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当今皇上说要仁心爱民(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桂花,我这说笑话呢,你也当了真?”铁柱放下手里的筐,笑了起来,“放心吧,咱两家那五亩地,旱涝保收,这你也知道。租的那些地呢,大不了今年多花些力气,打它一眼井,再多开几道沟,旱涝也都不怕了。我跟你说,这几年种红薯虽说经验不多,可也摸出了点门道:这红薯哇,它怕涝不怕旱,坡地是最适合不过了,不管是芽子红薯,还是栽子红薯(芽子红薯即春天里用越冬的红薯摆在堆满了肥土牛粪的池子里让其发芽,然后把芽子栽到地里,这种红薯淀粉多、水分少、不耐存放;栽子红薯即割罢麦后,用芽子红薯蔓剪成一截截插到地里结的红薯,这样的红薯甜分大、耐存放、放在地窖里可以越冬),只要栽种时浇足了水,长秧时有几场透墒雨,长红薯时旱些日子,到收的时候,那可是产量又高又好吃哩!再加上去年那位过路的客官指点我们挖了地窖,再多的红薯也能保存长久——你瞧,咱现在不就卖了大价钱了!所以呢,我还想跟两家老人商量商量再租点地,明年咱再多种点红薯多种点菜!桂花,你放心,今后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
铁柱说的那五亩地,自家有三亩、桂花家二亩,地挨地连成了一片,的确是村子里最好的地。两家又合租了大户人家十五亩坡地,因为良乡种红薯也只是四五年的时间,再加上城里人都爱吃,收入比种庄稼要高些,所以除了那五亩地种菜,又有五亩坡地种庄稼,其余十来亩都种了红薯,虽说这两年老天总是不下及时雨,可两家的生活倒也过得去。
“可是,这些年不是这捐,就是那税,还有什么这饷那饷,家家户户都吃不消了,要是老天爷再来为难,那日子真就没法过了!”桂花心里还是不踏实,“还有那个结巴杨老五,仗着他姐夫在县衙当县丞横行霸道,还弄个里长的皮披身上。看他逼捐逼税逼粮逼饷那凶巴巴的样子,动不动就要拿人往衙门里送,恨不得把人都吃了、把人家也毁了。铁柱哥你说,咱五里铺这以后还能安生么?唉,铁牛哥要是还在家就好了,有你们俩一块站在那儿,杨老五和他的那些家丁就怯了蔫了——可铁牛哥……现在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单枪匹马哪敌得过杨老五他们?”

铁柱非常爱他的哥哥,他和爹妈妹妹一样也经常想着念着哥哥,他甚至想到石门寨去找哥哥,可是爹妈的年纪大了、桂花爹妈的年纪也大了,两家只有他一个能奔能跑能打能拼的男子汉了,实在是脱不开身呀——听桂花提起哥哥,他更想哥哥了:哥哥好吗?现在还在前屯吗?眼下已经换了新皇上了,良乡县那个狗日的大老爷也被抓起来了,哥哥几时才能回家和我们团聚呢?……
桂花见铁柱愣在那儿正想心事,推了他一把,问:“又想铁牛哥了吧?”
“嗯——你这一提,更想了……”铁柱回过神,答道。可稍停又想起桂花刚才那话,便道:“你也别急,杨老五算什么东西?我们哥俩在一道,他怯;就是我一个,他其实也怯着呢?知道吗?我一个小指头也就对付了他!”
“你单身一个,杨老五也怯?”
“是啊,我哪里骗你呢?这事啊,等以后闲下来时我再告诉你——”铁柱只咧嘴笑了笑,继续说道,“再说他那个姐夫,跟原来那个县太爷干的坏事,这在良乡县谁不知晓?那个县太爷倒了台,他姐夫还会有个好?最起码呀,新来的县太爷不会再要他了,你说是不是?这一头咱就放心吧。还有你说那饷,那叫‘辽饷’,可‘辽饷’能怎么啦?新来的县太爷不是说了——当今皇上说要仁心爱民、体恤下情。你想想,这‘下情’是什么?不就是咱老百姓盼着减了这捐那税、免了这饷那饷么!这些天我一直在想:这‘辽饷’说不定今年起就给免了呢。这要一免哪,咱日子不就好过了么?”
“那敢情好——只要免了这‘辽饷’啊,老百姓们都要烧香嗑头喊万岁了。可是……可是皇上他会给免了吗?”
“我想一定会免。要不然,他说得那么好听干吗?他是皇上啊,金口玉言,板上钉钉,不会说话不算数的。你想想,他这又不是演戏给咱老百姓看,哄哄过去就算了,是吧——我说你就放心吧你。”
“可哪能说放心就放心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