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能工巧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鲁班
提起鲁班,很多人都知道。其实,鲁班不姓鲁,而姓公输,名班。有的书也写作公输般或公输盘。因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鲁国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鲁班。
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
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
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
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奇妙的机关术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这位精于内政、长于战略的武侯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谜团,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制造之术。
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评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起要云。”上述种种制作,的确是孔明的手笔,可以大胆地推测,孔明的机械制作术,很可能是继承了战国时期墨子和鲁班的机关之术,并加以发挥改进,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
先看连弩,《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孔明逝世前把这种武器传给了姜维,书中说“其法长八寸,一弩可十发。”《汉晋春秋》上也有“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的解释。由此推断,这种武器的个头儿不算小,行军携带也不方便,孔明出祁山北伐时,因路途艰险,没有用它来装备部队,所以没有用于实战,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才在蜀国批量地生产了一点。由于连弩杀伤力极强,把它作为守城的武器是十分理想的。后来,钟会率领大军进攻蜀国的时候,诸葛亮的连弩发挥了巨大作用。奇怪的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却是一弩一箭的小型弓箭,武侯的十矢弩神秘地消失了。
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即孔明六出祁山时才出场的,而《三国志》中,则有蜀汉建元九年(公元231年)孔明第四次北伐的粮草“以流马运”的记载,甚至还涉及到制作方法和尺寸比例。书中说,木牛流马这种工具“载多而行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数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正如后人所幻想的那样,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诸葛亮是一位机械制造的行家里手,他的妻子黄氏也是一位发明家,民间传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她发明了一种可以用来推磨的木头人,只要开动机关,那木头人儿就不知疲倦地推起石磨。如果传说成立,那这个木头人儿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人。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机关之术也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在从事伟大的营造和工具发明之余,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天上飞翔的“木鸢”,这个飞翔的木质大鸟,应该是飞机的祖先。
因为战争的缘故,中国古代机关术很多用在了军事上,最为典型的是诸葛亮的八阵图,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最为详尽的还是《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中,陆逊误入八阵图后“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落得惨败。《水经注》中这样论定:“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说明这个阵法的确是很厉害的,因为它不仅有通常的军事要素,而且,似乎还有许多深奥的玄学,分为“生、死、惊、伤、景、开、休、杜”八种阵法,而且能“变化为周天三百六十五”这样的阵法,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古代机关之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流传至今,成为我们现代科技的基石。而很多却已经失传,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
【机关】
韩志和者,本倭国人也,中国为飞龙卫士。善雕木为鸾鹤鸟鹊之形,置机捩于腹中,发之则飞高三二百尺,数百步外方始却下。又作龙床为御榻,足一履之,则鳞鬣爪角皆动,夭矫如生。又于唐宪皇前,出蝇虎子五六十头,分立队,令舞梁州曲,皆中曲度;致词时,殷殷有声,曲毕则累累而退,若有尊卑等级焉。帝大悦,赐金帛加等,志和一出宫门,尽施散他人。后忽失之。(出《仙传拾遗》)
韩志和本来是日本人,在中国当飞龙卫士。他善于把木头雕刻成鸾鹤鸟鹊的形状,把机关放到它们的肚子里,发动机关,它们就飞到二三百尺的高空,飞到几百步外才又下来。他又制作龙床御榻,脚一踩上去,龙的鳞须爪角全都会动,卷曲而有气势,像活的一样。他又在唐宪宗面前放出五六十头蝇虎子,把它们分开站成队,让它们按梁州曲跳舞,完全符合曲子的节拍,唱到词的时候,殷殷有声,曲子唱完就一个接一个地退下去,好像有尊卑等级似的。唐宪宗很高兴,重赏他金钱和丝绸,志和一出宫门,就全把它施舍给别人。后来忽然不知他哪里去了。
鲁般
鲁般,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於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后伺得鸢,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巨千谢之。般为断其一手,其月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六国时。公输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出《酉阳杂俎》)
鲁般,敦煌人,生死的年代不祥。他心思精巧,善于创造。他在凉州建造佛塔时,造了一只木鸢,敲击机关三下,木鸢就可以飞动,他就乘着木鸢飞回家。没有人知道这件事。直到他的妻子怀孕,父母再三追问,他的妻子才说了这一切。后来,他的父亲窥探到木鸢的秘密,敲击机关十多下,乘上它,一直飞到了吴地的会稽。吴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就杀了他。鲁般重又造一只木鸢,乘上它飞到吴地,找到了父亲的尸体。鲁般怨恨吴人杀了他的父亲,回来后在肃州城南,造了一个木仙人,让他的手指指东南吴地方向。于是,吴地大旱三年。吴地的一位占卜术士,占卜后说:‘吴地大旱,是鲁般干的呵。‘于是吴人带着许许多多的物品来向鲁般谢罪。鲁般断去木仙人一指,这个月吴地就下了大雨。建国初期,当地人还祈祷过这个木仙人。
战国时期,公输班也造过木鸢,用它来探视宋国的情况。
七宝镜台
胡太后使灵昭造七宝镜台。合有三十六室,别有一妇人,手各执锁。才下一关,三十六户一时自闭。若抽此关,诸门咸启,妇人各出户前。(出《皇览》,《御览》七一七引作出《三国典略》)。
胡太后派灵昭建造七宝镜台。镜台共有三十六个室,另有一个妇人,两只手各拿着一把钥匙。只要旋转一个机关,三十六个室的门同时关闭。如果将钥匙从这个机关里抽出来,各个门全都开启,妇人的影象出现在各个室前的镜子里。
观文殿
隋炀帝令造观文殿。前两厢为书堂,各十二间。堂前通为阁道。承殿,每一间十二宝厨。前设方五香重床,亦装以金玉。春夏铺九曲(‘曲‘字原缺,据黄本补。)象簟,秋设凤绫花褥,冬则加绵装须弥毡。帝幸书堂,或观书,其十二间内,南北通为闪电窗。零笼相望,雕刻之工,穷奇极之妙。金铺玉题,绮井华榱,辉映溢目。每三间开一方户,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当户地口施机。举驾将至,则有宫人擎香炉,在举前行。去户一丈,脚践机发,仙人乃下阁,捧幔而升,阁扇即开,书厨亦启,若自然,皆一机之力。
举驾出,垂闭复常。诸房入户,式样如一。其所撰之书,属辞比事,条贯有序,文略理畅,互相明发。及抄**正,文字之间,无点窜之误。装翦华净,可谓冠绝今古,旷世之名宝。自汉已来讫乎梁,文人才子,诸所撰著,无能及者。其新书之名,多是帝自制,每进一书,必加赏赐。(出《大业拾遗记》)
隋炀帝下令建造观文殿。观文殿的前殿两侧厢房是图书馆,各有十二间,堂前是通向大殿的木造长廊。每一间置放十二架宝贵的书橱,前边放置一张五香木重床,床上镶嵌黄金、玉石。春天和夏天铺九曲象牙席,秋天铺风绫花褥,冬天则加添外罩绵罩的须弥毡。隋炀帝时常来到这里看书。十二间藏书室,南北相通安装着玲珑相望的闪电窗。雕刻的精工细致,没有比它再新奇玄妙的了。而且门上安有黄铜铸制的门环,用玉石装饰椽头。天花板上装饰着花纹藻井,屋梁上架有华美的缘了。这些富丽堂煌的装饰流金溢彩,耀人眼目。每三间屋设置一个方形的屋门,门上垂挂着彩锦门帘,门上面置放两个飞仙,在门下地里安装有机关。皇帝要来图书馆时,就有宫人手拿着香炉,走在皇帝乘坐的车驾前边。在距离馆门一丈远的地方停下来,用脚踏机关的暗钮,门上的两个仙人就降落到地面上,手捧着彩锦门帘再升起来,内室的窗户也立即自动打开,书橱也自动打开,都是一个机关起的作用。
皇帝的车驾返回宫殿时,所有的门窗都自动关闭,恢复正常。各间书室的窗户,都是一个样式的。这些书,撰文记事,条理分明,秩序井然;文词通顺锋利,说理明白畅达,而且互相阐发。至于抄写,用的都是真笔楷书,没有一点错误。装裱华丽洁净,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是绝代的瑰宝。自汉朝以来到南北朝时的梁朝,文人才子们所撰写的著作中,都没有能赶得上这些书的。这些新书的书名,都是隋炀帝亲自给起的。每当有人进献一部新书,隋炀帝都给予奖赏。
殷文亮
洛州殷文亮曾为县令,性巧好酒。刻木为人,衣以缯采。酌酒行觞,皆有次第。又作妓女,唱歌吹笙,皆能应节。饮不尽,即木小儿不肯把;饮未竟,则木妓女歌管连催,此亦莫测其神妙也。(出《朝野佥载》)
洛州有位县官叫殷文亮,心灵手巧又喜好喝酒。这位县官自己雕刻一个木人,身上穿着粗丝彩衣。每到聚宴饮酒时,小木人为人敬酒都很有次序。这位县太爷还制作了一个妓女机器人,即能唱歌又会吹笙,而且都符合节拍乐律。如果酒杯里的酒没有喝干,木制机器人就不再给你斟酒;如果没有喝尽兴,那个木制女歌舞艺人,就连唱带吹地催促你继续饮酒。这两个木制机器人,谁也猜测不出它们的机关奥妙来。
杨务廉
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常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钱满,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省日盈数千矣。(出《朝野佥载》)
将作曾有位技艺高超的匠人叫杨务廉,特别能搞巧妙的发明设计。他曾经在沁州市雕刻一个木僧人,手里端着一只木碗,自动向人乞讨布施。等到木碗中的钱盛满了后,机关的键钮突然自己发动,这个木僧人就会自己说声:‘布施!‘全沁州市的人,都争抢着观赏这位木僧机器人。都想听听木僧人发声说话,于是争着往木碗里放钱。一天下来,这位木僧机器人可以行乞到好几千文钱。
王琚
郴州刺史王琚刻木为獭,沉于水中取鱼。引首而出,盖獭口中安饵为转关,以石缒之则沉,鱼取其饵,关即发,口合则衔鱼,石发则浮出。(出《朝野佥载》)

郴州刺史王琚,用木头雕刻成一只木獭,将它沉到水里去捕鱼,捕到鱼后伸着头颈浮出水面。木獭嘴里安放着饵食连着转动的机关,用绳绑着一块石头沉入水中。有鱼来食饵食,拽动机关,木獭的嘴随即闭上将鱼衔在口中。同时,绑着的石头脱离木獭沉入水底,木獭衔着鱼就浮出水面来了。
马待封
开元初修法驾,东海马待封能穷伎巧。于是指南车、记里鼓、相风鸟等,待封皆改修,其巧逾于古。待封又为皇后造妆具,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后将栉沐,启镜奁后,台下开门,有木妇人手执中栉至。后取已,木人即还。至于面脂妆粉,眉黛髻花,应所用物,皆木人执。继至,取毕即还,门户复闭。如是供给皆木人。后既妆罢,诸门皆合,乃持去。其妆台金银彩画,木妇人衣服装饰,穷极精妙焉。待封既造卤簿,又为后帝造妆台,如是数年。敕但给其用,竟不拜官,待封耻之。又奏请造欹器酒山扑满等物,许之。皆以白银造作。其酒山扑满中,机关运动。或四面开定,以纳风气。
风气转动,有阴阳向背。则使其外泉流吐纳,以挹杯斗。酒使出入,皆若自然。巧逾造化矣。既成奏之。即属宫中有事,竟不召见。待封恨其数奇,于是变姓名,隐于西河山中。至开元末,待封从晋州来。自称道者吴赐也。常绝粒。与崔邑令李劲造酒山朴满欹器等。酒山立于盘中,其盘径四尺五寸,下有大龟承盘,机运皆在龟腹内。盘中立山,山高三尺,峰峦殊妙。(盘以木为之,布漆其外,龟及山皆漆布脱空,彩画其外。山中虚,受酒三斗。)
绕山皆列酒池,池外复有山围之。池中尽生荷,花及叶皆锻铁为之。花开叶舒,以代盘叶,设脯醢珍果佐酒之物于花叶中。山南半腹有龙,藏半身于山,开口吐酒。龙下大荷叶中,有杯承之,杯受四合。龙吐酒八分而止,当饮者即取之。饮酒若迟,山顶有重阁,阁门即开,有催酒人具衣冠执板而出。于是归盏于叶,龙复注之,酒使乃还,阁门即闭。如复迟者,使出如初。直至终宴,终无差失。山四面东西皆有龙吐酒。虽覆酒于池,池内有**,潜引池中酒纳于山中。比席阑终饮,池中酒亦无遗矣。欹器二,在酒山左右,龙注酒其中。虚则欹,中则平,满则覆。则鲁庙所谓侑坐之器也。君子以诫盈满,孔子观之以诚焉。杜预造欹器不成,前史所载。若吴赐也,造之如常器耳。(出《纪闻》)
唐玄宗开元初年,宫中修理皇上外出用的法驾车舆。东海郡有个叫马待封的人懂得各种机关技艺,他将宫中的指示方向用的指南车,记行程里数的证里鼓和标明风向的相风鸟,都重新进行了改造,比先前古人制造的更加机巧。马待封又给皇后制造了一座梳妆台。中间是镜台,台下两层,都安装上门。皇后要梳洗打扮时,打开装镜的匣子后,台下的门自动打开,出来一位木制妇人手里拿着梳洗用的毛巾、梳篦等走出来。皇后接过这些东西后,木女人又回到门里。其它如涂面脂、定妆粉、描眉笔、髻花等一切用物,都由木妇人自动送给皇后。都送完了,木妇人又回到镜台里面,门也自动地关闭好。象这样的一些供给,都由木妇人来完成。皇后着好妆,各个门都关闭好,让人将梳妆台拿走。这座梳妆台上面饰有黄金、白银,还绘着彩色画图。
木妇人的衣着服饰,都制作得非常精致考究。马待封在宫中已经制作了帝后、大臣们外出时所使用的各种仪仗,又为皇后制作了梳妆台,一干就是好几年,但是玄宗皇上只是命人给他送来吃穿用度,竟然不授予他官职。马待封觉得是受了羞辱,又上奏皇上,请求让他制作倾器、酒山和蓄钱罐等机巧器具。
玄宗皇帝批准了马待封的请求。这些器具都是用白银制作的。其中的酒山、蓄钱罐,中间都有机关运作。酒山可以四面打开,让风从里面通过。风在里面转动机关,分阴阳向背。这样,使得酒山外面有酒象泉水一样流淌出来,用酒杯,或者盛酒的斗接酒。斟酒的仆役出进,都是自动的,由机关来控制。
其精巧玄妙胜过天工。马待封将这些带有机关的器具制作出来后,报告给玄宗皇帝。皇上推托宫中有事,竟然不召见马待封。马待封怨恨自己时运不济,于是变换姓名,隐居在西河山中。
到了开元末年,马待封从晋州来到京城长安,自称是道士吴赐。他常常辟谷不食,修练长生不老之术。马待封跟崔邑的邑令李劲,一同制作酒山、蓄钱瓦器和倾器等。马待封制作的酒山,坐落在一只圆盘中。圆盘直径四尺五寸,盘下有一只大龟承托着,所有的机关都在大龟的腹中。圆盘的中间屹立着一座酒山,高约三尺,山峰制作得非常特异绝妙。(圆盘是用木料作的,外面涂上漆。大龟与酒山是漆布脱空成壳,外面涂上各种颜色画成真龟、真山状。酒山中间是空的,可盛酒三斗。)围绕着酒山排列酒池,池外还有山围着。酒池中生有荷花。荷花的花与叶,都是用铸铁制作的。花已开放,荷叶也舒展开。它们都代盘使用,里面盛上肉脯,肉酱及各种下酒的珍蔬水果。
酒山南侧山腰处有一条龙,藏身在山中。龙口张开,就可以吐出酒来。龙口下边的大荷叶上面放有酒杯,四周都有这样的酒杯。龙口吐酒将酒杯盛到八分满就不吐了,饮酒的人立即取杯饮酒。如果你喝得较慢,酒山顶上有双层阁楼。阁门自动打开,有催酒的机器人穿衣戴帽,手里拿着板子,从里面走出来。于是,将酒杯重新放在大荷叶上,让龙口重新给它斟满酒,酒使才自动回到双层阁楼中。阁门随即自动关闭。如果还有人喝慢了,酒使就又出来监督。这样,一直到酒宴结束,不会出现半点差错。酒山的四面东西,都有龙口吐酒。虽然有时将酒吐在酒池中了,但是酒池内有暗**,可以将池中的酒引流到酒山中。直到宴席结束酒喝完了,池中的酒不留下一点痕迹来。倾斜盛酒器之二,在酒山周围置有会自动倾斜的酒杯,龙口向里面注酒。杯里面没有盛酒,杯呈倾斜状;盛上半杯酒时,杯子平正;酒盛满杯后,杯子自动倾翻,将酒倒入池中。这是孔庙中设置的所谓陪坐。有道德修养的人,不饮满杯盈出的酒。孔夫子一旁观察以示警诫。古人杜预制造这种倾斜盛酒器没有成功,以前的史书有记载。但是如果是吴赐道士,制造这种器皿真是太平常了。
重明枕
元和八年,大轸国贡重明枕神锦衾。云其国在海东南三万里,当轸宿之位,故曰‘大轸国‘,合丘禺藁山,(‘合丘禺藁山‘,见《山海经》)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洁白逾于水精。中有楼台之状,四方有十道士持香执简,循环无已,谓之‘行道真人‘。其楼台瓦木丹青,真人簪帔,无不悉具,通莹焉如水睹物。神锦衾水蚕丝所织,方二尺,厚一寸。其上龙文凤彩,殆非人工。其国以五色石甃池塘,采大柘叶。饲蚕于池中。始生如(‘如‘字原缺,据明抄本、许本、黄本补。)蚁睫,游泳其间。
及长可五六寸。池中有挺荷,虽惊风疾吹不能动,大者可阔三四尺。而蚕经十五日即跳入荷中,以成其茧。形如方斗,自然五色。国人缫之,以织神锦。亦谓之‘灵泉丝‘。上始览锦衾,与嫔御大笑曰:‘此不足以为婴儿绷褯,曷能为我被耶?‘使者曰:‘此锦之丝,水蚕也,得水即舒。水火相返,遇火则缩。‘遂于上前,令四官张之,以水一喷,即方二丈,五色焕烂,逾于向时。上叹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不亦然哉!‘则却令以火逼之,须臾如故。(出《杜阳编》)
唐宪宗元和八年,有大轸国使臣来京城长安,向宪宗皇帝进献重明枕与神锦被。这位使臣说他们国家远在东海南边三万里,正当朱雀七星中最末一星宿轸所在的位置,因此叫‘大轸国‘,国中有丘禺、藁山。重明枕长一尺二寸,高六寸,光洁透明超过水晶。枕中有楼台。楼台的四周有十个道士,手中拿着香与手板,在枕中循环走动,总也不停止,被称为‘行道其人‘。枕中楼台上的房瓦、木檐、上面的绘画图饰,以及行道真人头上戴的簪子,身上披的帔衣,都看得清清楚楚,透明得就象看水中的东西一样。神锦被是用水蚕丝织成的。二尺见方,厚有一寸。上面呈现五彩的龙、凤图案,都不是人工所能织出来的。大轸国有用五色纹石砌成的池塘,采来大柘叶,在这池塘的水中饲养蚕。这种蚕刚生出来时象蛟虫的眼睫毛那样小,在池水中游泳。池塘中生有挺拔的荷叶,虽然遇到狂风吹刮也不倒,叶片最宽大的有三四尺。水蚕生出后十五天,长到五六寸长,就自己跳到荷叶上,在上面结茧。
茧形如方斗,自然呈五色。大轸国中的人将这种蚕茧缫成丝,织成神锦。这种水蚕丝,又叫‘灵泉丝‘。宪宗皇帝刚看到神锦被时,对身边的侍妾和宫女们说:‘这么大点儿,都不能做包婴儿的小被,怎么能给我盖呢?‘大轸国的使臣说:‘这条神锦被是用水蚕丝织作的,遇到水就会舒展开。水火正好相反,遇到火就缩回来。‘说完,这位使臣走到宪宗皇帝近前,让四位宫人扯住锦被的四个角,口中含水一喷,立时舒展成二丈见方,五彩斑斓,比刚才光亮多了。宪宗皇帝看了,赞叹地说:‘来源于天的亲近上天,来源于地的亲近土地。不都是这样吗?‘又让人将神锦被放在火上烤,不一会儿,又缩回到原来那么大小。
丁媛
(明抄本‘媛‘作‘缓‘,下同)
长安巧工丁媛者,为恒满灯,七龙五凤,杂以芙蓉莲耦之属。又作卧褥香炉,又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媛始更为之。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故取被褥以为名。又作九层山香炉,镂刻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能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其**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皆寒凛焉。(出《西京杂记》)
长安有一位手艺奇巧的工匠叫丁媛,他制作的恒满灯,上面雕有七条龙五只凤凰,中间还雕有芙蓉莲藕等,特别精美。他还制作了卧褥香炉,又叫被中香炉。这种香炉原本出自房风,它的制作方法后来失传了。到了丁媛这里,他又重新制作出来了。香炉上安装上机关,不论它怎样翻转,炉身始终是平放着的。可以将它放在被褥中间。因此,名字叫‘卧褥‘香炉,或者叫‘被中‘香炉。丁媛还制作过一只九层博山香炉,上面镂刻着奇禽怪兽,没有比这些奇禽怪兽更奇异的了。而且,这些奇禽怪兽在香炉上面都能活动。丁媛又制作过一只七轮宝扇,它的轮子的直径都有一尺那么大,按照次序相继着转动。一个人操作运转,满屋子里都凉风习习。
李邈
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罢归庄,方将责之,见仓库盈美,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久为盗,近闻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锢以铁计,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设机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箭‘字原在‘石‘字上,据明抄本改。)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杖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积。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髁。众惊恐退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水经》言越王句践都琅琊,欲移尤(明抄本‘尤‘作‘允‘)常冢,冢中生风,飞沙射人,人不得近,遂止。按汉旧仪,将作营陵之内方丈,外设伏弩伏火弓矢与沙。盖古制有此机也。(出《酉阳杂俎》)
刘晏判官李邈的庄院在高陵。佃户欠他的地租已有五、六年之久,李邈因罢官回到庄院准备去催讨,看见仓库堆满好东西。还是不断地向里运。李邈觉得奇怪就问庄丁,一庄丁回答说:‘我们长时间做盗贼,最近挖掘一座古墓,位置由庄院向西走十里地,坟墓非常高大。进入松林二百来步,就到墓地了。墓的旁边有块石碑,折断倒在草丛中,碑上的字迹已经磨损得不能够辩认了。刚开始从墓的侧面挖掘,挖了数十丈深时遇到一个石门,用铁水浇固。连日用粪水浇它,才打开,刚打开时,箭象雨点一样射出,射死好几个人,众人害怕想要出来。我仔细察看了一下,感到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一定是设置的机关罢了,就让他们向里面投石块。每投一次,箭就从里边射出来。投了十多次石块,不再有箭向外射了。于是就带人举着火把进入墓中,到打开第二个门的时候,看到有十多个木人,瞪着眼睛。舞动利剑,又伤了几个人。众人用棍棒还击,兵器全被打落。看看四壁,那上面都画着卫兵的形象。紧靠南面石壁有个很大的涂漆棺材,用铁索悬吊在半空。棺材下面堆满金、银、玉器、宝珠等。大家看到后都很害怕,没有马上就去抢掠。这时,棺材的两个角忽然飒飒作响,刮起风来,同时有沙子扑面而来。片刻之间风更大了,沙子喷出象淌水一样,不久就埋到膝盖以上。大家非常惊慌纷纷退了出来。一到门外,门就被沙子堵塞住了,有一个人还被沙子埋死,于是大家一起洒酒祭奠谢罪,发誓再也不盗墓了。‘《水经》记载:越王勾践都琅琊,想迁移尤常墓。结果墓中起风,飞沙射人,人不能靠近,就中止了。根据汉朝的制度,在作为主墓的墓一丈见方之外,设暗弩、暗火弓及沙。古代的墓葬制度里就有这种机关。
万佛山
上崇释氏教,乃春百品香(‘香‘原作‘山‘,据明抄本改)和银粉以涂佛室。遇新罗国献五色氍毹,及万佛山,可高一丈。上置于佛室,以氍毹籍其地。氍毹之巧丽,亦冠绝于一时。每方寸(‘方寸‘原作‘放‘,据《杜阳杂编》上改)之内,即有歌舞妓(‘妓‘原作‘之‘,据明钞本改)乐,列国山川之状。或微风入室,其上复有蜂蝶动摇,燕雀飞舞。俯而视之,莫辨其真假。万佛山,雕沉檀珠玉以成之。其佛形,大者或逾寸,小者**分。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菽者。其眉目口耳,螺髻毫相悉具。而辫缕金玉水精,为蟠盖流苏。庵赡匐罗等树,构百宝为楼阁台殿。其状虽微,势若飞动。前有行道僧,不啻千数。下有紫金钟,阔(‘阔‘原作‘阁‘,据《杜阳杂编》上改)三寸,以蒲牢衔之。每击钟,行道僧礼拜至地。其中隐隐,谓之梵声。盖关綟在乎钟也。其山虽以万佛为名,其数则不可胜计。上置九光扇于岩巚间。四月八日,召两街僧徒入内道场,礼万佛山。是时观者叹非人工。及见有光出于殿中,咸谓之佛光。即九光扇也。由是上命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语千口而退。(出《杜阳杂编》)
皇上崇尚释迦牟尼氏创立的佛教,就舂百品香和入银粉涂刷佛室。赶上新罗国献来一块五色毛地毯和一尊万佛山,皇上把万佛山也放在佛室。用五色毛地毯铺地。万佛山高一丈。毛地毯之巧丽,也是冠绝一时的。每方寸之内,就有歌舞妓乐和各国山川的形象。有的可看出是微风入室,上面还有蜂蝶燕雀飞舞跃动。俯首看去,不能辨别真假。万佛山,是雕刻沉檀和珠玉而成的。那些佛的形象,或大或小,大的有的超过一寸,小的只有**分。
再看那佛的头,有的像米粒那么大,有的像豆粒那么大,但是眉眼口鼻耳样样具备,连螺髻毛发也历历可见。而发辫、衣缕、金玉、水精、蟠盖、流苏、沙石、草木以及楼阁亭台等等,形体虽然极小,但是栩栩如生,势若能动。
前面行道僧人数量不在一千以下。下边有紫金钟,三寸宽,由蒲牢兽衔之。敲一下钟,行道僧便礼拜到地。同时还有隐隐的念经的声音。大概机关技巧就在这钟上。尽管这山以‘万佛‘为名,但是数量数不胜数。上方放一个九光扇于岩石之中。四月八日,召集两街的僧众到佛室来,以佛室为道场,礼拜万佛山。这时候人们都赞叹万佛山不是人工可以造的,等到他们看到有光从殿中发出,便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佛光。其实就是九光扇的作用。因此,皇上命一个叫不空的三藏和尚念了一千句天竺密语才退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