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十五 白娘子(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五日事)
他用了些果饼,便就着院中的清凉,和衣躺下小憩,我从屋里拿了床薄衾为他盖上。
“胤禛。”我在心里轻声唤他,却见他已沉睡。许是白天的劳累吧,朝堂上的事,一刻不得停歇……我闷闷的想着,移了张几凳坐到他身边,轻摇团扇为他纳凉消暑。
胤禛,心里轻声唤着他的名,他听不见,他不知道那个香囊特意为他而做,更不会知道香囊内除了药草,还有我的发,结发,结发,他怎会知晓我内心的想法。
看着他的睡颜,竟有难得的安详。我坐在凉榻旁的几凳上,久久的凝视,移不开眼。
他的眉又微微皱起。“胤禛……”,梦里会有什么烦心事呢,担心朝堂上的纷争引火烧身?抑或忆起“桂花之约”的知己?
“桂花之约”……想起他诗里浓郁得化不开的思念,心被什么紧紧纠住,隐隐的疼。很想问他,那人是谁,这样占据他的心,经年不消。
想起我伤心时,阿玛、哥哥都会吻吻我的额头抚慰心底的难过。我俯身上前,轻轻在他额上印上一吻。
“不要再难过了……”我轻声说道。突然觉得一阵羞涩,我慌忙起身走到池子边,装作欣赏锦鲤的样子,缓缓平复心里的狂乱。
“爷、福金,元寿阿哥、天申阿哥来请安了。”苏培盛的声音在院外响起。
我回过神来,开口吩咐:“让他们进来吧。”
话音刚落,见得奶嬷嬷及一干仆妇、小太监领着两个小阿哥进了院里。
“福金吉祥,给福金请安。”阿哥们的声音还有些稚嫩,但眼神里已然有了皇家孩子特有的傲气与漠然。
“起吧。”我轻声说道,指了指熟睡的他,将小阿哥领到不远处的石凳上坐下。
我看着无事,便对随同而来的奶嬷嬷们说道:“你们也热闹去吧,小阿哥留在这玩儿,晚些时候我差人送他们回去。”
“是。”一干人等诺诺答应着退去,不在话下。
我将两位阿哥招至身旁,笑问:“可去看龙舟了?”
天申噘着小嘴,抱怨道:“三哥嫌我们烦,不带我们去看。”
“天申。”元寿阿哥轻声阻止天申阿哥的不满,对我解释道,“福金不要见怪,天申的意思是三哥忙,我二人太小,怕会妨碍哥哥做事呢。”
我将天申抱至膝上,笑着劝慰:“不怕不怕,一会儿你阿玛醒了,让他带你们去看。”
说着我拿出南边的粽子、糕点给他们吃,却听见天申不以为然地小声反驳:“阿玛才不会带我们去呢。”
我拿出帕子,拭去他嘴角沾着的点心碎末,认真的说:“我去央他,定带你们去看热闹,可好?”
“真的么?可不作兴骗人。”天申歪着脑袋看着我,就连较为成熟的元寿也瞪亮了眼睛。
我捏捏天申的小鼻子,允诺道:“不骗你。”
接着我拿起桌上的雄黄酒,轻轻涂抹在两位阿哥的额头上,嘴上说道:“饮过雄黄酒,百病都远走。”1.

他二人好奇的看着我的举动,虽不言语,却看得出,奶嬷嬷们对端午的事并未上心,于是我又问他们:“奶嬷嬷可给你们佩了驱邪避虫的荷包?”
天申、元寿摇摇头,我将嫂嫂、姐姐为我做的那两个荷包解下,为他们佩上。天申满心欢喜的看着做工精致的荷包,呵呵的笑出声。
我打开一个肉粽,喂着天申吃,元寿阿哥也自拿了一块五毒饼吃。
天申看着元寿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贪心不过又拿了个五毒饼望嘴里塞,一面含糊不清的说道:“福金会不会讲故事?奶嬷嬷只会讲‘三仙女’、‘白云格格’的故事,听得我们都不耐烦了。”
“故事?”我眨眨眼,想起在家里额娘、嬷嬷讲过唐传奇,宋词作,元戏曲,明话本,启蒙了我对诗词书画的最初兴趣,不由得扬起会心的微笑。
天申盯着我,着急的追问:“会不会么?”
“那我今日与你们讲一个‘白娘子’的故事,可好?”天申开心的拍拍手,元寿也满脸喜悦的凑到我身边,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
“话说宋时,”我轻摇团扇,开口讲道,“美丽的西湖边上,有个在药铺作主管的小官人名唤‘许宣’。”
天申疑问的抬起眼:“不是我朝的传奇么?”
“西湖?可是苏杭的那个?”未等我回答,元寿说道,“额娘说,阿玛见过那个西湖呢。”
我点点头,笑道:“以后有机会,你们也可去那里玩玩,烟雨江南,天下一大美景呢。”
“福金,继续继续。”天申撑着脸,神往的想象片刻,心急的催促我继续讲叙。
“某日清明,许宣至寺院进香,归途遇雨,只得搭船回家。船未行多远,便见上来一个白衣素裙的娘子和一个青衫丫鬟。因了雨大,他便将借到的伞转借与那个白衣娘子。不想那娘子由此对许官人中意万分……”2.
“福金,什么是‘中意’呢?”元寿仰头看着我,不解的问。
“‘中意’就是……”心中突然浮现他脸上隐约的淡漠,怎会想到他?我慌忙摇了摇头,挥去那抹孤傲的黑色。我抬起眼,微笑着解释,“‘中意’就像你额娘对你阿玛一样,明白了么。”
元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摸摸他的头,说道:“等你长大了,也会遇见意中人。”
“像额娘一样的么。”元寿认真的问我。
我轻轻点头。只是,这样的意中人却注定要苦恋一世,我无法成全他额娘,因为我连自己都帮不上……
注:
1.饮雄黄酒,佩香囊,吃五毒饼、粽子都是端午节的风俗。
2.此处白娘子取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另有黄图珌的传奇《雷峰塔》,是为戏曲祖本,思想价值更高,但由于黄版《雷峰塔》(看山阁本)刊行于乾隆年间,故此处仅取冯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