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恢复当从东江做起(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决皮岛问题,是袁崇焕“五年复辽”方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他在罗浮山接到“督师辽东”的圣旨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具体方案,而赴京途中程本直在太平府所说“治岛”的建议更加坚定了他解决皮岛问题的决心。
袁崇焕的考虑不无道理——明初,辽东仍然在元朝残部的控制之下。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明朝在辽东置定辽都卫指挥使司,任马云、叶旺二将为都指挥使。二将在山东登州组军,随即率军一路顺风开赴辽东,于狮子口登陆。为纪念出师顺利并鼓舞士气,二将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大军登陆之后,马云、叶旺设定辽都卫于金州城,接着挥师北上,一路夺关斩将,直到打下辽阳并将定辽都卫移驻于此。又经过将近五年的征战,到了洪武九年三月,终于肃清了元军在辽东的残余势力——所以,他在《为商定恢复之谋疏》中说:“倘按国初马云、叶旺之故事,则河东尤为扼要,以正为奇,断不能舍此而别求胜算……”
他当然清楚:皮岛其地形势所居,守辽足成牵制,复辽则为必由之路。正因为此,他才有“恢复当从东江做起”的认真考虑——按其本意,他急需毛文龙的密切配合;然而毛文龙其人却专擅跋扈、目空一切、不受节制,决非可行牵制之人。所以,对毛文龙,他又有“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处之”以及万不得已即“入其军,斩其帅”的决绝态度。
他也知道:毛文龙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笼络了不少朝廷大小官员,又派了众多爪牙潜伏在京师,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盘根错节的一张大网。所以,在谋划解决皮岛特别是在毛文龙该生与该死的问题上,他反复告诉自己,同时也告诉一直在谋划解决皮岛问题的程本直他们,必须十分谨慎,一定要考虑周详,更不能操之过急,要慢慢来。
崇祯二年五月,宁远的天气已经开始变得热起来,而在督师衙门一直进行的解决皮岛问题的谋划工作也到了最后的阶段。
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温柔地照在袁崇焕的书房里,也照在书房里每一个人的脸上。今晚,袁崇焕和何可纲、谢尚政以及程本直、宋世英、宋世杰等就在这里会议,以最后决定毛文龙的生与死……

谢尚政和宋世英坚决主张杀掉毛文龙。
情绪十分激动的谢尚政一边扳着手指一边数落毛文龙的罪行:“大罪一:**东江、独霸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查——毛文龙自称拥兵二十多万,在天启六年朝廷派姜曰广和王梦尹到皮岛,回朝后上疏道:‘文龙兵册十五万,能用者只二三万’;登莱道王廷试则额定其兵为二万八千人。而当姜曰广、王梦尹提出阅视皮岛兵马时,毛文龙不仅断然拒绝而且口出狂言道:‘阅不阅在我。不惟阅不阅在我,并他去不去亦不由他!’其骄横跋扈不受节制可见一斑。甚至连朝鲜国也忿忿指责毛文龙道:‘欲使我国称颂其功,虚张军兵之数云,无理甚矣。’看,这就是毛文龙的嘴脸!
“大罪二:杀降冒功,说诳欺君——天启二年,毛文龙入据镇江,仅只五天,即遭鞑子反击,仓皇逃出,但他匿败不报,后为登莱通判王一宁所揭发;天启四年,毛文龙药辽人舌献俘,为登莱参政谭昌言所劾,这年七月,文龙又报三捷,献俘十二人,其中小儿童女就有八人,御史袁化中曾力请将他们释放并劾文龙敍功之滥;天启五年,毛文龙又献俘七名,却在广鹿岛又换回六名,户科给事中杨文岳曾上疏参劾道:‘臣闻之不胜惊疑,夫献俘一事,奏之皇上,告之祖宗,此何等大事,奈何忽然解来,又忽然解去?而前解者,不知何以遽发?后解者,又不知何处解来?支吾不一,真假莫如。以报功则涉混,以对皇上则似欺。’就连朝鲜国也曾多次不耻道:‘都督不修兵器,不练军士,少无对虏之意,一不交战,而谓之十八大捷;仅获六胡,而谓之六万级,其所奏闻天朝,无非皆欺罔之言也。’看,这就是毛文龙的所谓献俘!
“大罪三:刚愎撒泼,无人臣之礼——去年八月间,毛文龙拥兵登州,声言索饷,曾被皇上严辞申斥,而据登莱道所报,毛文龙甚至叫嚣什么‘牧马登州,取南京易如反掌!’这不是欲图造反是什么?再来看看世杰兄弟带来毛文龙给皇太极的信,信中还说什么‘尔取山海,我取山东,两面夹攻,大事即成’。瞧瞧,此人反骨毕露,大逆不道,该杀!该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