声的探马,他们把耳朵贴在地上,就能听出远出来的骑兵的数量和距离。上官清让去找的就是这样的人。
这样的人在上官清的军中不是一两个,很快就把情况弄清楚了。从绥安向这边来的是大约五万到六万的骑兵,他们是在狂奔,而不不是正常的快速行军,但队行不是很乱。先头离他们大约在十五到十八里。
而在这一股大军的后面两里到三里的距离,有更过的骑兵也在狂奔,可以肯定要不前面的要多,但数量不是很确定。
上官清虽然很纳闷,这比约定的时间早了近一个时辰,但可以肯定这是脱罕尔王的大军,马上就要溃逃到这里了。
上官清在这座蒙古营地前,把他三万重装骑兵,横着近两里列好队型,前军是一万的雁阵,而后军和中军在前军身后是一字阵。
上官清处在前军的后面,中军的前面,而他的身边架起了两面战鼓。他骑在马上,虽然在他身上就有千里眼,但稠密的雪花,已经让它没有了用处,现在一切只能靠耳朵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不单能敢觉到大地的颤动,已经能够听到清晰的马蹄声了,偶尔还可以听到马嘶长鸣。
上官清知道,脱罕尔王的骑兵已经离的很近,要不是这大雪的原因,肉眼就应该看的很清楚了。
这漫天绸密的大雪,给他们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一样也使得他的这次伏击更有突然性。
“将军,敌军的最前沿离我们不到五里了。”那个耳朵很好用的探马,一直就站在上官清的身边,上官清知道五里意味着应该出击了。他看了看周围的士兵,脸上的表情虽说是带着紧张,但都充满了期待。
“擂鼓!前军出击!”上官清把手中向着茫茫大雪中的前方一挥。一场堪称屠杀的战斗就此拉开序幕。
随着随后中军和后军的冲击,和紧接着陆续越来越多的,兴军轻装骑兵的赶到,这漫漫的大雪中到处都是喊杀声,嘶叫声,哭喊声。
脱罕尔王的六万蒙古大军,在吃惊和不知所措中,完全被包围了。
但脱罕尔王手下这六万大军,不愧为久经杀场的蒙古铁骑,在这极为不利的情况,虽然被重装骑兵的冲击给打懵了,但这种混乱并没有持续多久,他们很快的稳住了阵脚,但也就是这短暂的不知所措,使他们撤底的失去了冲出四鼓山最后机会,越来越多的大齐骑兵,已经把他们堵在了这里。
接下来的战斗,可以用掺烈来形容,这是林枫从手里面拿着的那份战报,从子里行间里就能够感觉的到的。
在双方都看不太清对方的情况下,那脱罕尔王先后在三个方向,组织了八次突围,一场大战最终以黄昏前大齐军的全面进攻,脱罕尔王仅带着不到五千人突破重围,逃出四鼓山而结束。
以十五之众,还是各种对己有利的条件下,歼灭六万蒙古骑兵,杀了整整一天,最后还让人家的主帅带着近五千人逃脱。而己方也付出了伤亡近三万人的代价,特别是上官清的重装骑兵,也有近五千人的伤亡。
这么一份战报拿在林枫的手里,使他不得不对北面草原上的那个民族,更加的重视起来,那还真是一头狼。
但在绥安兴王能有这么一场大捷,对于整个的大齐的局势来说,这是一件很振奋人心的事,所以对刚刚承位靖王位的林枫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
看着林枫脸上的笑容,刚走进他屋里的纪婉婷问了一句:“又有什么事,让世子这么高兴。”
“绥安大捷,上官清将军和兴王大败脱罕尔王,歼敌七万多人。”
“那靖王爷今天可是双喜临门了。”
PS:老九求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