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德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7年1月2日,元旦假期结束的第二天,里宾特若甫单独进入张磊的元首府,向元首进言,提议向波兰要求收回但泽和上西里西亚。张磊不置可否,于是在这天下午,里宾特若甫特意拉上希姆莱、戈培尔,三个政治同盟成员一起对张磊进行“开导”。但是张磊心里很明白:波兰不会放弃但泽,它会选择战争;英国会站在波兰一边,一同对德国开战。所以张磊以波兰情况不明和暂时重新部署军队需要时间给推了。3日,张磊召集第三帝国陆、海、空三军所有高级军官以及外交部的正副部长到元首府开会就眼下欧洲局势进行讨论。
在会上,坦克部队总司令兼帝国装甲总监,陆军上将古德里安第一出来发言:“将军们、元帅们、部长们;帝国的坦克部队按照元首的指示正开始更换装备,我不希望在新式武器还没下发部队的时候帝国又会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威胁出现!假使我们能保持一年的和平,那么我们帝国陆军将会拥有全世界最先进、最强大的坦克!”帝国元帅,空军总司令兼帝需总负责人戈林也站出来反对里宾特若甫的吞并但泽和上西里西亚(更多的是处于对里宾特若甫反感):“我的元首,我的空军正在装备最新梅塞施密特109E型战斗机,飞行员对新飞机的熟练有个过程,而且我们大型战略轰炸机的规模也有待提升,所以我也反对对波兰、对欧洲提出新的要求。最好再给我一年的时间,我保证,我们强大的帝国空军能打败全欧洲的敌人!”张磊一瞧,得了、陆军和空军都反对,原本有了点想把二战提前的念头现在是一点也没了。于是他抛出了“偃旗息鼓、等待时机”的命令。甚至在会上张磊要求陆军做好裁减部分步兵的准备。
1月10日,伦敦有消息穿来:英国有一些议员计划对张伯伦进行“不信任”投票。原因很简单-德国在签定《摹尼黑协议》以后,又“非FA”吞并了整个捷克、并把斯若伐克变成附属国;英国的议员认为张伯伦无条件向希特勒妥协,所以要把他轰下台。张磊意识到这本身就是让德国宣传“热爱和平”一次极好的契机。张磊抢在英国上下议院进行不信任投票以前让帝国外交部部长牛赖特男爵向张伯伦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在最近几天访问柏林:德国元首就目前中东、东亚的和平局势,以及欧洲地区合作想和大英帝国的首相举行会晤。张伯伦本人也认为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机会,如果在无FA拿出象样一点的实际成果,他的首相生涯也到此结束。于是,英国议会的投票暂时不予进行等待这次会晤的结果。
1月13日,张伯伦坐飞机匆匆抵达柏林。在柏林机场,张磊带领文武大员等候他的大驾光临。之后,双方举行会谈;张磊拿出他结束中东战争的“一揽子”计划:《中东和平方案》。《方案》主要内容为:1)伊拉克、约旦、安曼、也门、埃及、叙利亚宣告独立;2)苏伊士运河由英国和FA国联合管理,并且在运河区有权驻扎军队;3)叙利亚沿海地段租给FA国使用,并有驻兵的权力;4)以色列归还巴勒斯坦20%的领土;5)自条约签定,各国停止军事行动。张伯伦对这份条约很感兴趣,英国最关心的苏伊士运河还能留在自己的手中,《方案》还有商谈的空间,张伯伦表示会拿回国交给议员们并和FA国一同协商以最后拍板。在捎后谈到欧洲问题时,张磊把别人的牙慧居为己有,强调英国和德国应当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主张成立大欧洲自由贸易区,拉拢:英国、FA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芬兰、瑞典、瑞士、意大利、希腊、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参加(苏联被排挤在外)。张伯伦称赞是“天才的一笔”,愿意尽快和德国先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为其他国家作出榜样。至于东亚和平问题,张伯伦愿意和叫上美国伙同德国联合对日本施加压力逼他从中国撤走部分军队,减缓让人不安的局势。

会谈进行在这里,大家都很满意。德国没有付出什么就得到英国新的贸易承若;英国则有机会摆脱中东泥潭和对日本进行限制,并与德国进一步加深联系-在张伯伦看来这次德国之行是收获丰富。在往后,张磊终于抛出了一发重磅炸弹:德国愿意在3个月的时间陆军裁减50万人,把军队从应对捷克危机的220万减少到170万,之后视欧洲和平形式再裁剪20万,把陆军总人数恢复到150万。张伯伦和所有英国团员通通喜出望外,张伯伦知道,德国作出如此动作他的首相宝座铁定保住了。他激动的握住张磊的手连连称赞,只是他此刻已经是口齿不清了。张磊好不容易才让年过六十的张伯伦安定下来,“恬不知耻”的宣称:德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德国决意捍卫欧洲和平,不会让任何国家、任何事件打破欧洲的和平。张伯伦则包含热泪,动情表示:英国会坚定不移地和德国站在一起捍卫欧洲和平。会晤完满结束。当张伯伦坐飞机回到伦敦时,英国人民又拿出前一次欢迎张伯伦从摹尼黑回来的热情来迎接他。他们高呼:“好样的!老尼维尔!”张伯伦再次信心十足的宣称:“我现在可以保证,德国会和我们一起保障欧洲的和平,而这个和平是我们这代人的和平!”人群掌声如雷,欢呼声时起彼浮。不会有人再去搞什么“不信任”投票了;张伯伦成为了英国的和平英雄;很快,德国裁军的消息穿遍欧洲,张伯伦和张磊似乎成为了和平的保障;他们两人握手的时刻变成了全世界最宝贵的记忆。一些时事分析家认为,1937的“若贝尔和平奖”应该颁发给他们;“和平”成为欧洲最流行的词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