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磨刀嚯嚯向波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8年3月7日,波兰外交部长贝克抵达柏林,张磊和他进行了2小时的会晤;在开始的时候,张磊就提出3个核心问题,即:1、波兰称为格但斯克的波罗的海港口但泽必须归还德国-英国已经把该港的行政权利还给了德国,并承认德国对它的主权地位,所以波兰也应该将该港的武装保护权移交德国;2、目前欧洲大多数国家对苏联持敌视政策,考虑到和波兰的友好关系,德国愿意支持波兰重申对东白俄罗斯和东乌克兰的领土要求;3、德国希望能延长《德国-波兰互不侵犯条约》的年限、保证当波兰和第三国家发生武装冲突时(主要是苏联)德国将为波兰提供武器、弹药和其它相关战略物资。贝克则更加警觉,他声称,德国对但泽的任何企图都将爆发一场冲突,只要德国避开但泽问题,在其它方面、波兰愿意作出有诚意的让步。张磊显得有些不满意,再次强调:“但泽在过去是属于德国的,现在也应该归于德国。”但是贝克不为所动,往顾左右而言它;张磊遂宣布会晤结束。
当天晚上贝克返回华沙;第三帝国财政部长兼帝国贸易部长、兼帝国银行行长,沙赫特和帝国工业部长兼军火生产负责人施佩尔匆匆向张磊汇报:由于德国从1932年开始重新武装,预计到今年7月,帝火生产将饱和,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扩张,重型工厂将减产;P-4/75坦克更新计划也将在6月底完成;帝国海军三艘重型战列舰“卑斯麦”号、“提尔梯茨”号、“史里芬”号也将分别在1938年5月、1938年12月和1939年5月下水;之后德国将生产2艘重型航空母舰和2艘轻型航母。
张磊决不允许军工生产陷于停顿,为此他要求工厂依旧按原计划生产,军事枷锁“会在最恰当的时候彻底打开”-他对2人诚若;为了对付“不听话”的波兰人,3月20日,张磊命令帝国总参谋部制定消灭波兰的军事计划-这次没有人再站出来反对张磊的冒险行动了。4月1日“愚人节”,这一天张磊公开进行广播讲话:“德国和波兰之间因为但泽的归属问题而发生了矛盾冲突,英国首相宣布但泽的主权属于德国,那么,波兰继续享有但泽的武装驻军权利就是对德国主权的践踏!德国的领土主权,德国自己会保护!为了捍卫德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主权,波兰必须从但泽撤离所有军人和武装力量;如果波兰拒绝离开但泽,那德国将视波兰为入侵者,并对其宣战。”同时,在广播的最后阶段宣称“《德国-波兰互不侵犯条约》已经作废。”在华沙,听到德国元首挑衅似的讲话,贝克叫来他的高级外交官员召开一次会议,已经无计可施的利普斯基大使提出辞职以希望换个“有办FA有能力的人”来同德国打交道-只是贝克拒绝撤换他。第二天上午,波兰总统莫西斯基广播讲话,强调:“波兰不会加入那些允许要求强加给他们的东部国家,如果波兰的独立地位遭到威胁,我们将起来战斗!”
4月5日,面对不断加深的德国和波兰“但泽危机”,英国议会无视张伯仑的请求,宣布:“英国将保护波兰的独立地位。”3小时以后,FA国也做了类似声明。事后,张伯仑私底下打电话给张磊,除了表示歉意以外,就是向张磊保证自己是“站在”德国一方的,希望张磊能保持克制,尽量避免武装冲突;而张磊则怒气冲天的“提醒”张伯仑“你是声明但泽主权归于德国的,现在我只是要收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英国怎么可以明目张胆的给没有正当理由波兰撑腰?”电话交流不欢而散,但是张磊对这种情况并不意外;此时,世界的注意力已经从苏联转移到了德国和波兰。但在4月21日,里宾特若甫出访苏联;在此之前,张磊已致电斯大林,希望德国能和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原本就对西方国家不信任,此刻由于之前一段时间的紧张局势更让他对英国、美国持敌对态度,于是在4月18日,斯大林回复张磊的电报中明确了他的回答:“苏联政府委托我通知您,它同意里宾特若甫阁下在4月22日以前任意一天前来莫斯科商谈具体内容。”当里宾特若甫到达莫斯科以后,很快就和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并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不单独或联合其它国家在彼此间进行任何的武力行动、任何侵略行动或者任何支持;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对该第三放提供任何支持;缔约一方不加入直接或间接诣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

在表面上的条约签定以后,双方又达成了秘密协议:当波兰国家领土、政治发生变动时,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大体沿皮萨河、那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一线。斯大林由此清楚,德国元首是铁心要把波兰再一次从地图上抹去了。世界也在该条约签定以后发生了震动,东欧国家和巴尔干国家集体退出了《反苏联盟》;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派外交部长齐亚若前往柏林“探探德国人的口风”。张磊亲自和齐亚若面谈,在交流中,张磊毫不掩饰对意大利国防力量的鄙视和嘲讽;(早在37年,德国老帅伦德施泰特就前往意大利,花了1个月的时间,从意大利本土的阿尔卑斯山脉国境线到西西里,从利比亚到埃塞俄比亚,充分考察了意大利全面的军事力量和国家工业实力;回国以后,又用了15天时间制作了一份长达160页的报告,里面充满了对意大利陆、海、空,三军的担忧,并极力反对德国和意大利结盟。这正中张磊的意愿。)以及在对外内容上,则是“主歌”要惩罚波兰人,“副歌”是好好教训英国人。至于意大利,领袖愿意和德国并肩而战,我们欢迎;意大利保持中立,我们也欢迎-归根结底,意大利的态度我最不放在心上。
齐亚若回国以后对老墨同志坦称:“在德国人心里,我们是那么的渺小。”但是墨索里尼不这么看,他已经意识到德国会进行一场战争,如果意大利能把握好机会,那对实现自己“地中海帝国”的愿望将是十分的有利。于是他对外宣称:“意大利将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保持中立。”潜台词还是“坐等生意来上门”。
4月30日,罗斯福总统写信给张磊,希望他能保持克制;张磊马上回复道:“如果墨西哥对美国提出以武力为威胁,要求将原来割给美国的领土收回,美国会怎么对待?”5月10日,英国、FA国正式和波兰签署同盟条约,张磊也随后作出反应。31日,利用出席重型战列舰“卑斯麦”号下水的典礼,他再次发出威胁和警告:“如果有人要用暴力来同我们竞争的话,德国人民将接受挑战!英国对德国采取了敌对行为,所以《英德海军协议》和《英国-德事协议》正式作废!德国将卸下所有的包袱,全面无节制的扩充军备!”
只是让人想不到,没有哪个国家感到担忧,英国、波兰都认为这只是德国又一次的“抬高价码”而已;直到6月11日德国宣布军队向东调动以后,波兰才开始认真动员起力量来。的确,到6月底,波兰拥有180万士兵和70万人的预备队,870辆坦克和4300门火炮;英国也警告德国:如果德国对波兰动武,他们将指挥自己全部的军队来进攻德国,一旦交战,就不可能预知敌对状态什么时候结束。似乎英国的警告起到了效果,张磊又一次作出姿态,假性性的提出和波兰进行新的会谈以缓解局势。7月15日,原波兰驻德国大使利普斯基重新回到柏林和第三帝国的外交人员进行交涉和谈判-过程和进度极其缓慢和无聊,双方都在扯皮和商榷与大局无关的细节问题。7月31日,当利普斯基大使再一次准备和里宾特若甫在谈判座上“大战300回合”的时候,被告知:德国已经拿出了自己解决但泽问题的最新方案,德国愿意在该问题上作出让步,只是需要波兰的全权代表来签字。利普斯基喜出望外,马上赶回大使馆打电话到华沙,把有关情况同报给贝克;贝克则要他梢等,自己去和政府其他领导人商谈以后再通知他。于是事情就耽搁了下来。晚上利普斯基得到贝克的命令,授予他全权,要他和德国人达成协议;接着利普斯基再找里宾特若甫,却被告知部长正在总理府开会请他会大使馆等待。晚上10点,当波兰大使打电话寻找里宾特若甫时,意外发现电话里没有声音,而大使馆也被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成员封锁;一种不祥的念头顿时在所有人心中生起。
德国从1938年7月31日,晚上21点30分以后切断了所有通往波兰方向的交通联系方式-这正是战争开始前的一种安全措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