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朱可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古德里安和曼史坦因的装甲集群连续突击下,德军进攻不断得手。布良斯科和维亚济马战役结束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胜利在莫斯科主要防御地段上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德意志帝国重兵集团开始从正面进攻莫斯科。
10月10日,在德军坦克逼近莫斯科、士兵兵临城下的危机时刻,朱可夫临危受命,出任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担负起保卫莫斯科的重任。1937年,德国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撤出以后,斯大林就命令他担任苏联援助中国的军事顾问长;在这段时间中,他继续研究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的现代化机械化战争、战略、战术问题。1938年7月,侵华日军在中蒙边境的哈拉哈河地区与苏蒙军队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事态有继续发展的趋势;8月10日,全权指挥苏蒙军队的第1集团军司令朱可夫首次对大纵深作战理论进行实战检验,将其全部500辆坦克和380辆装甲车的5个坦克旅,作为进攻战役的主要突击力量,在500架飞机的空中支援下,对拥有6万之众的日本第6军实施迂回包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西方人士评论说,朱可夫雄辩地证明了装甲兵是赢得战役胜利的兵种。
在朱可夫回国担任总参谋长期间,1941年2月就制订了组建20个机械化军的计划。他在战争实践中积累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让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夺取胜利。朱可夫对坦克运用有较高的水平,堪称苏联新一代将军中的杰出代表。
1941年10月11日,朱可夫对新组建的西方方面军开始全面指挥;现在方面军面临的局势十分严峻,德军随时有可能冲进莫斯科。朱可夫得到最高统帅部的全力支持,以大本营预备队为主,向莫扎伊斯克防线增援16个坦克旅、15个步兵师、40个炮兵团和其它部队,重新组建了第16、第5、第43、第49集团军,到10月中旬,新建的西方方面军再次增加10万人。
10月13日和14日,德军突入卡卢加和加里宁市,切断了莫斯科在列宁格勒失守后重新部署的北方防线的军队撤退的后路,德军顺利夺下伏尔加大桥,对博罗季诺周围的防御阵地形成极大威胁。2天后,德军第7装甲师同苏军坦克军团在该地展开了一场恶战。
博罗季诺位于莫斯科以西124公里处,是通向莫斯科的重要门户;斯大林急令远东海参崴的1个机械化步兵师增援第5集团军作战。该师拥有2个装甲旅,装备有T-34和KV-2重型坦克。训练有素的善于在严寒地区作战的西伯利亚士兵们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头戴皮帽、身穿大衣、脚蹬高筒皮靴,英勇地投入到保卫博罗季诺的战斗中去。T-34坦克以密集的队形对德军发起冲锋-但在德军更强大的“猎虎”式和“猎豹”式坦克歼击车面前徒劳地败下阵来,经过4天血战,德军付出较大步兵伤亡后占领了博罗季诺。

列宁格勒被德军攻克以后,德军将大量的补给通过海军运输船经由德国本土和波罗的海周围的港口出发、送抵列宁格勒之后,再经过铁路系统送到各作战部队。这比从波兰中部起依靠火车运输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但是天气不可避免地朝德军高层担忧的方向转变。从10月20日以后,苏联阴雨绵绵,道路状况级差,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辆等重型装备陷入泥潭;随之而来的是大雪纷飞、冰天雪地,气温急剧下降;尽管第三帝国后勤部门提前把冬衣和各种冬季用品下发给所有东线军队,但是装甲军团的前进速度和战斗能力还是被无情地降了下来。
张磊失去了耐心,10月28日,紧急乘坐专机飞抵斯摩棱斯科,同中央集团军群高级军官们会晤。在会上,张磊让总参谋长哈尔德大将出面解释他的担忧:从空中侦查得知,苏联一方面不断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同时再次从远东和中亚地区抽调大量军队用于保卫莫斯科,而且天气温度一落千丈,士气也不可避免地沉沦下去,中央集团军群是否取消原定的进攻莫斯科的行动方案,改为就地防守,抵御苏军的反攻呢?
哈尔德的提议遭到古德里安和博克元帅的强烈反对,他们要求动用东方战区所有的预备兵力和武器装备,抢在苏联隆冬季节之前再向莫斯科挺进。曼史坦因深受苏军在博罗季诺顽强抵抗的影响,也表示对继续进行《台风行动》没有把握,同意德军转攻为守。但他们全被古德里安和博克斥之为“失败主义”;他们和其他参谋要求对莫斯科进攻战作最后一次尝试。最后,张磊同意古德里安提出的继续进攻的要求;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编成3个装甲集团军、3个常规集团军、共计87个师,除去20个师被苏军加里宁方面军牵制以外,其余67个师可以用于进攻莫斯科。会议最后敲定,德军再次分为南北两个作战集群、分进合击,在莫斯科以西地区全力歼灭苏军有生力量和西方方面军主力。张磊把胜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德军强大的装甲军队上。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