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战局的分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晚上想了昨天那位扶摇直上八万米的书友说的,这一阵写的是有些流水帐,我改正,谢谢他给我提的意见。)
这一天是川北对清第一次作战,没有多少悬念,第二天一早,刘铭就和张老顾问、罗炳来到山寨北口,现在一营、二营都已经到达。
看着寨外保安队的调动,清军也已经知道他们被完全包围,又不敢想着去突围,只是希望徐孝刚能够知道这里的情况,向成都报告,快点派援军来救他们。
在大八字山清军前锋营死伤最重,连同营官管带二百一十五阵亡,被俘一百四十二人,他们大多有伤,保安队自然不会不管,当然要给治疗,刘铭自认还是人,战争是不得已作出来的,对于战俘只要不是有深仇大恨,不能不管的,何况现在还不能把清军得罪大狠了,接下来就不好办了,如果是对上东面那个国家又自当别论。
这些伤兵也是有用的,川北方面的军用医护队一直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现在这正好给医护队练手,省得以后战事一大,伤兵一多医护队没有实际经验,那时可要死自己很多人。
而炮营整个营被俘,再加正跑的最快的骑营,这一下保安队手中就有二百五十四人。对于如何处理这些人李程文的意思还是按川北的惯例处理,川北的惯例就是,全部去工地干活,来补尝川北这次战争的花费。
刘铭心里笑着,李程文是他们李木匠家三个孩子里最死板的,对于战斗战术他总是反复检验后才实行,不像张国生这家伙什么都敢试一试。
想想李木匠一家,刘铭心中最为感慨,川北方面跟着自己变化最大的家庭就是他们李家,李木匠现在是川北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在位自然不用说,李程文是营长,在清朝也是个四品的官,每个月的薪水可以养几口子了,李家老二李程绪现在已经就跟他老子一样当工程师,他才十九。
想当年还在工地上玩泥巴呢,后来去木鱼镇学堂,再当上技工,也许是天分吧,这家伙对水有着一种说不上的熟悉,川北的水库、河渠建设他都有参加,今年评级,这家伙出人意料的当了工程师,现在是川北年龄最小的工程师。
在川北,技工评级是一年一次的,一开始是由川北的老工匠们定下评级标准,这当然是在刘铭的支持下进行的,刘铭可是一直非常重视这些老木匠们,他们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锋,也是川北现在发展的依托,他们是川北这些工厂的主力中坚。
要这些工匠们发挥他们的能量和主动性,就要给他们提升地位,这样不怕他们不为自身的改变不出力,使他们知道不比别人低等,人要是有了动力,能量是不可小视的。
老三李程道在去年与其他十名川北少年子弟被送到上海南洋公学去学习,这是后的前身,一六年由铁路公司督办盛宣怀办的。
在当时是国内少有的几个国办大学堂,进入这个学堂自然走的是钱的路子,但这十一学子也是川北派到成都公习的学子中选出来的优等生。
刘铭自己上的不是什么正规大学,可还是知道的,当年要不是脸皮厚,高中的同桌考上了后,早就不敢回到家了。学习虽然跟个人因素分不开的,这一点能从刘铭和他的同桌身上分出来。但是学校的因素你不能否认,国内的教育在上个世纪就已经降后了,到了本世纪与西方的差距更加扩大了,而成都的学堂与北洋大学堂和南洋公学又有差距,在成都学堂打一下底子还是可以的,要学习是要到好学堂去学习才对,对于这一点刘铭一力推动,将来他们要是想出国,那更好,川北也直持到底。
李程文和张国生的视野还不广扩,这不是天生的,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远虑刘铭也是一点点练出来的,这里面那个张老顾问是头功,要不怎么说只有老狐狸才能教出来小狐狸,刘铭原来可没有这样的环境。
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后,张老顾问再也没有躲避川北军事问题,不在是只是在一边提点小建议,他问刘铭如何处理这次战斗,刘铭就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张老顾问看了刘铭一阵,悠悠的道“世道真的是变了”,他又笑了笑道“就安照你说的办吧”
现在刘铭就要把自己和张老顾问、罗炳商定的办法说给他和张国生,“你们听好了,如果把这些人和山寨中的清军一口下,我们会彻底打了川督锡良一个耳刮子,他会在清庭处理他之前,会调集大量的清军,甚至会把派往川边的赵尔丰部也调回来对付我们,那时以我们现在的实力阻敌于外是行不通的,如果把清军进入到川北,我们这几年的建设心血会被他们全部破坏,而打败川省的新军还会引来其它陕陇两省的清军来会剿,那时战争最少要进行数年以上,以川北的实力无法支撑。”

这一点李程文和张国生也是认同的,先前安照刘铭的意见,不要全歼清军,才会在这里围住清军残部,刘铭看他们点头认同这一点,接着道“你们知道,清军此次出兵是因为我们卖军火给民党,但你们想没有想过锡良是怎么知道我们卖军火给民党?”
刘铭现在要给军队注入民党都是阴险之人的印迹,反正这事也不好说清楚,但是这消息是从你民党内传出去的,刘铭就咬死就是你民党刻意为之的,对于这一点罗炳是怀疑的,他不相信,可是他也没有证据来证明不是民党干的。
对于刘铭现在这么说,他也无说可话,在这几年来,罗炳还是喜爱上这里,苦是苦了点,可是空气比成都那里干净的多,没有那迂腐之气,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澎湃之气,使你的内心激动,而这场战有可能使川北的自由空气消失,他内心也十分痛恨,刘铭的说法他在内心里就默认了,不会反驳。
“民党近年来在川省不断发动起义,都失败了,现在新军主力北上,你们认为对谁最为有力”李程文和张国生马上想到,新军北上对要起事的民党最有利,他们才买了大量军火,自然要起事。只是李程文直接道“民党”,而张国生看了一眼罗炳,看他正在看地图,似乎没有听这边的谈话,才跟着道“民党”
刘铭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军队一定要控制在川北手中,而不应受民党的影响,刘铭知道历史,川北只有独立自主才能在民国后的南北大战中,更加灵活不受影响的扩张势力。
“民党这次起事与以住有所不同,新军主力北上,留下的都去年才建营的新兵,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而其它清军主力又被川督锡良调往川边随赵尔丰镇压西康土司,现在成都附近兵力空虚。我们情报显示,民党的人已经发展到新军中,这次起事,新军有可能参加”
虽然才打败了新军,李程文和张国生对于新军的训练还是认可的,比清军旧军强很多,如果他们参加,那么声势一定与以往不同。
“面对民党的起事,锡良一定派兵镇压,可是他现在手上没有可用之兵,现在赵尔丰虽然已经从川边回军,可是路途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在这山寨中的新军可用,可他们现被我们包围着,到时面对民党的起义,锡良就会答应我们的条件”
成都地区可要比川北重要的多,锡良一定会先确保成都的安全。可这些不是全部,刘铭有许多话没有说,川北与锡良的条件中这些新军如何处理,是一个大问题。川北方面是可以全歼新军的,在民党起事后,南下威胁成都,川北的条件锡良也可能会答应,可是这样锡良怕是这个总督要干到头了,而他答应的事,下个川督怕是不会认的,到那个时新的川督上来后,一定会全力围攻川北,这是川北不愿意看到的,所对对山寨的新军要围而不歼。张老顾问就这一点,对刘铭非常满意,听刘铭说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所以那这些新军如何处理,就要看锡良的智慧了,这个盖子川北不会去揭的,刘铭可是愿意配合新军为清政府平定川北的匪乱,军火也可以不在出现在川省,这份大功自然也跑不了锡良头上。
而项决定更是出于川北对民党的评估,川北方面是考虑到民党许多方面,最终认定民党这次起事不会成功,而把宝押在锡良身上。
在四年后那次川省的革命也不是民党发动的,保路运动是清政府把整个社会都推到对立面后,民党才接过领导权,现在他们还没有发动整个社会跟着他们干,没有广泛的基础,他们的规模就不会太大,影响力就会小的多。
而他们的军事领导人才上也不行,民党是有不少从日本学过军事的人,可是这些人都没有实际的军事经验,战争不是在军校里学就可以,只有见过血才行,这一点上,罗炳也无话可说,他自己心里最清楚,纸上谈兵是要死人的,当初他也没有认识到这点,在川北后他慢慢的才知道这点。
俘虏的新军,只要是伤的不重,经过包扎后,都要送到山寨去,只留下炮营十几个炮兵,刘铭要他来教保安队使用这些火炮,武器是不会叫他们带回去的。
刘铭这样干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人围住他们,而其它的人还要腾出来,用做机动兵力,以防不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