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玉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居正看着把愤怒写在脸上的王环,心里暗暗叹息,怪才能在蜀国处处受到压制,立了功还要受到孟昶的怀疑,以致被软禁在成都,城府太浅了,怎么能不得罪人?
王审琦是什么人?很爱记仇的一个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西征中他立了大功,重要的是他有个叫赵匡胤的结义大哥!王环却口无遮拦在三个不知根知底的人面前大表对王审琦的不满,岂不是脚跟未站稳便竖起了强敌?
幸好这几个人都不是大嘴巴。薛居正想到这里淡淡地岔开道:“这事既然被三郎遇上当然不会坐视不理。”
郎兵道:“是李勇救的人,王大人怕士兵不小心冲到府上生出事端来,令李勇去保护节度使府,恰好碰上了。那个女孩家里也没什么人了,就把她安顿到了王大人的府上。”
王环点点头道:“陛下已经派人去接王某的家人过来,王某还要多谢郎将军照顾我的家人。”
郎兵笑了笑,卢多逊眨着眼睛问道:“怎么王大人把自己的家人放在最后呢?”
“就因为是我的家人才要放在最后,王刺史一家为国而死,王某却芶且偷生,没有保全他的家人,深感羞愧。”王环的苍白的脸色涌起一丝潮红,眉头紧锁,不期然流露出一丝痛苦之色。
“大人真乃为官之楷模。”卢多逊原先还对这个蜀国降将存了几分轻蔑之心,如今更多的是钦佩,在这乱世很多读圣贤书的人都没有了这份忠肝义胆。一个粗鲁地武将做到这个份上更是难得了。
郎兵却不想王环这么消沉下去,他笑了笑道:“王刺史为国捐躯不假,但是郎某却不赞同他的想行为,说的难听点,王刺史有些愚忠了,他所谓的忠是忠于一人之忠,是为小忠,而非大忠。真正的大忠是忠于百姓,蜀地的百姓难以忍受苛政,请求大周出兵讨伐蜀国。这是大势。
知道守一个人的志节,却不知道为正饱受荼毒的亿万苍生做些益事,这是贤却不是大贤!汉人本是一家。如今却是兄弟相争,骨肉相残,实在不是我等愿意看到的。”
“大忠?大贤?”王环喃喃地自语了一声,眼睛里闪过一丝光彩。
郎兵心里一笑,知道王环的心思泛活了,古人以忠孝治国。以背叛主子为耻,五代时稍微淡薄。但依然不乏愚忠之人,像王万迪,杀了家人而后自杀殉国。
“王大人如果今后能为百姓谋福,为大周尽心尽力,助陛下早日削平天下。使天下一统,恢复汉唐江山,从此天下再无兵火。再无兄弟相争、骨肉相残,天下黎民无不安居乐业,大人岂非功莫大焉?青史留名是轻而易举地事情。”
古人素重名声,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王环投降的那一刻就断定自己将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因此意志消沉,柴荣的高官厚禄丝毫吸引不了他。郎兵地话就像投入熄灭了火盆子里的一把火,重新让他的心烧了起来,王环喃喃地道:“真的能吗?”
“怎么不能?大人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有大把的事情可做,难道甘心就此沉沦下去?”郎兵拿着眼睛盯着王环。
薛居正道:“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魏征从唐太宗不是开创一番伟业吗?王大人才能出众,未必输给了他。”
王环听两人一唱一和地,心里却很感动。来京城也不少时日了,见过的大臣不少,一个个都捏着鼻子和他说话,知道柴荣要封他为右骁卫大将军,这才违心地热情起来,想起他们那副嘴脸,郎兵、薛居正的真情就尤为珍贵。
王环放声大笑一声,抖了抖身子,笑道:“此生已经两世为人,那就让王某重新开始好了。”
这一抖就算和过去做了诀别了,郎兵、薛居正对视一眼,拱手笑道:“恭喜王大人。”
王环呵呵一笑,坦然接受,脸色轻松了下来,精神顿时显得好多了。
几人又说了几句话,只听马新梅的声音又隔着木门传了过来,“少爷,三舅爷来了。”
她话音未落,郎兵已经听到了刘寿的声音:“三郎呢?我又来蹭饭了。”
郎兵对王环、薛居正一笑道:“不是外人,正好凑成一桌。”
王环也道:“人多热闹。”说着站了起来,和郎兵一起走了出去。
刘寿三兄弟和郎兵是老相识了,后来又成了亲家,关系更加好了。加上年纪差不多大,很谈得来,三兄弟和郎兵都很随意。此时他已经进了院子,见到郎兵从屋里转了出来,笑道:“知道你回来了,早就想过来,只是我今天当值,好说歹说,指挥使才允了我早来一会儿,怕还是看了你的面子。”

刘寿一身青色地公
着高高的袖子,裸着两条肌肉纹起的手臂,腿上也卷概走地急,额头上一层细细密密的汗水,最显眼的是手上拎着一条硕大的红白色活鱼,用青色的茅草穿着,还在卷着尾巴用力的蹦跶。
郎兵笑着快步走了上来,对身后三人道:“这是刘芸的三哥,刘寿。”
刘寿这个时候才看见三郎身后站了三个人,一个是他认识的薛居正,他有些尴尬地撸下裤腿、袖子,上前躬身道:“刘寿拜见薛大人。”
接着他看了看薛居正身旁气度非凡的中年人,看了几眼才认出他正是蜀国降将王环,当时候押解王环、赵崇入京场面盛大,满城的百姓都来观看,他们水师维持汴河的秩序,在河下见过王环,只是不知道他怎么跑来了这里。想起皇上要重用他的传言,不敢怠慢,急忙道:“刘寿见过王大人。”
又指了指卢多逊道:“这位是?”
郎兵笑道:“这位是翰林的才子卢多逊,卢兄。”
“见过卢兄。”
卢多逊急忙道:“不敢。”
郎兵看刘寿施礼的时候手里的大鲤鱼蹦得愈加欢,看起来又几分可笑,想让下人接过他手里的鱼,不过看到家里都是些年轻的丫鬟,恐怕吃不住那三四斤重的鲜活大鲤鱼,急忙道:“你自己送到厨房里给你姐吧,正好烹了下酒。”
刘寿笑了笑,急忙提着鱼去了厨房,好一会儿才回到客厅,已经洗了手脸,浑身也弄得整齐了,笑道:“本来想去弄条黄河鲤鱼,不过时间不够,就弄了条汴河的鲤鱼凑合着。”
王环道:“这鱼是手捉的吧?刘都头真还好功夫啊。”
薛居正道:“黄河泥沙浑浊,想捉这么大的鲤鱼可不容易,汴河的的鲜活鲤鱼像这么大的也不多见,今儿又有口福了。”
刘寿笑了笑道:“姐姐说,酒菜已经好了,要不要先上上来,边吃边聊?”
郎兵见薛居正、王环点了点头,就对马新梅道:“那就让人端上来吧。”实际上该说的要紧事基本都说了,几人就入了席。
王环去了心事,薛居正达到了目的,郎兵给王环留下了不错的印象,都很高兴,这一顿吃的宾主尽欢,都连连夸赞刘芸的手艺好。
吃过饭,薛居正明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和卢多逊先行告辞了。两人走后,王环也跟着起身告辞,郎兵把他送出门。
王环一把拉住郎兵的手,另一只手从腰间摸出一块温润的乳白色玉佩放到他手里,“郎将军的大恩大德,王某实在无以为报,此玉算不得名贵,却是祖上传下来的,据说能驱邪,送给郎将军。”
“王大人........”
“你要是推辞就是看不起我王环了!”王环脸色严肃地道,“今后郎兵将军若是有什么事情用得上我王环,可随时让人拿这块玉佩来见王某,刀山火海,绝不会皱一皱眉头!”
郎兵知道这个时侯是绝对不能拒绝的,那会打击刚刚恢复信心的王环,他郑重地双手接过玉佩,仔细地配在腰间。
王环感激地笑了笑,这才拱手上马而去。
看着王环的背影消息在巷子尽头,郎兵这才摸出那块玉仔细看了看,掌心大的羊脂美玉,还带着体温,一面刻着他不认识的古篆,另一面雕着美丽而奇异的花纹,看起来古色古香。
郎兵回到屋里,刘芸和母亲阮芳宁正坐在那里陪着刘寿,唠着家常。
“三郎,王环怎么来了?”郎兵一坐下来,刘寿便疑惑地问道。
“他来谢我安葬了王刺史和救了蜀地的青壮。”
刘寿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道:“三郎,二哥辞去水军的职务,我拦不住........”
郎兵笑着摆摆手道:“这事我已经知道了,他有他的选择,也没错。大海好啊,那里面有淘不完的财富,做得好前途未必差了。”
“三郎说是与番邦通商吧,钱虽然赚得多,可毕竟商人身份低贱,二哥实在浪费人才了。”刘寿皱着眉头,忍不住叹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