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遏奴者,崇焕也(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年过后不久,新内阁就名符其实的变新了:因为许多朝臣的交章弹劾,施凤来、张瑞图和李国(木旁加普)三人不得不上疏请辞,新皇帝当然乐意,顺水推舟就准了他们的辞,让他们挪了窝回家抱孙子去了。刚刚进入三月,李标、钱龙锡、周道登和刘鸿训陆续到京,随即入阁和来宗道、杨景辰一起共事,并以李标以首辅——至此,朱由检郑重其事枚卜的六位新阁臣这就齐啦!
在这六位新阁臣中,李标、钱龙锡、刘鸿训三人比较清正有为,而且一直和东林人士声气相通;周道登既不属东林,也不是阉党,但也得罪过魏忠贤;来宗道和杨景辰呢,虽然素无节操,屁颠屁颠地巴结魏忠贤,跟的还挺紧,不过现在给人的印象倒是**了尾巴、似乎和魏忠贤一点瓜葛也没有——因此,人们把这个新内阁称之为“东林内阁”,并且对他们从此一改前朝弊端、而将朝政引向清明寄予着很大的希望。
新内阁的第一件事,仍然是议决当前要务,这当然还是新皇帝交给他们的。
新人新景象,新内阁给新皇帝的答卷很快也就出来了:一是清算阉党;二是平定辽东。
当这份答卷送给朱由检批阅的时候,他眼睛立时一亮——年前对新阁臣的疑虑也随之一扫而光:“内阁议决的这两件大事和朕之所想不谋而合,果真是母后的在天之灵保佑啊,果真是苍天保佑啊,朕才有了这些干练之臣。大明,中兴从此有望了哇!”
对阉党的清算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开始了,随着毁《三朝要典》和定阉党逆案等项举措的落实与深入,许许多多的阉党成员陆陆续续被揭露出来了。
与此同时,那些不在少数却又似明似暗的阉党余孽也在拼死的挣扎中加紧了他们的反扑。其中礼部侍郎温体仁、吏部尚书王永光、御史袁弘勋、高捷、曹永祚等,更是在此后一次次的翻案中,屡屡兴风作浪、屡屡把持局面、屡屡构陷正人。尤其是那个小眼睛胖乎乎满脸堆笑却心如蛇蝎城府甚深的温体仁,表面谦恭和气,可一旦与人结怨,则必处心积虑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此人从没忘为阉党翻案,却又能得宠于清算阉党态度坚决的新皇帝,最终还爬上了内阁首辅的高位,甚至乱政乱到了让皇帝自己“遭了瘟”还不知!(“皇帝遭瘟了!”乃当时民间传言,说的就是朱由检宠信温体仁,而致朝政日益败坏。这传言既活画出了一代奸臣小人温体仁的丑恶嘴脸,也将朱由检刚愎自负多疑轻信的性格弱点暴露无遗。)

平定辽东也是朱由检所耿耿于怀的,其关键当然是谁去辽东主持大局了——此时的蓟辽督师是王之臣,他是魏忠贤圈子里的人,朱由检登基后就有拿掉他的意图——新内阁的几位阁臣当然也都明白,所以在各自心目中早都有了自己的人选,只等议决而已。
四月十三,是内阁原定会议辽东大帅的日子。
辰初,李标、钱龙锡、周道登、来宗道和杨景辰陆续来到内阁值房。刘鸿训因为要去兵部核实蓟辽总督阎鸣泰为魏忠贤建生祠的事情,事先打了招呼要晚到一个时辰,所以李标他们都在喝茶聊天……
刘鸿训巳初准时回到内阁,刚进门便嚷起来:“无耻之徒!无耻之徒!阎鸣泰这个小人巴结魏阉真是登峰造极了,那生祠竟然一连建了……”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天突然黑了下来,屋子里随即也变得昏暗一片。
钱龙锡和刘鸿训刚摸到门口想看个究竟,还没站稳,就看见一道闪光在紫禁城的上空划过,紧接着又是一声让人毛骨悚然的炸雷鸣响,一个巨大的火球随之从半空中滚落下来,窜到了朝阳门南边的角楼附近——刹那间火光冲天,紧随其后便传来“轰隆轰隆”好象什么倒塌的声响……
值房里的周道登、来宗道和杨景辰三个都有点慌张,连连问道:“咋回事?咋回事?……”
李标倒还镇静,调侃道:“没啥,没啥,只不过老天爷又发脾气了。”
门口的钱龙锡则喊道:“来人!快去看看——”
几位中书舍人应声跑了出去,过了好一阵才回来报告:朝阳门南边的角楼塌了,东城墙倒了一段……
钱龙锡正要问些什么,还没开口,就听到大门外太监那尖尖的声音:“皇上有旨:内阁六辅臣速到平台议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