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自宋朝以后的发展路线就有了错误,保守,不思发展,周扬一直以来都把中国自宋明以后,落后于世界归结于程朱理学对读书人的毒害所以,在整个改革的思考中,周扬对教育的改革最为关心,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时期兴办教育的方式显然是最适合现阶段的大明教育的,尤其是有了孔尚贤这个孔老夫子的后人的支持,教育改革的难度显然要小得多了。
人才,改革最大的问题还是缺少人才。像孔尚贤这样比较开明的地主是周扬现在最需要的。想起人才,周扬忽地记起明朝末年那位著名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明松江人,汉族。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通天文、历算,习火器。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天、地盘等观象仪。次年遭讦,称病去职,屯耕于天津。四十七年,明军败于萨尔浒,疏请自效,擢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熹宗即位,以志不得展,藉病归。天启元年(1621)复职,力请铸红夷炮御敌,后忤魏忠贤革职。崇祯元年(1628)召还,奉敕督领历清军。三年,疏陈垦田、水利、救荒、盐法等拯时急务,擢礼部尚书,奉旨与传教士龙华民、邓玉函、罗雅各等修正历法五年,以礼部尚书兼殿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北京。赠少保,谥文定。著有R《徐氏庖言》、《诗经六帖》,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周扬想想,现在这位明末著名的科学家还是处于罢官的状态下,周扬心想,按照原来的历史足迹,徐光启也就剩下差不多六年左右的时间,或许,自己应该让他有个展现自己的机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徐光启会被冠以中国近代科学第一人的称谓。
周扬正在陷入深思,身后一阵幽香传来,转身一看,却是皇后起身站在自己身边。皇后身上只穿着贴身小衣,周扬这一看可吓坏了,皇后病可刚好没多久,屋里虽说添了好几个暖炉,可到底是冬天,周扬赶忙将皇后揽进自己怀里,把放在椅子旁边的大氅裹在皇后身上,狠狠的在皇后臀上拍了一下,恶狠狠的道:“我的宝贝儿,你是要吓死我才甘心是不?身子都没好,谁让你下来的。”
皇后一声,不依的的周扬怀里扭来扭去,娇声道:“臣妾哪里有那么娇弱,这都快好了。”
周扬哼了一声,换手在皇后娇俏的鼻子上捏了一下,笑道:“好了,朕这奏折也快批阅完了,病了好几天,出去透透气也是好的。”
批阅完奏折,在皇后的娇嗔声中,周扬把皇后里三层,外三层的锅了个严实。陪着皇后出外转了一圈。吃过晚膳,周扬仍然是宿在皇后宫中。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周扬仍然是被王承恩叫醒的,一想起昨夜皇后硬是要把自己赶到两位贵妃的寝宫去。让周扬好笑不已。起来之后仍然吩咐让宫女为皇后准备早膳,周扬急急忙忙的赶往金銮殿。开始他一天的生活。
朝堂上的气氛有些紧张,周扬昨日大发雷霆似乎真的把这些朝臣们镇住了。韩璜老头子头一次的没有和周扬唱对台戏。刚以上朝,还没等周扬发话,韩璜就走上前来,出班奏道:“老臣韩璜奉圣命挑选负责皇庄收留流民大臣,老臣以为,既然是皇家的事情,所以负责的大臣还是从宗室里面选出为好。因此,昨日臣与孙老大人商议以后,觉的宗人令纪国公世子少年英才,可以当此大任。另外,以英国公张国唯为辅,当无大碍。”
纪国公朱刚是宗室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王爷,算起辈份来,还是崇祯皇帝的皇叔,这位老王爷在宗室里德高望重,为人刚正,纪国公的世子在京城里倒也是一号人物,与一大批文人士子们打成一片。在民间也颇有文名。至于英国公张国唯则是皇嫂张氏的本家叔父。由于明朝有规定,勋爵贵戚是不能入朝参政的。所以张国唯虽然也是颇有名气,却是没有入朝参政。若不是实在选不出合适的人选,加上收留流民一事实在算不上是什么大事,想必韩璜也不会推荐这二人。周扬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一干御史言官们见过昨日皇帝龙颜大怒,也不会再这种小事上与皇帝唱反调。所以这件事情倒是很顺利的解决了。不过接下来提起的恩科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御史们抓住周扬要在科举考试中增加各地官风民情一事不放,愣是说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这些东西有辱圣贤,而且任由文人学子议论朝政,会对动摇朝廷的统治。
周扬真是恨不得将这些吃饱撑着的御史们从大殿里扔出去,看着那一张张慷慨激昂的面庞,周扬恨的牙痒痒,好容易听到一个支持自己的声音,正是礼部尚书孔尚贤。孔尚贤出班道:“陛下,臣以为在科举考试中增加吏治民情的内容深以为然,科举自隋唐施行以来,历经千年,已经不适合当今选拔人才的需要了。臣请陛下,革新科举,为国选才。”
孔尚贤这话一说,朝堂上立刻一大批的官僚不都在言语了,废话,孔尚贤是什么人?是衍圣公,孔圣人的后代,也是当代的大儒,连天下士子奉为圣人的孔老夫子的后人都赞同科举改革了。更何况皇帝似乎也是个坚定的改革派。有些官员甚至开始思考是不是要转换个阵营支持改革了。
周扬倒是明白的很,此事不能急,目前的情况下要是实行科举改革,必然会引起动荡。周扬咳嗽一声,朝堂下的群臣们立刻吓得不敢言语,对昨天的事情,这些官员们显然是心有余悸。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