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穷奔口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穷奔口岸
在田七娃的几个亲戚中,老覃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寒碜,最老实巴交的农民。
几个聪明点的如梅胖娃,老雷,连外姓的张三娃,几年奋斗,不大不小都发了财。
逢过年,颜面光鲜的几妯娌,伴着自己的郎君,带着一台台的大彩电,放像机,大包小包,荣归故里。
到后来包小车回家也成了常事,简直是富甲一方,令人眼馋。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一字不识,只有使不完的气力的纯朴的乡下农民,进城投靠已经发了的亲戚,希望得到他们的提携,走上一条小平同志倡导的脱贫,小康,致富的金光大道。
因目不识丁,又无一技之长,七娃安排老挑的工作,是看守废铁,以免被盗。
余下的空闲时间,发挥他有力气的特长,将一个一个的易拉罐的口子拉开,然后装上泥沙,再给它一榔头,压扁让泥沙不至漏出来。
我每天都看着他从复这一简单劳动,在路边无怨无悔地工作。这堂课生动地告诉他,不弄虚作假,你就找不到钱。

进城后的言传身教,虽然开阔了他的视野,但老实惯了,毕竟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笔本钱,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一家都处在十分落泊的境地。
七娃走后,老覃先是在铁路边租了一间屋收废纸,基本上谈不上收贼货,因为那毕竟是做贼,面子上还过不去,说白了,再倒楣的贼也不可能去偷纸卖。
我去过嘉陵江桥下,铁路边的收废纸处,黑暗的库房没有一个完整的门,凄风苦雨中,小孩在地下爬,两个大人,一边收货,一边堆码,靠辛勤,也靠在纸中发点水,找几个维持生计,强过农村的小钱。
随着时间的延伸,金钱的诱惑,老覃的胆子慢慢大起来,到如今,可以说与多年没有见面的田七娃相比,胆量之大有过之而无不及。
感受已经作老板的老覃的变化,是在陵江复线桥动工,危及到他生存的位置必须拆迁,将收购点迁到田七娃的老窝子以后。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