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程本直一见袁崇焕(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人,宁远战后,大人力主修复锦州、大凌、中左三城,此外又要练兵,还要屯田,却又一直担心鞑子来犯。就在这样的时候,恰好就遇到了努酋死去这一难得的良机,于是大人便派了一个使团去沈阳吊丧,而且从此开始了与鞑子的议和。是吗?”
“是的。难道是吊丧错了?”
“吊丧并不错。”
“筑城错了?”
“筑城也不错。”
“那就是练兵和屯田错了?”
“练兵和屯田更不错。”
“程秀才的意思是——”
“程某以为,大人于议和之中大有失误……”
“哦,说的也是议和——”一个多月来朝廷上纷纷指责袁崇焕的,都是拿议和做文章。可他并不服气。此时听程本直这么一说,倒更想知道他这个布衣是怎么看的,于是身子向前稍倾,和颜悦色地问:“程秀才,那你说说,本官与鞑子议和究竟失误在哪里?”
“失误就在被愚,大人——”程本直无所顾忌地说起来,“程某以为,议和只是敌我双方为达到各自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手段——先看大人之议和,程某从朋友那里看到过大人写给朝廷的奏折,的的确确争得了几个月练兵、筑城和屯田的宝贵时间。从这一点说,大人巩固关宁守备的良苦用心无可非难。可我们再看皇太极之议和,他却借此轻易地抓住了出兵朝鲜的大好机会。双方的目的都达到了,但两相比较,权衡得失,往长远和全局看,大人之议和并非明智之举:为赶筑锦州诸城而忽视了属国朝鲜,因小失大呀。
“记得大人说过:‘敌以款愚我,我亦以款愚之。’程某也以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可是,这次议和究竟是敌被我愚?还是我被敌愚?就现在的种种迹象看,已经看出了一些眉目:是大人被鞑子所愚了!而这,也恰恰导致了大人并非明智的失误——其一,给了鞑子出兵犯掠朝鲜与东江的机会;其二,后来的迟发援兵又让鞑子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放胆以强凌弱。
“对于一,大人可以用争取了练兵、筑城和屯田时间来作解释,正如程某前面所说,只是以局部之赢而致全局之输、因小而失大。对于二,大人又能作何解释呢?程某以为,大人会说萨尔浒之战而杨镐全军覆没、沈辽之战而袁应泰全军覆没、广宁之战而王化贞全军覆没,三大战明军三大败——关宁驻军眼下凭坚城用大炮守城有余、而打野战则远远不足。应当说,这的确是关宁军的现状。可是,大人可曾想过?因为宁远大战,鞑子对关宁军也有惧怕的一面。如果大人速发援兵,岂不是可以起震摄作用、使皇太极心存顾忌而有所收敛,从而打乱皇太极先打朝鲜、后犯关宁的部署呢?
“据程某所知,近年来鞑子每每求和于西虏而虏不从,欲屈服朝鲜而朝鲜亦不受。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人与鞑子由吊丧而开始议和,若一旦动起真格来,则西虏与朝鲜就可能离心,这不是殴鱼爵于渊丛而让鞑子白捡便宜么?这不是自己孤立自己么?虽然从建虏与朝鲜的“江都会盟”来看,它与朝鲜也只是结成了所谓的“兄弟关系”,而且朝鲜明确宣布只与建虏讲和、而不背明廷,这只说明建虏这一次征朝鲜的收效并不甚大。但是,如果它还将继续对朝鲜发动进攻,朝鲜早晚必有一失,而大明国对鞑子的弧形包围就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因此从全局看,大人就先自失了一着。所以程某说议和虽对关宁有益,然而这是以可能丢失朝鲜为代价——孰轻孰重,何利何弊,大人还掂量不出来么?

“再说大人之派团吊丧,虽然出自大人探察建奴虚实之原意,却也由监军太监所积极促成;其后之议和,固然为大人争取了时间,但也更为朝中那个‘九千岁’所极力推崇。他们原本热望款外之奇效:欲借款侥幸复辽而建不世之功。可大人自己心里也清楚,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鞑子的狼子野心,又岂在河东河西?它是要入主中原吞我大明啊!因此,议和只有破裂一途,而大人也必然成为将来那个‘九千岁’推卸责任的替罪羊。而一旦到了这一地步,大人还能在此位谋此政吗?由大人之危再进前一步两步,那就是辽东之危——大人,扪心自问,程某所说不是危言耸听吧?”
“唉——”袁崇焕起初还不大在意这个年轻人,甚至在内心深处对他还有些许敌意,但听着听着,就被说服了,回想起这些时日的现实及与皇太极的信件交往,他不由长嘘一声,态度极为诚恳地说:“程秀才,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比起朝廷上一些人的胡言乱语来,倒更让我信服。仔细想想也的确如此: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无论是战,抑或是和,皇太极都是著著凶狠恶毒且著著抢先不后——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借朝鲜而牵彼,彼即攻朝鲜而空我之据;我借款愚之,乘间亟修大凌、锦州、中左三城以扼其咽喉,彼则分犯朝鲜之兵而扰我之筑……
“再进一步细想,皇太极犯辽之策的核心在于战,而我复辽之计的核心则在于守;他是以和佐战,而我则是以和为守、以守为战,相比之下,虽说各自有得也有失,但皇太极毕竟还是占了上风啊!秀才说的不错,我只考虑到关宁乃整个辽事之基石,只考虑到惟宁远系天下之安危、一旦有虞则关门危殆神京震动,只考虑到与鞑子打野战不利的一面,却没有考虑若早发援兵,虽然可能会与鞑子遭遇一场恶战,但就全局而言,还是得大于失的呀!唉,谋款与筑城二事俱非我所专得,夫用之而不克自用,此千古遗憾也……”
袁崇焕正要继续说下去,突然间何可纲和宋世英风风火火地闯进来,禀报道:“大人,十万火急——沈阳来信:五月初,鞑子又要出兵来犯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