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收复失地?不!”王象乾摆手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在王象乾那装饰豪华的客厅里,当王在晋徐徐展开了《游春图》的画面时,他看着王象乾那张苦瓜似的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两尺多长、一尺来宽的画面上,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湖中,碧波荡漾;岸边,树木葱茏。山坳里藏着佛寺,湖面上荡着轻舟。曲折的小路伸向那幽静的山谷,踏春的人们正在观赏那迷人的春日美景……
"好画!好画!真正一幅好山水呀,正所谓‘咫尺之中,备千里之趣‘。王大人--"王象乾连头也不抬,眼睛在画上瞄来瞄去最后又直直地盯着画面上南宋徽宗的题签,赞不绝口:"这行笔有轻重缓急,线条则细劲有力,展子虔不愧是‘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鼻祖呀。"
"老大人慧眼识珠,这幅《游春图》--下官就送与大人了。"王在晋慢慢地将画卷起来,双手捧着递给王象乾。
"贤弟如此厚意,老夫感激不尽。"王象乾改变了对客人的称呼,语气更是格外亲切。他没有丝毫谦让地接过画轴,又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画匣中,随即便主动问道:"贤弟即将去关门赴任,夤夜登门,想必有什么要事?"
"老大人,可有什么好法子,约请林丹汗出兵,助下官一臂之力收复广宁?"王在晋也不虚作客套,开门见山地便直奔主题,说出了他的来意。
"贤弟如何动此念头?"王象乾又问。
"老大人,当一天和尚,总得撞一天钟吧。"王在晋一脸苦笑,"辽东三战三败,每战又都是全军覆没,我朝兵力锐减。下官估算,关门屯兵不过五、六万人马,而且兵无斗志、将更怯阵--下官此去关门,何以挡得住建虏铁骑?又何以收复广宁?况且……况且内地灾荒连年,盗贼蜂起,朝廷本已自顾不暇,调援则更成空谈。下官因此思来想去,怕只有去请林丹汗出兵助我大明这一条路了!"
"贤弟对我朝实力分析精辟!不过贤弟--"王象乾倒也直率,"请林丹汗出兵,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难道请不动他?"王在晋急切地问。
"也不是请动请不动的事。这蒙古人的心思,贤弟还有所不知啊--"于是,王象乾向王在晋讲起了蒙古人。他从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逃往塞北讲起,一直讲到当今蒙古的大小部落、讲到兵强马壮又野心勃勃的的林丹汗,"这几年,北方看起来倒是安静了许多。可谁又能知道:这份安静,其实还是咱们拿银子买来的呀!就去年一年,给林丹汗的岁币银已经高到了四万多两,而且还得把给其它部落的岁币银也都交给他,由他再发放,他才肯不发兵往长城里打呢!你想想,就是这样的主儿,能让他不闹事,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哪里还有什么法子让他出兵帮咱们?即使说帮,他又哪里是真帮呢!"
王象乾的一席话说得王在晋脊背直冒冷汗,他目瞪口呆了好一阵子才回过神:"一个林丹汗,就这……这样嚣张?"
王象乾微微一笑:"谁说不是!蒙古人的心里巴不得再出一个成吉思汗,入主中原呐。瓦剌的脱欢、也先,鞑靼的达延汗、俺答、图们,称雄大漠的这些蒙古人,连做梦都想卷土重来成为成吉思汗第二呢。如今的林丹汗,和他的祖辈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势力的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了。"
这时候的王在晋已经满头冷汗直冒了:"老大人这么说,林丹汗也和东边的努酋一样,野性难除、虎狼之心呀!"
王象乾认真点了点头:"贤弟说得不错。唉,王化贞要是也能这么想,那就好了。他若一心一意地协助熊廷弼,广宁和河西也许就不会丢得这么惨。可他,硬是和熊廷弼对着干,一门心思要请林丹汗出兵助战。他哪里知道,真要是林丹汗来了,广宁即使不被努酋夺去,可也一样保不住哇,只怕……只怕是要落到林丹汗手里去了!"
王在晋的心一缩,脸也不由地一红一白,他随即强使自己镇静下来,掩饰道:"老大人,那王化贞的意思,也许是想在鹤蚌相争之时,坐收渔翁之利?"
王象乾却严肃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想作渔翁?那也得有相当的实力呀!可如今情势,以我朝的实力,想作渔翁,难哪。说老实话,那是既打不住虎、也套不了狼的。可王化贞偏又要借狼赶虎,这不是要引狼入室么?且不论那只虎赶走赶不走,就是这条入室之狼,谁又能奈何得了……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少招惹林丹汗为妙!这,可是老夫的一番肺腑之言,也望贤弟听得进去。"
"这……"王在晋顿时垂头丧气道:"老大人,下官原打算借蒙古人之力收复广宁--"
"收复失土?"王象乾连连摆手,他看了看王在晋那副模样,十分关切地对他说,"贤弟千万……千万别这么说--不,连想也不要想!广宁城横竖不是从贤弟手里丢掉的,关贤弟你的屁事?再者,咱把话又说回来,即使贤弟有本事收复了广宁,你自信还能保得住它吗?如果再失去了它,那罪名和王化贞又有什么两样?贤弟,老夫把话撂在当面,这中间的份量,你就多掂量掂量吧。"

"辽事到了如此不可为的地步,下官又该怎么办?我这个辽东经略还能去干些什么呀!"王在晋没有掂量,就已经吓得要晕过去,他几乎感到绝望了,乞求道,"老大人,给下官指一条可走的路吧。"
"辽事已不可为,这是明摆着的事,无可置疑了。"王象乾慢慢悠悠地说道,"可在山海关那里,也并不是没有事干呀。贤弟,你刚才不是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么?钟,一定得撞,那里也有钟可撞,老夫以为,贤弟也一定能撞得好的。"
"有钟可撞?还能撞得好?这么说--"王在晋两眼一亮,就象是溺水之人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那样,立刻便振作起来,"恳请老大人明示。"
"也只一句话--守住山海关哪!"王象乾态度极诚恳,那声音却轻飘飘的。
"守?可这山海关,它还能守得住吗?"王在晋又问道,声音似乎在发颤。
"贤弟放心,关门守得住的。"王象乾又放低了声音,缓缓说道,"辽东已不可为,那是情势使然。可要说起关门,还是袁蛮子那句话:‘只要给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在这一点上,老夫倒是佩服袁蛮子的胆略和气魄。贤弟,别听那些根本就不晓边事的人七嘴八舌的瞎议论!贤弟此去关门,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上书朝廷:拨款筑城,加固关门城防--"
"筑城?"王在晋一脸狐疑。
"哦,是这样的--"王象乾微微一笑,接着便细心解释道:"山海关北面的三重关,南面的老龙头,只要稍加整固就差不多了,老夫说的筑城,是在东面的八里铺筑城。八里铺这地方,老夫曾经去过,在那里筑新城,再派四万重兵驻守,如此层层环护,必保山海关万无一失。山海关守住了,也便保住了京师,贤弟自然也就成了朝廷目前第一等的功臣。想想吧,是不是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老大人,下官明白了,这才是守关的上上之策呀--"王在晋茅塞顿开:既然能保得住京师,那也就保得住了自己的前程!他的脸上立时绽开了笑容,急忙站起身,连连向王象乾躬身施礼:"老大人的一番教诲,下官没齿难忘--谢谢老大人的锦囊妙计,谢谢老大人的雪中送炭。"
"莫谢,莫谢。要谢的话,就谢贤弟送来的《游春图》吧。"王象乾也实话实说,而且一边说一边就笑了起来,"贤弟,你可知道老夫为什么对这幅《游春图》如此偏爱么?当然不只是它的年代久远、且为名家所作,这其中还有老夫的一个小秘密呐。"
"秘密?"王在晋不解。
"贤弟你看--"王象乾得意非凡,"画中春日那安逸清静的景色,达官贵人们那休闲悠然的神态,便是老夫一生的追求哇。古人不是有‘无为‘之说吗?老夫以为,无为则无事,无事即有为:朝廷无事,你我也无事,尽可吃喝玩乐;边境无事,你我自然就会有功,有功不就有为了么?无事之中万福来嘛--这,就是老夫的一个小秘密,也是做官多年来的诀窍,贤弟!"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在晋发自内心的赞许道,"老大人,下官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哪!"
"愿贤弟青云直上--"王象乾倚老卖老道:"哦,还有件事差点给忘了:老夫刚才提到的那个袁蛮子,此人很有能耐,听说孙阁老也很器重他,贤弟此去,想必用得着此人。切记!"
"多谢老大人,下官一定谨记在心。"王在晋连连拱手。
送王在晋出大门的时候,王象乾取出袖中的一卷东西塞到王在晋的手中,又俯在他的耳边轻声言道:"其实,老夫早就知道贤弟的来意了。也猜到贤弟肯定愿意割爱,就凭这幅《游春图》,老夫已代贤弟写了一篇《题关门形势疏》的奏折稿,专门说在八里铺筑城之事。喏,就是这卷东西,请收好了,也算是老夫的一点心意,权当是那幅《游春图》的一点回赠吧。贤弟亦当尽快赴任,此折,也应在上任之后再作润色从速上奏。老夫这厢预祝贤弟鹏程万里了。"
回府的路上,王在晋美滋滋地坐在轿子里,微微闭着眼,不时地摸摸笼在袖子里的奏折稿,心里盘算着:王象乾这个老不死的东西,也真会日鬼弄棒棰,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游春图》弄到手,得了便宜还卖乖呢……不过,这个"蒙古通"虽贪,还总算有些本事,日后倒还用得着他。起码,他和自己是一条钱上的……一幅古画,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它了。再说,那《游春图》来的也易,送出去又换来了保命保官保前程的大好主意,算来也值--虽说有失有得,但也是得大失小,这次买卖没有亏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