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古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永和元年(345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高句丽。慕容恪拔南苏(今辽宁抚顺市东苏子河与浑河合流处),派兵留守。永和二年(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与世子慕容俊、慕容军、慕舆根及1.7万骑兵袭击扶余国。慕容俊坐镇中军指挥,而慕容恪则统帅诸军冒矢石进击,攻克扶余,俘扶余国王玄及部落5万余口而还。
古书上称扶余国是由貊族人建立的,而对于貊族的描述早在《山海经》里就有记载,貊是在古书上是一种什么动物呢?就是长着象的鼻子,虎的尾巴,体形巨大的动物,据说它喜欢吞食铜铁,就是这样一种怪异的动物,古代民间却把它作为瑞兽,这在白居易的《貊屏赞》里就有体现。
“貊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北方山谷中。寝其毗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适遇画工,偶令写之。按山海经,此兽食铁与铜,不食他物。因有所惑。遂为赞曰:邈哉其兽,生于北国。其名曰貊,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貊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兹。何山不产?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貊,无乃馁尔。呜呼!匪貊之悲,惟时之悲!”
貊族人也像貊一样,生活在寒冷的东北之地,吃苦耐劳,民风也颇为剽悍,生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所以每当我看到这段史书,心中都充满了疑惑,象慕容俊这样残暴的人(以后的文章里大家会看到慕容俊的残暴,慕容氏并不完全象大家平常看到的那样都是温文尔雅之士,象慕容家族里慕容复这样的人物只会出现在小说里)怎么会在攻陷扶余后还留着活口,尤其是还会让扶余王活下来,还有象貊族这样民风彪悍的民族怎么会容忍自己的首领被活捉这样耻辱的事情,或许扶余王战死才应该是他最好的归宿,这对于我来说都是无法理解的事情,所以只好通过小说把自己揣测的历史写进去。下面是扶余国的简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扶余国,古国名,亦作凫臾、夫余,是古东北亚民族、濊貊别族所建,亦是朝鲜民族族源之一。扶余国后来又再发展成为以下四个国家:北扶余,东扶余,卒本扶余(即高句丽)和南扶余(即百济)。古朝鲜的高句丽和百济的王室都是来自扶余人。此外,北沃沮、东沃沮、濊都是扶余的兄弟民族。扶余人聚居于今日中国东北,那里谷物丰盛,余粮颇多。扶余国从公元前2世纪立国到公元494年东扶余国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约700年。
根据《后汉书》卷85的〈东夷列传〉:扶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本濊地也。扶余的起源地位于今日中国黑龙江省的松花江流域中心,辽宁省昌图县、洮南县以北,至吉林省双城县以南,皆其国土。今昌团县之扶余城即古扶余王所居。扶余最强盛之时,疆域达到万里长城以北,南达高句丽、东达挹娄、西接鲜卑,方圆约二千里(中国三国时代的一里约有今日450米,方圆二千里即约900公里的范围)。
扶余最早在史书出现的地方是《史记》,在卫满朝鲜于公元前108年被灭国时就已存在。后来在解夫娄时,宰相阿兰弗(有「右辅」的意思)假借「天帝」的话而篡位,解夫娄东迁。为分辨这两个扶余,史书一般称前者为「北扶余」,东迁后的为「东扶余」。至西汉时期,被划入玄菟郡。汉武帝年,扶余开始向汉朝进贡。汉顺帝永和元年(136年),扶余王曾来到洛阳。之后到了三国时代,辽东半岛被公孙氏支配。后来扶余受到鲜卑的攻击,慢慢步向衰亡。至晋太康时,为慕容廆所破,旋即复国。最后在北魏被同是通古斯族的勿吉(一说高句丽)所灭亡。唐薛仁贵征高句丽,尝攻拔之。金朝置蒲与路,明朝置福余卫,皆扶余之音转也。“扶余国在玄冤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捐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两千里,本秒地也”位置相当于今日中国辽东及朝鲜半岛。.扶余国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达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时才归于覆灭。唐·开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军。贞元年间(785——805年),役属于渤海国,“不复与(唐)王会矣”。903年契丹达马独沙里耶律阿保机北伐来境。由此,成为契丹人的“戌境内,居境内,居境外”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东北南部的貊族开始大迁移。一部分南迁与华夏族融合,一部分北移与沿族接近。当时,东北共有四个古族系:一个是东北南部的古商族(汉族)系;二是东北西部的东胡族系;三是东北东部的肃慎族系;四是东北中部的移貊族系。《长春县志》记载这一时期的长春古族多为肃慎族。据专家的考证,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春地区人口约有3万左右。古代长春还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先后有扶余族、高句丽族、靺鞨族、契丹族、女真核、蒙古族、满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从事农牧业生产活动。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长春地区已从原来的单一民族聚居区,发展为多民族的杂居地区。史籍《后汉书·东沃且传》、《三国志·沿传》都记载当时在长春一带秽族等多个民族活动的情况。西汉初年,沿貊族的一个支系扶余族成为长春地区的主体居民。于公元3世纪建立了政权,史称扶余国。其活动地点就在今长春和农安一带。扶余族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很发达,手工业也较发达。“其国殷富”,“方二千里,户八万”。东汉末年,扶余族在长春地区共有3万户,总人口约20万,古代长春出现了第一次增长高峰。扶余国的建立,也使长春成为东北地区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的领地。“扶余国在玄冤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捐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两千里,本秒地也”位置相当于今日中国辽东及朝鲜半岛.扶余国在历史上存在时间达八百年之久,至中唐时才归于覆灭。唐·开元七年(719年)六月,唐玄宗令黑水珠路为“黑水都督府,其下各部置刺使。开元十三年(725年)”置黑水军。贞元年间(785——805年),役属于渤海国,“不复与(唐)王会矣”。903年契丹达马独沙里耶律阿保机北伐来境。由此,成为契丹人的“戌境内,居境内,居境外”之地。北魏教帝太和十七年,勿吉部族灭了扶余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