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谱
远古:远古时代的皇帝世系表
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夏朝:夏朝帝王世系表
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1675年),始于夏禹,终于桀,共17帝。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夏朝姒姓。
夏禹:在位45年
禹姓姒名文命,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
启:在位29年
启,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太康: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裔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仲康:在位13年仲康,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这时后裔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死。寒浞自立为王。
相:在位28年
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少康: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
杼: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槐:在位44年
槐,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芒:在位18年
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泄:在位21年
泄,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不降:在位59年
不降,泄的儿子。在位59年后,让位与其弟扃。
扃:在位21年
扃,不降的弟弟。
廑:在位21年
廑,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孔甲:在位31年
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可见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皋:在位11年
皋,孔甲的儿子。
发:在位11年
发,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在位52年
桀,发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
商朝:商朝帝王世系表
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公元前1029年),始于商汤,终于商纣,共30帝,享国646年。因商朝曾都殷,所以商朝又称殷商。商朝时奴隶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在文化,青铜冶炼等发面达到较高的水平。商朝子姓。
商汤:在位30年
商汤,姓子名汤。商的祖先契助大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地,商汤时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他任用仲虺和伊尹为相,逐渐强大起来,又有夏桀残暴无道,民怨沸腾,遂起兵征讨夏,大败夏军,建立商朝。建国后又修《汤刑》,《明居》等法,比较关心民命。商汤即位17年践天子位,为天子13年崩。
外丙:在位3年
外丙,商汤的儿子,在位3年卒。
仲壬:在位4年
仲壬,商汤子,外丙的弟弟,商王世袭是先弟后子,仲壬在位4年卒。
太甲:在位33年
太甲,商汤长孙,太丁的儿子。即位初,因“颠覆汤之典刑”,被伊尹放逐于桐宫,三年后改过复立,成为有成之君。这就是“桐宫悔过”的故事。
沃丁:在位29年
沃丁,太甲的儿子。沃丁在位29年。
太庚:在位25年
太庚,太甲子,沃丁弟。
小甲:在位36年

小甲,太庚子。
雍己:在位12年
雍己,小甲弟。商朝开始衰弱。
太戊:在位75年
太戊,雍己弟。太戊勤政修德,治国抚民,颇有振作。
仲丁:在位11年
仲丁,太戊子,即位后迁都于嚣。
外壬:在位15年
外壬,仲丁弟,太戊子。
河亶甲:在位9年
河亶甲,太戊子,外壬弟,迁都于相。
祖乙:在位19年
祖乙,河亶甲子,即位后迁都于庇,商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商朝又兴盛起来。
祖辛:在位16年
祖辛,祖乙子,在位16年。
沃甲:在位20年
沃甲,祖乙子,祖辛弟。
祖丁:在位32年
祖丁,祖辛子。
南庚:在位29年
南庚,沃甲子,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
阳甲:在位7年
阳甲,祖丁子。“帝阳甲时,殷衰”。
盘庚:在位28年
盘庚,祖丁子,阳甲弟。盘庚迁都于殷,商朝自此称殷商。迁都后,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殷都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小辛:在位21年
小辛,祖丁子,盘庚弟。商复衰。
小乙:在位21年
小乙,祖丁子,小辛弟。
武丁:在位59年
武丁,小乙子。武丁是盘庚以后最好的国王,政治改善,商朝复兴,他还击败四方入侵,商朝威镇四方。
祖庚:在位7年
祖庚,武丁子。
祖甲:在位33年
祖甲,武丁子,祖庚弟。
廪辛:在位6年
廪辛,祖甲子。
庚丁:在位6年
庚丁,祖甲子,廪辛弟。
武乙:在位4年
武乙,庚丁的儿子。他在位4年被雷电击死。
太丁:在位3年
太丁,武乙子。他在位时,周侯季历(姬昌的父亲)声威较镇,太丁忌惮,杀之。
帝乙:在位37年
帝乙,太丁子。帝乙时,商朝更加衰弱。以和亲的方式与姬昌媾和。
商纣:在位33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相同,帝乙子。商纣为人聪颖,膂力过人。曾大举攻伐东夷,取得胜利,为中原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贡献。但商纣为人残暴,且好色无比。宠幸妲己,酷刑于民,大修宫舍,民不聊生。而此时西方周逐渐强大,终于灭商。纣王**而死。商亡。商纣与夏桀也成为了暴君的代名词——“桀纣之君”。
西周:西周帝王世系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终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弃,帝喾的后裔,弃曾做过尧,舜的农师。周朝姬姓。
文王:在位51年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释放。他礼贤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辅佐,为以后灭商打下基础。据传文王死时97岁。
武王:在位5年
武王姬发,父姬昌。即位后大举伐商,并于牧野,大败商军,纣王**,商亡。武王建都于镐京。史称西周。武王死时54岁。
成王:在位30年
成王姬诵,武王子,即位时12岁。由周公旦摄政。之中,平定武更(纣王子)叛乱,并大封诸侯。成王造东都洛邑。成王死时42岁。
康王
康王姬钊,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周王,史称“成康盛世”。康王时,周朝较强盛。
昭王:在位2年
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时,王道微缺”,周国力开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穆王:在位55年
穆王姬满,昭王子。穆王时作《吕刑》,是流传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
共王:在位12年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懿王:在位25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时,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无力抵抗。
孝王:在位15年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儿子,共王的弟弟。
夷王:在位12年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儿子。夷王时,周天子与诸侯的矛盾尖锐化,夷王曾烹杀齐哀公。
厉王:在位16年
厉王姬胡,夷王的儿子。厉王是一位暴君,对外战争屡败,国势日危。在位16年,竟被国人放逐。
周,召共和执政14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与召穆公共同执政。此二人均为宗周的大贵族。
宣王:在位46年
宣王姬静,厉王的儿子。即位后针对周王室的内忧外患,进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宣王中兴”。
幽王(前781公元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
幽王姬宫生,宣王的儿子。贪淫无道,为博宠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戏诸侯”,从而亡国被杀。这就是“一笑倾国”的由来。
战国帝王年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了战国时代,除周王外,主要只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卫,鲁,宋,郑,吴,越等国都以先后被灭,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三国,七国中秦国势最大,最后逐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孝公(前382公元前338)前361年即位,在位24年
秦孝公赢渠梁,秦献公子,即位时秦国比较落后,遭东方各国歧视,他任用卫鞅为相,实行变法,即“商鞅变法”,鼓励生产,论功行赏,实行连坐法等,大大加速了秦国废除奴隶制的过程,国力提高很快,秦孝公死于前338年,时年45岁。他死后商鞅被杀,但变法的成果被继承下来,秦国逐渐发展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齐威王(公元前320)前356年即位,在位36年
齐威王田因齐,齐国国王本是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人,齐威王的祖父废掉齐王,自立为齐国主,齐威王即位时已三世。他很注意选拔人才,用孙膑为军事,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杀魏将庞涓,从此魏国一蹶不振。齐威王还从谏如流,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就是齐威王。他在位36年,死于前320年。
魏惠王(公元前319)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前319年。
燕昭王(公元前279)前311即位,在位32年
燕昭王姬职,周召公三十八代孙。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小,屡次败于齐国,燕昭王发誓报仇,他以重金求贤才,招到乐毅等人,公元前284年,燕国联合赵,楚,韩,魏诸国大举伐齐,大败齐军,陷齐城七十余。燕昭王死于前279年。
赵武灵王(公元前295)前325即位,在位27年
赵武灵王赵雍。赵国是经“三家分晋”后建立的诸侯国,赵武灵王即位时屡受匈奴侵扰,他进行改革,“胡服骑射”,奖励耕战,国力日强,前298年,他让位与儿子何,后因内乱死于沙丘宫中,赵国大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