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十四 流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五日事)
天渐渐热了起来,转眼便到端午。
夜幕降临的时候,园中的仆妇、太监们清闲下来,各自邀了朋伴去看龙舟竞渡、荡秋千。
就着怡人的凉爽,我命了刘希文将凉榻移至院中小池边,又备下各色时令鲜果、糕饼,雨前清茶,也不用红鸾、秋蝉二人伺候,独自斜靠在凉榻上自得欣赏这院中夜景。
无人引导,却见他径直进到我的院子,笑着问:“怎的不与众人一块儿去看龙舟?‘东郭先生’不是最爱凑热闹的么。”
自那日草场回来,他便唤我“东郭先生”,虽气不过,却怎样反驳也无用,我也只得默认了这个称呼。
我站起身,给他让了座。“我又不是有热闹就去看。”一面说着,我另倒了一盏茶送到他面前,“天气渐热,人多的地方,一股子臭汗味儿,我可受不了这个。”
他哈哈笑出声,接过我递给他的香茗,略饮了一口,随意说道:“你这院子好香。”
“院中的芍药、睡莲已经开花,新移植的几株夜合花期也到了。”我轻声解释,转身折了一枝淡雅的素色芍药送到他手中,心里想起“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1.的诗句,脸上一阵发热。
他并未留意我脸上的羞赧,接过芍药闻了闻,淡淡的说:“并不像是花的香味。”
停止不切实际的想法,我笑着回答:“那便是艾草和菖蒲了。我昨个儿吩咐了刘希文将艾草、菖蒲挂在门眉上,再加上这些天气候有些潮湿,那药草味儿越发浓烈起来。”
“应该是了。”他笑了笑,不再追究院中香味为何。
他放下手中的花朵,注意到凉榻边的几架上放着丝线盒及一个未做好的荷包,我忙掩了掩,慌乱着说:“做着玩儿,不入眼的东西。”
他不理会我的举动,拿过去看了一眼,问道:“这五色线有什么讲究?2.”
“南边端午用五色线制成荷包,有驱邪之用。”我指着腰上挂着的三个荷包对他说,“你看这个是我额娘给我做的,这个是姐姐为我做的,还有大嫂嫂做的荷花样儿的,好看吧?”
他抬眼看着我炫耀人家所作荷包的得意,笑了起来:“南边讲究真多。”
“上月我给二哥哥做了三个荷包,他说喜欢,今日得闲给哥哥再做几个。”我指着几架上未完成的女红,轻声解释。
“可是上月合着我的信函一块儿送去川省的?”他复问道。
我点头称是。“你与亮工的感情倒比同母所生的亲亲大哥还好。”他有些不解的问。
“这可没法儿比,”我想了想,开口回答,“大哥哥大我许多,跟阿玛一样严肃,哪里能跟他疯玩。家里只有二哥哥最能闹,我们的感情自然亲密些。还有小哥哥也常带我玩儿呢,呵呵……”
“小哥哥?你什么时候还有个哥哥?”他疑惑的望着我。
“是阿玛的至交,湖北布政使家的大公子,因与二哥哥相善,我都叫他小哥哥呢。”

“我知你说的是谁了,倒是常听亮工说起,说他才能一流,只是不得见过长相。”
我听他称赞小哥哥,心下高兴起来,又见他并未佩带,拿着荷包颇感兴趣的样子,便拿出早早做好的一个香囊,对他说道:“这个给你。”
他看了看手中的香囊,笑了起来。
“很难看么?!”我有些生气他的笑,又想到给他做物件的都是宫中顶尖的绣工,不禁有些气馁,大声讨还,“还给我!不给了!”
我伸手作势要夺回,却听到他冰冷的声音响起:“手怎么了?”
吓了一跳,我赶紧把手收了回来,小声的说:“没什么……我太笨了,做针线的时候老是扎到手。”
“以后不许做荷包、香囊了,你二哥若要,我差人送他些宫里的精巧样式。你这个又比不上……”他冷冷的出声命令。
我不满的瞪了他一眼,低喃道:“觉着不好就还我,还拿在手上做什么。”
他听见我的说话,表情冷淡的吩咐:“一会儿回屋记得上点药。”
我看他把香囊纳入袖中,又说些自相矛盾的话,不禁好笑起来。
静谧中,我们久久没有作声。满天繁星的夏夜,暑气渐消,蝉鸣也少了日间的浮躁,变得清丽可人起来。
氤氲的水汽升起,恍惚中看见点点莹光,夜幕中泛着优雅的飞舞。
“流萤。”我轻轻说道。
一股莫名的温柔思绪滑流过心田,缓缓融入夜色中。
夏季,已然到来。
注:
1.《诗经.郑风》之《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2.佩香囊,端午节风俗。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
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