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开恩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好意思啊,今天学校网速超慢,中间的一章没有传上,这会加上!大家见谅啊!
周扬见孔尚贤出班,语气轻了很多,道:“魏阉谋逆,牵涉官员很多,如今朝中,地方许多官员多牵涉其中,朝廷急需选拔人才,朕特赐恩旨,年后开恩科,选拔人才,此事就交由孔爱卿负责,等会下发明旨,在科考科目中增加地方的吏治民情一项,朕不希望选拨上来的举子们都是五谷不分,肢体不建的书呆子,明白吗?”
皇帝语气虽轻,却是坚定不可置疑的堂下的群臣却都是大气不敢出一个。孔尚贤见皇帝震慑群臣,将革新科考和开设恩科的事情交给自己负责,大喜,上前朗声道:“臣领旨谢恩。”
周扬见群臣再不言语,冷哼一声,径自走出殿去,王承恩看着堂下发呆的群臣,心里暗笑不已,见皇帝出去,高声道:“退朝!”
周扬出了朝堂,时间已近中午,周扬长长的出了口气,王承恩追上来低声问道:“陛下,快到午膳时间了,您看...?”
“哦,”周扬拍拍头,不知道皇后怎么样了,想起皇后,周扬心中一软,心头积攒的怒气也一下子消散了。朗声道:“去坤宁宫。”
皇后身体已然无恙,只是吃多了人参之类的补药,身体虚弱的紧,周扬到坤宁宫的时候,皇后仍然在床上躺着不起床,周扬进来的时候,太后张氏也在皇后床前正和皇后说话,见周扬进来,张氏低头在皇后耳边笑着低声不知道说了什么,皇后一下子满脸绯红,偷偷的抬头看了周扬一眼,脸色更是发红,张氏起身给皇帝见礼,说着就要告退,周扬顺口道:“皇嫂留下一起用膳吧
张氏回头看了皇后一眼,又看向周扬,眼神复杂,幽幽叹了口气,这才调笑道:“还是算了,我要留在这儿的话,有人可要不高兴了。”说着还偷眼看看皇后。
皇后见张氏调笑自己,自然不依,张氏低眉浅笑,向周扬告辞出殿去了。周扬呵呵笑着,将羞得几乎要钻进被子的皇后搂进怀里。摸摸皇后的脑袋,体温已经完全正常了,周扬笑着吩咐宫女们将午膳摆好。
午膳吃的仍然香艳的紧,在皇后不依的娇嗔声中,周扬将皇后抱进寝宫,皇后的身体依然是比较虚弱,躺在床上不多时就已经沉沉入睡。
周扬干脆命人将今日的奏折都搬到坤宁宫来,在外殿批阅起来,奏折都是经过内阁转呈皇帝的,所以大部分奏折皇帝只需要看过内阁的批阅意见之后批复同意与否就行,即使是这样,那拗口的八股文仍然让周扬头疼不已。头疼归头疼,奏折还是要看的,自从周扬接受了崇祯皇帝这个新身份,周扬开始慢慢的思索如何才能避免历史上崇祯皇帝国破家亡的那个悲惨结局。
枪杆子里出政权,只要是后世人都知道的浅显道理,周扬自然是清楚的,所以,周扬在熟悉了朝廷大大致情况后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军队进行改革,当然,大明王朝后期的军事行动主要是以辽东的女真为主的,所以一线军队的战斗力要远远强于内地的卫所。而且,此时正处于对女真作战的关键时期,周扬不想因为改革而引起前线军队的混乱,因此周扬把军队改革的矛头对准了战斗力稍逊于边军的京营。

很多人将明亡于清作为明朝“落后”的一大证据。明朝确实在对鞑靼人的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这一点周扬并不能否认。但是周扬更加清楚的是,明军的作战意志与鞑靼人比有过之无不及,武器装备在技术性能上全面领先,战术组织愈加精密严整,造成这种军事失败的更本原因在于明朝军事体制的重大缺陷。明帝国的治国原则遵循儒家正统的宽厚爱民思想,在政权组织上看重的是社稷的长远延续,讲求政治力量的相互制衡,追求平衡安定的内部环境,以利于国计民生的繁荣发展。因此对于军事力量的管理和制约成为了每一个文明政权必修的课题。明代的军事制度的重点不在于建设一支危险的职业化军队来保卫国家,而在创造一支无伤大雅的民兵维持国内秩序,平定内乱。太祖废除中书省,设五军都督府,极大地分散军事权力,户部只负责动员,兵部只负责将领选拔,工部只负责提供军器物资,武将作战还要受到文官和宦官的双重监督和干预,直接导致明军的指挥系统效率低下,但这些都经过是对前朝经验教训的认真反思的而采取的措施——在之前的确还不存在能够动摇帝国根基的外来势力。其结果是有明一代持久内战的阴霾几近消散,国家能够在平和的氛围中不断发展,创造“远迈汉唐”“治隆唐宋”的一个个盛世。穷兵黩武的野蛮人永远不会理解“和”的奥妙,永远不会参悟文明的终极意义。这种被受诟病的军事制度其实正是大明社稷足以延续百年、中华文明能够在明代发展到顶峰的重要原因。这样的军事制度在大明王朝的初期,乃至中后期都很有力的保障了大明王朝的统治,但是,明朝中后期出现一干荒唐皇帝使得朝政败坏,军纪废弛。加上明末农民起义和关外女真双重的打击下,原本就如同日落西山的大明王朝很快就奔溃了。
周扬清楚的记得,大明王朝历代皇帝都是谨守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历史上,即使是到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都没有动用驻扎在山海关的数十万精锐大军。所以,周扬一直是将关外的女真放在首要的敌人位置。像后世的李自成现在应该还是大明某个卫所的一个小兵而已。周扬现在做的,正是努力消除后世可能造成农民起义的灾荒,贪官污吏横行的情况。大开恩科,改革科举制度,甚至改革大明的官吏制度,这都是目前的情况下无法开展的。周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的官吏体制下,努力的清明吏治,改革军制,然后争取在辽东的军事斗争中,取得几场大的胜利,在军队中树立自己的声威,牢固的控制军队之后,再对大明来一场彻底的改革。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周扬心里明白,改革的事情绝对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历史上就有明证。汉朝的那位有名的改革家王莽就是因为改革力度太大,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时代,所以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代价就是国灭身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