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2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自成要打仗了,打仗的目的是杀人,所以在开仗前把能杀的人都杀了,这便是天经地义的了。
李自成出师的当天,也就是十二日晚,为“绝内患”杀人行动开始了。明勋戚大臣、锦衣卫堂上官、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吴遵周、永宁伯王长锡、平江伯陈治、都督袁祐、周铭、周铎、周铉等共60余名明朝大员在西华门外被砍了脑袋。又将彭琯、李逢甲、申济芳等53名明朝旧臣统统吊死。将剩下的明朝官员都集中在刘宗敏处,“纍纍坐路侧,按籍次第杀之。”到了二更时分,因大军开始出征,实在没时间再杀人了,方才停刀,将还没来得及杀的那些幸运的倒霉蛋都放了。
吴三桂不仅懂得打仗,还很会搞统战工作。就在这天夜里,北京城外各处俱出现讨伐李闯逆贼的檄文,约“士民缟素复仇”,被李自成快要折腾的翻白眼的首都市民,不乏出现胆大的,秘制素农,准备迎接吴三桂入城。
吴三桂檄文至北京,“近京一路尽传”,人心越发惶惶。同时,各种小道消息纷起,更是致人心不稳,就连李自成很器重的谋士宋献策也私下里讲:“我主马上天子,惜其杀戮太过,益造祸耳。尚有三年富贵,过此恐予术未必验也。”
十三日,天刚一亮,李自成便率军出征,骑兵与步兵共计六万人。加上一些原明军降部共计10万之众。李自成亲率精锐七千人,擎刀牵马,列长安街,出正阳门,留守京城的牛金星、宋企郊等官员送至金水桥。京城的百姓闻讯,怀着各种复杂的心态跑到东西长安街上观望。
让京城百姓惊讶的是,一直传说已逃出或是已被处死的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都在出行的队伍中。人们纷纷私下议论,李自成把他们一同带走,相比是想利用这几个极重要的人质,对吴三桂有所牵制。
李自成率大军经通州、密云、永平,一路浩浩荡荡,朝山海关进发。一场关系历史大转折的大战即将爆发。
其实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吴三桂都不知道,这些日子以来,清廷便一直没闲着。当吴三桂遣使郭云龙、杨珅驰离山海关前往沈阳请兵时,清军既已开拔,踏上进关攻城略地之路。早在三月中旬,清廷便已获知明军放弃宁远进关,他们敏锐的觉察出明朝方面必是遇到了极严重的危机,而清军此时也乘机修整军器,储备粮饷、马匹,准备随时出击。而在此之前,正月间,清摄政王多尔衮曾遣使携带书信,取道内蒙古寻找农民军,企图联合其共同伐明,只是李自成当时根本就没有理会。后李自成三月十九日攻入北京,让清廷极感意外。多尔衮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汉官范文程老谋深算称:“自‘闯寇’猖狂,中原涂炭,近旦倾覆京师,戕厥君后,此必讨之‘贼’也。虽拥众百万,横行无惮,其败道有三:逼殒其主,天怒矣;刑辱缙绅、拷掠财货,士忿矣;掠民资、淫人妇、火人庐舍,民恨矣。备此三败,行之以骄,可一战破也。我国家上下同心,兵甲选练,诚声罪以临之,卹其士夫,拯厥黎庶,兵以义动,何功不成!”又说如果国家只想留居关东,不图大进,那就“攻掠兼施”;如想统一全国,“非安百姓不可”。
范文程意思很清晰,那就是乘明朝刚被推翻之际,各地局势极为混乱,挥师进关,以建立全国性政权。他的这一战略主张,无疑很合清统治集团的心意,而他所述农民军“三败”的观点,无疑也大大加强了清对夺取全国政权的信心。会后四月四日范文程专门上奏,再次阐明他的基本战略思想:

乃者有明,流氛踞于西土,水路诸寇环于南服,兵民煽乱于北陲,我师燮伐东鄙,四面受敌,其君若臣安能相保?……此欲摄政诸王建功立业之会也。窃惟承丕业以垂休万者此时,失机会而贻悔将来者亦此时。何以言之?中原百姓蹇离丧乱荼毒已极,黔首先依,思泽念主,以图乐业,虽间有一、二婴城负固者,不过自为身家计,非为君效死也。今明朝受病已深,不可复治,河北数省,必属他人,其土地人民,不患其不得,患我既得而不能有。夫明之劲敌,惟我国与流寇耳。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是我非与明朝争,实与流寇争也。战必胜,攻必取,贼不如我;顺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贼。为今之计,必任贤抚民,远过流寇,则近者悦而远者来,即流寇亦入而为臣矣。……不然,是我国徒受其劳,而反为流寇驱民也。使举其见在者而驱之,后乃与流寇争,非计之长也。往者弃遵化而屠永平,我兵两次深入而返,彼地官民,必以我无大志,所为者金帛女子耳,纵来归顺,亦不久留,其不服者容或有之。彼时得其城而屠之,理也,其何敢以谏?但有已服者,亦有未服而宜抚者,当严禁军卒,秋毫无犯,又示以昔日得内地而不守之故,及今日进取中原之意,官仍为官,民仍为民,官之贤能者用之,民之失所者养之,是抚其近而远者闻之自服矣。如此,河北数省可传檄而定也。……
此行(指即将出征)或直趋燕京,或相机攻取,要当于入边之后,山海、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以为门户,我师往来,斯为甚信。惟摄政诸王察之。
范文程在这份奏折中说得极其明白,强调此次进兵,与往次进关伐明根本不同,意不在金帛及人口,而要的是“河北数省”,占据中原,夺半壁江山,进而取全国。他疾呼:此次进关,是清兴亡的紧要关头,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成大功而建一统江山就在此时,失机会而遗恨将来亦此时。他明确的指出,清的敌人已不再是明,而是具有众多兵力,及强劲战斗力的农民军。当务之急便是与其决战,并一举击败他,以保证清实现自己最终的战略目标。他建议要么首先攻打北京,要么就在山海关以西打下一重要军事重镇,以作为关内与关外之间的门户,保持前线与后方的畅通无阻。
范文程的思想深刻的影响了清廷在此以后的一系列政治与军事安排。
中国历史上一场关键的转折之战即将展开。多尔衮下达命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各处兵马迅速集结。四月七日向太祖、太宗神灵祭告后出师。八日,当时方才七岁的顺治皇帝驾临笃恭殿,向多尔衮颁赐“奉命大将军”敕印,以自己年幼为由,授权多尔衮“代统大军,往定中原”,战守方略,一切赏罚,“俱便宜从事”。多尔衮受敕印,行三跪九叩大礼。顺治帝又赐给黄伞等御用之物,以重事权。其他随征将领也都按军级赐给衣服、鞍马等物。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