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永生之此间乐__老妇聊发少年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四:老妇聊发少年狂
不用说,人生必有大苦患大悲喜,才能出好作品来繁荣文艺,而我等衣食无忧,想必这一生也写不出什么来,虽然现在好多文艺作品,动不动就以自然和人生人性人文来吓唬我,或者冠以大投入,大制作,大视野,大我大爱等等。还有的人张扬个性,其实也不过应了范曾那句“一提个性便无个性”的名言,看一番下去,不但没受到作品的大冲击,反倒看出了浅薄。还有一些文艺家,总是说以仁义之心来描写了世间美好的事物,但那也不过是拿花花草草来搔自己发痒的灵魂,对自然的复制而已,亦属于无用文艺家。
就像放肆和自由一定有区别一样,我心中的文艺,决不是俗众的玩物,而是严肃与沉痛的情操,是人世间的苦雨凄风,是表现创造,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生命的根底就是心灵的圣殿,只有在绝对自由的生活里诞生的作品,才能打动我们早已刮骨疗毒过的心。
不求闻达,潜心创作的人找不到了,我在没写之前就幻想这篇文章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好处,可能有不少人都这样想,所以现在的文艺不消说已是文酒之宴了,睁开眼睛,看到的都是风花雪月,游荡记录,不良少年的胡闹日记,今人的无聊生活,我不能拯救也满怀忧愤,于是就把那文艺当成菩萨供奉着,与人喝酒时都不忘记。
文友和酒友是难以区别的,就像是诗情和画意一样。所以单独写,就是因为还有不喝酒的写友,比如刘凤莺。其实她应该是写在酒友里的,只因她不喝酒,便一票否决了。但是她喜欢看我们喝酒,或者说她是那种不好酒而好客的人,条件允许时,还请我们喝酒,这让我觉得吃了人家的嘴短,干脆把她写在第一个文友还她人情。

现在回想,世事和风景一样,之乐之美不在于抵达而在于期望着,没有希望时那心也就碎了。我们现在端起酒杯想到的都是以前艰辛的少年,那饥肠辘辘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她是我来淮安第一个认识的文友,又是东北老乡,一见倾盖。虽然当初介绍我们相识的人早已命赴黄泉。如果说我们喝酒的乐趣别人只能体会毛皮,而刘凤莺却深得其味。也就是说,她能透过我们喝酒的现象看到我们率真旷达的本性。她不喝酒而被我们所接纳,说明她和我们一样,读了一些书。一般来讲,读一本书,只能谈十分钟左右,这是我的经验。我也是她作品的忠实读者,有一次看到她写的一首诗,诗里说,谁能知道,我本什么也没有留下,却又为想留下什么而忙碌了一生。我觉得很这句话很好,征得她同意后,在小说里引用。小说发表后,她并没有什么兴奋的表情,我觉得她伤害了我,很生气。在我的写作生涯里,只引用过古人名人和**的文句,当代活着的文人名句被我引用,她是第一个。
这件事气还没消,又发生一件事,有一次我们在一起喝酒,一个帅哥非敬她酒,她实在盛情难却就喝了一杯啤酒,谁知第二天不能上班了,胃痛加上肚子痛。她老公很气愤地问她是怎么回事,她竟然说是我让她喝的,于是她老公在电话里把我说了一顿,而我只有忍辱负重,当她第三天上班的时候,我直奔她办公室,愤怒声讨,最后她送我一瓶安利的沐浴露了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