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永生___稍有风霜便动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淮安的河下应该是水乡,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一直只看到乡,到最后才看到水,当时我的同伴正心情不太好,我也就跟着心潮起伏,走在窄窄的街巷里,两颗被挤压过的心如同两块被团揉得尽是皱褶的粗布,不能晾晒在阳光之下,而这里两边不高的木房子和成排旧重的大门恰好能遮住这深秋萧条的心情。
河下的起源很是简单,没有那种风生水起的浪漫,程丹林捐银购石板铺路,北起程公桥,南至运河堤,西自罗家桥,东到新城西门,在主要道路上铺麻石条五公里……想以前河下一定是贴水成街,枕河而眠,商贾成群,堆金叠银,那时的情景可能是一幅油画,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纸水墨了,并且没有山高水阔。
午后的阳光照耀在巷口那几张招工启事上,招工启事的对面是“富贵搬家”的广告,上面有小灵通的号码,偶尔有一个年轻人骑着电动车走过,凹凸不平的青石小路便受到一些振荡。我们走得最久的街是估衣街,又由它连接着也安然地踱过了花巷和殷家码头,巷子里多数是老年人,老人们说,年轻人都走了,那些在外打工的河下人肯定不知道在他们背井离乡愁如织时,我们两人正走过他们的家门。
走在小街上,听朋友讲她的老公、孩子、公婆,烦恼呀急躁呀忧虑呀等等,我也只是听,并不劝,偶尔看见一副对联或一簇出墙的丝瓜花,我们就停下来看,我觉得这样的琐事正适合在这家常的河下巷里子讲,商场酒楼只是洽谈生意或炫耀得意的地方,与我等凡人的愿望格格不入。我们在河下吃了辣汤,装在粗瓷的碗里,摆放在八仙桌上,我们坐在稳固的条凳上,听着巷口那悠扬的淮剧和京戏,丝丝缕缕地从每家的门缝里飘出来,又缠绵在小店那粗粗的木梁之上。

河下从未和历史割裂过,我们在这里能看到供销社和反修桥,小街口,有一户人家把电风扇拉到大门外,老两口在那里扬米。两只美丽的蝴蝶沿着蜿蜒的小巷上下追逐,朋友说,好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便知道她那颗心,又张开了翅膀。
青石板是最能承载忧郁的,走出来看见里运河的时候,我们的心已如被熨烫过的家织布,平静而温暖。
河下是行走中的过客,它的动人之处,是它动荡过后风霜过后所显露的底气,它不在乎我们这些轻狂的游戏人生的人,不会给它任何喝彩,仍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安然又随意,像人海中一个陌生却又分明是向你绽放的笑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