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国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陕西虽然仍和历史上的一样发生了动乱,但是明显的规模上要小了很多,周扬清楚的记得,历史上被崇祯皇帝派去处理流民的杨鹤是封建儒家的典型人物,杨鹤在处理流民问题上优柔寡断,朝廷每每派出大军前去围剿,那些流民们每每被官军围剿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便立刻接受招安,而一旦有机会便再次造反称王,朝廷花费在流民上的人力物力都是极大地,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这也是周扬当初选择刘宗周而不是杨鹤的原因之一,这刘宗周虽也是文人出身,不过却和袁崇焕等一干辽东悍将交情颇好,行事果决,一到陕西,便下发了安民告示,严令流民限期到官府自首,否则严惩不贷
纵欲的代价是极大的,虽然周扬在第二天就已经自我感觉良好了,不过在太皇太妃及皇嫂张氏的“严厉看守”下,周扬硬是在坤宁宫里足足过了三天的囚犯生活,直到第四天在得到了太医和周扬双重保证下,太皇太妃和皇嫂张氏一脸不甘的从坤宁宫撤走。
周扬略带夸张的庆幸笑容倒是逗得皇后和袁田二妃及秀儿笑的花枝乱颤,刘昭妃为人慈善宽和,周扬是发自内心的将她当作是自己的长辈一般尊敬,皇嫂张氏周扬心中也是又敬又爱,所以,周扬对她们略带有些强制性质的关心更多的是感到感动。
从古至今,皇宫中总是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的,虽然再三强调,皇帝因为贪好女色而纵欲伤身的事情终于还是被朝臣们知道了,涉及皇帝的,朝臣们虽然心中对少年皇帝的年少轻狂多多少少有些不以为然,但还是明智的选择了将此事忽略
朝堂上的大臣们仍然是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三派,对于周扬要求整肃官场,澄清吏治的决定,虽然以作为圣旨下发,但是朝臣们的意见仍然很不统一,作为典型的少壮派代表的孔尚贤自然是支持皇帝的死硬分子,甚至思想上比周扬还要激进,孔尚贤认为乱世就需要使用严刑酷法来震慑那些贪官污吏,他甚至还建议周扬,要求周扬恢复太祖洪武年间的旧法,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韩璜等一派老臣们的不满,总的来说,这些老臣是坚定的儒家知识分子,他们是反对严刑酷法的,认为治世就必须以仁德来感化民众,这样才能天下太平。再者就是怕严刑酷法的实施回使官员们人心不稳,动摇朝廷根基。,韩璜的担心显然是不无道理的,作为现代人,周扬对什么以仁治国之类的说法是嗤之以鼻的,人都是有私心,有的,若只是指望着什么用仁德来维持一个王朝和国家的统治,那么这个王朝和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是这种思想自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周扬闻声抚慰了韩璜等一干老臣的同时,周扬很坚定表示了对那些贪官污吏的愤慨和对澄清吏治的决心。
火器局的建造已经基本完成了,徐光启从工部匠作监挑选了十数个精通火器制造的工匠之后,毫无意外的将正在相国寺逗留的汤若望拉近了匠作监,成了为周扬研发火炮火枪的御用工匠。

周扬对这位来自西方的火器专家还是相当好奇的,得到了徐光启的汇报之后,周扬对徐光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筹划好火器局表示了嘉奖,火器使大明军队对女真人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周扬是来自后世的人,对火枪和火炮的研发看得极为重要,从内库给火器局拨出了三十万两白银作为皇帝对火器局的第一笔投资,看着对自己千恩万谢的徐光启,周扬心底里奸笑不已,自己在这使劲的榨取他的剩余价值,徐老头对自己还千恩万谢的。
来自辽东袁崇焕的奏折让周扬打心底里松了一口气,辽东的女真一直是周扬的一块心病,不过按照袁崇焕的奏折上所说,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时日尚短,女真人内部也是矛盾不小,皇太极现在正忙着和自己那几位兄弟争权夺利,进犯大明边界现在还是力不从心的。袁崇焕利用这段时间对辽东的军队进行了一番整顿,经常小规模的出军,对边界上那些浑水摸鱼,经常趁着明军和女真交战祸害百姓的马匪展开了清洗,这些马匪虽然不及女真军队那样精锐,但是却起到了很好的练兵作用,一大批刚刚入伍的新兵在经历了这些小规模的作战之后,已经逐渐开始成长起来,这对现阶段的大明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说起来袁崇焕离开京城也快有半年的时间了,虽然有了奏折,但是周扬还是迫切的想要全面的了解整个辽东的军事,民情等各方面的情况。既然短时期内辽东还能维持一个比较和平的局面,周扬索性下旨,召袁崇焕进京。当面询问以作了解。另外,有关大明军事制度的改革,周扬也觉得有必要和这位督师辽东的边关重将咨询一下,毕竟,袁崇焕可以说是现在整个明军中威望最高的将领了,军事制度改革若能取得他的支持,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兵权,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兵权看的都是比较重的,历代以来依靠兵权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的事例不胜枚举,最近的就是明成祖永乐皇帝便是依靠大军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原本属于他侄子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帝位,但是要想加强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授予带兵将领一定的权利,这个问题困扰周扬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周扬用手抚了抚头,不再去想,随手拿起岸上的一份奏折,却是国子监的奏折,周扬心中募的一动,学校,自己怎的就没有想到呢,现代军事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军校,军校中不仅仅可以培养将领们的作战指挥技巧,同样,中国人首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保持军队将领忠诚度的一大保证。明朝的重文轻武导致明朝武将地位低下,同时也使得数百年来大明王朝在对外族的作战中处于防守的态势。周扬想要建立军校的想法在这个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创举,但是想要实施起来还是困难重重,首先,这个军校校长的人选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