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王气葱郁凤台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该向总督大人介绍王气葱郁的凤台山了。
王元雅让随从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地图,挂在正面墙上,又唤来随侍在旁的衙门师爷,随后对刘策道:“刘大人,这位师爷是本地人,对凤台山的情况和传说故事知之甚多——请他先为大人细说一番。如何?”
刘策果然兴致勃勃:“知我者,王大人也。我正想请你细说凤台山,先饱饱耳福呢!好,好,这位师爷,请,请讲——”
那师爷立即走到地图前,随即讲说起来:“提到凤台山,就一定离不开‘王气葱郁’这四个字,而要说‘王气葱郁’,诸位大人,这话就长了——且说成祖迁都北京前后,就一直在寻找能做皇家陵园的龙飞凤舞之吉壤。于是,很快就有一批堪舆家在京城附近一处处地勘查、一处处地比较,花了好几年的功夫,也终于发现了‘王气葱郁’的两个地方:一是咱这遵化的凤台山,二是昌平的黄土山,因为昌平比遵化离京城更近,所以成祖最终选定了黄土山,随即封黄土山为天寿山。从此,天寿山作为大明的皇家陵园就开始了大规模地营建。
“当今皇上登基之初,自然也依着先例为自己建造皇陵,可寻遍天寿山,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吉壤,就想起了祖先成祖曾经找到的凤台山,便召诚意伯刘孔昭,要他带着江西龙虎山张真人再次来遵化查看。听说刘大人和张真人在凤台山呆了不短的时间,回京之后,张真人回禀皇上道:‘山脉自太行来,重岗叠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峰,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左有鲇鱼关、马兰峪;右有宽佃峪、黄花山。千岩万壑,朝宗回拱。左右两水分流夹绕,俱汇于龙虎峪,崇龙巩固,为国家亿万年钟祥福地。’
“皇上龙颜大喜,又问:‘可算得何时为开工吉日?’张真人犹豫了一阵,才又答道:‘吉日当在甲申以后……’甲申,就是崇祯十七年,皇上默然一算,也许是觉得时间太长了吧,想了想就没有再勉强,只道:‘那……就在甲申以后再说吧。’就这样,皇上陵寝营建之事也便暂时搁置起来。
“不过,说起凤台山,可也真像张真人所说那样——总督大人,请看地图,小人先说这风景:凤台山层峦叠翠,前面又有一片宽阔的平地;其东,是马兰峪蜿蜒起伏的鹰飞倒仰山;其西,是蓟州高耸入云的黄花山;其南,是天然翠屏宛若倒扣金钟的金星山;再往南则为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如阙门,扼守隘口,此隘口名叫兴隆口。群山环抱之中不仅有马兰河、西大河二水一如两条玉带环绕夹流,又有许多条小河左盘右旋曲折向南,而最终全都从兴隆口泻出,这里常有鲤鱼跃起,故又称之为龙门口。晴日里,登上凤台山主峰看景,那才真叫绝呢:俯瞰南边,山山巍峨秀丽,满目苍翠;环顾四周,峰峰依次低头,井然有序;极目北望,只见山连着山,岭套着岭,气势磅礴,绵绵不断。壮观极了。

“再说这陵寝之地:凤台山王气葱郁,主峰高高耸立,两侧山峰逐渐低下,宛然一道天然的屏风。东侧的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势皆西向,俨然左辅;西侧的黄花山似白虎雄踞,势尽东朝,宛如右弼;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它们自然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势。若以凤台山为靠山,则其南面远处的金星山就是照山,更神奇的是:还有一座仿佛条案一样叫做影壁山的小山,恰巧就摆在凤台、金星这两山之间,自然成了案山。这样看起来,此处不仅构成了风水学上说的‘靠山、照山、案山共处一线’的绝妙形态,而且造就了‘龙**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的山川形势,极具‘天人合一’意象——总督大人,巡抚大人,诸位大人,这凤台山的的确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呀。”
“好,好,这凤台山的确是一个好去处!”刘策听得入神,顺着师爷长鞭所指在地图上看过来看过去,不住地点头、不住地称赞,待那师爷说完,扭头对王元雅道:“此去凤台,怕得多待些日子吧——噢,明日也要早些动身,在凤台山赏雪,一就多便,师爷说的我这心里头直痒痒哪!”
王元雅随即应声答道:“是,大人——今晚休息好,明日起大早,这一路雪景也很是耐看着呢。”
十月二十七日一大早,王元雅带着轿车来到驿馆。
当他和刘策兴冲冲地正要坐进轿车准备起程时,只听“嗒嗒嗒嗒”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在他们的轿车前停下来。还没等王元雅发问,只见巡抚衙门的一名偏将忽地从马鞍上翻滚下来,跪地禀报道:“大人,不……不……不好了!大安口被……被鞑子兵占了……”
刘策和王元雅顿时惊呆在那儿,过了好一阵,刘策这才开口问道:“鞑子兵来啦?这……不会弄错吧?”
那偏将答:“从大安口逃回来的张安德几个兵将还在巡抚衙门,他们说:鞑子兵子时攻城,丑时破城,到处杀人,参将周镇被杀后,他们也是左突右冲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刘策慌了神——他焦躁地在雪地上来回走着,最后总算拿定了主意:“我得回蓟州去,马上向皇上报告……”
王元雅和刘策同样六神无主,他知道大安口失陷、鞑子兵很快就会攻到遵化城下,他怕得要命,只在一旁吞吞吐吐问:“大人,遵化该……咋办?”
刘策刚上马鞍,不高兴地丢下了一句:“咋办?守哇!”
王元雅脱口又问道:“这……这守得住吗?”
刘策厉声道:“守不住?那你我的脑袋就得搬家了!”
王元雅急了:“大人,速调援兵来。”
援兵?王元雅这句话提醒了刘策,他一拍脑袋:“对了!这近有朱国彥,先调他来;远嘛,还有袁崇焕袁督师——你马上派人向他报告,现在也只有他的关宁兵来得快、能保住遵化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