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永生___温润如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完璧归赵”更是演绎了千古绝唱。那个璧就是最美的玉器吧。
玉器是汉语里很让人浮想联翩的两个字,玉就不用说了,黄金有价玉无价,只有成大材的人才叫成器。
从淮安楚秀园北门出来,就会看到一家玉器行,门面不大,只是由于品种全一些,加上人多,才显得热闹,除了修复和仿古的玉器制品外,最多的就是那些挂件,生肖等玉牌,都是行家认的“子岗款”,档次与地摊上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想这里的当家人必定是个老者,一问,夏金官工艺师今年才40岁,但已从事玉器制作业23年了。他水平高低外人看不出来,但他20岁那年,就代表本市工艺美术厂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玉器工人操作技术比赛,作品得到一致好评。
20年红尘滚滚,物是人非,现在的年轻人都开始讲究美了,铂金的首饰也流行起来,“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为现代的爱情和婚姻推波助澜。间或看到鸣銮佩玉的,也大多是沧桑的老人。这些都证明了玉器制作这一行是一个吃力又不赚钱的行当,雕工就不说了,书法,绘画,鉴赏这些学精了要多长时间?夏师傅买一本专业的书,就要五六百元。当初和他一起学徒的四十多人现在都改了行。
温润如玉,洁身如玉,夏师傅讲是艺德也是行规,朋友说,你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哪能赚钱,他到广州去一看,见到人家这东西都是工业化生产,连抛光都是机械的了,但这样的产品没有个性不说,人物的鼻尖都磨没有了,他一双锐眼盯住老板,只两个回合,就把一万多元的‘‘古玩”用十几元买到手。一位上海商人带来一块料,出高价想请他加工成仿汉代的玉璧,可夏师傅说,东西先别做了,现在玉璧的行情不好……

说起来为了振兴这一行,他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前后收了20个徒弟,大多耐不住寂寞吃不了苦走了,这行当太难了,有位小徒弟的雕工不错,但绘画不佳,做出来的生肖挂件没有人能说准是牛还是羊,前年他出徒了一个得意弟子,他想这下好了,以后就两个人一起带徒弟,结果不久,小徒弟被别人挖走了。
夏师傅说,现在佩玉的人越来越多,玉又是宝石,采一块少一块,收藏的人也多了,这都是国家昌明的表现。你看唐代,清代都是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就是因为那时的政治文化经济相对发达,社会繁荣,但又怎能和现在比……
这个小店在承德路上尽管还有些冷清,但却装点了我们这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从容和亲切,像一双布鞋,走过闹市的街头。
20003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