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丑媳妇终究要见公婆,吴三桂命部下在城头放炮,为其掩护,而他自己在数百名亲兵的护送下冲出城去。一路上快马加鞭,一口气驰至欢喜岭。
多尔衮得报吴三桂亲自前来拜见,大为高兴,情不自禁的说道:“天下在掌中矣!”他亲自与洪承畴前往账外迎接。
多尔衮汉语水平有限,所以他与吴三桂的谈话极为简洁。
多尔衮问:“此来何意?”
吴三桂干脆利落道:“请大兵共诛李贼耳!”
多尔衮又问:“此意果真?”
不知何故,一向老谋稳重,不轻易言语的的洪承畴,此时不等吴三桂回话,便抢着用满语说:“三桂报君父之仇,岂得不真!”
多尔衮丝毫未将目光转移到插话的洪承畴身上,而是认真的注视着吴三桂,面露笑意,微微点头。
吴三桂看了一眼洪承畴,然后又对着多尔衮慷慨而言,情词恳切,声泪俱下,力请进兵。
见到吴三桂如此这般,多尔衮也表现得为之动容,说:“你们愿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领兵前来成全这一美事。先帝(崇祯)时事,在今日不必说,也不忍心说。但昔为敌国,今为一家。我兵进关,若动人一株草、一颗粒,定以军法处死。你们可以通告大小官员百姓,勿须惊慌。”
双方的表演都很精彩,但这种表演在目前这种危急的形势下,时间自是不宜过长,双方很快,也很自然的把谈判方向转到具体条件上,双方的谈判内容,历史上有确切的记载:
桂念腹背受敌,势不得全,乃与清帅约云:“从吾言,并力击贼,吾取北京归汝。不从吾言,等死耳,请决一战。”(多尔衮)问所欲?曰:“毋伤百姓,毋犯陵寝。访东宫及二王所在,立之南京,黄河为界,通南北好。”清帅许之,攥刀说誓,而以兵若干,助桂击贼。

吴三桂提出的条件有三条,一是寻找到崇祯的太子,在南京重建明朝政权;二是以黄河为界,以北归清,以南归明,两国通好,互不侵犯;三是,清军入北京后,不得侵犯明历朝皇帝陵寝,也不得伤害百姓。这些多尔衮都很爽快的答应了,双方白纸黑字,订立了协议。
从种种迹象看,当时吴三桂与多尔衮对于这份协议都还是抱有将其实现的诚意的。首先,三桂的第一封请兵信中就已首先提出“裂土”酬谢的许诺;而在第二封信中,他又表示,击败李自成,“京东西可传檄而定”,并承诺“财土亦得,何事不成。”吴三桂后来降清,曾自求封地齐鲁,“且悉用旧人”。而齐鲁正当南北之间,与之黄河为界正相吻合。而在山海关大战后,他追击李自成,索要崇祯的太子,并向京城发出迎立东宫的告示。如果没有多尔衮的默许,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清军进入北京后,并无表现出南下之意,一度甚至声明南北“通和讲好,不负本朝,彼怀继绝之恩,以惇睦邻之谊”。不过最终、最终清廷还是推翻了这份协议。
有一点绝对不应忽视,那就是吴三桂反清后,曾告示天下,指责当年多尔衮“顿背前盟”,“贪心无厌,驱兵南入,以致灭我社稷”他在讨清的檄文中,称多尔衮“逆天背盟,乘我内虚,雄踞燕都,窃我先朝神器”而清朝对“背盟”一事始终没有正面反驳。这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清军此次出兵前,战略目标仅仅是夺取河北数省。而吴三桂如今亲自前来请兵,愿与清军合击李自成,并做出种种对清廷极为有利的承诺,这对于多尔衮及整个清廷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