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悬壶济世(上)(求推荐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题记:
个人所得税起源于英国,因其劫富济贫,富人多交,穷人不交,又称为罗宾汉税。
为写作方便,痘疮直接改称天花次说道赵佶要去治疗天花,赵一帖两位中医齐声阻止,赵一帖大叫道:“公子,那得了天花的人看不得,当年师傅为了想出预防的法子,将一个天花病人的衣服穿上,结果,”他大哭道:“结果没几天就去了。”师兄却道:“公子留步,还是济民去吧。”原来他叫张济民。
张济民又向着赵一帖说道:“师傅临终前说过什么你忘了吗,他老人家为救济万民而死,终生无悔,某虽不才,定完成恩师的宏愿,找到解救这天花的方法。至于生死,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又有什么要紧。”
赵佶看他毅然绝然的表情,也在心里赞了一声,华夏大地上何成少过这等英雄,只不过史书不载罢了。不过,貌似兄弟你抢戏了,我才是主角啊,微微一笑道:“在下虽然医术浅薄,对于这天花倒还有些办法。”
三人大惊,女子更是抱住赵佶就往外走,张济民道:“我陪公子去吧。”赵佶看看赵一帖,道:“赵兄不去吗?”赵一帖想到还是自己的小命要紧,支支吾吾不明言。赵佶心道你这么怕死不如自己切了躲到宫里当太监吧。
三人来到门外,发现只有一匹马(当然是赵佶的),只好让张济民随后赶到,赵佶和村姑先回村去。
赵佶纵马飞奔,城外的道路很不平坦,颠簸的厉害,身后的姑娘紧紧抱住了他。赵佶感觉背部一顶一顶的两只小乳猪,再回想一下刚才见到的波涛汹涌,魂都飞了,忍不住哼道:马儿啊,你慢些走,喂慢些走哎。
可惜那马完全没有理解主人的意思,不一会已经到了一个小山村。
赵佶见村头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大火堆,两人下马走近,听见村长正在火堆前讲话。
村长老的都快掉渣了,一脸的麻子,用恐怖的声音说道:“小俊这病,三十年前我们村子也有一人得过,当时老村长心软,托了几天,结果全村二百多口,死了一半,活下来得,也落得我这模样,”他指指那张恐怖的脸,大声道:“这是天罚,是上天对我们的惩罚啊,不将小俊埋了,这惩罚不会结束。”他看看众人道:“开始祭祀。”几个村里的壮汉把捆的严严实实的小俊向坑里推去,那小俊也就十一二岁,似乎拼命的想喊什么,可惜嘴里缠着破布,仅能发出支支吾吾的声音。
赵佶身旁的女子大叫道:“不要啊!”冲了上去,将小俊死死拖住,村长无奈道:“小柳,不要再闹,不然连你一起埋了。”
小柳大哭道:“王爷爷,你就放了小俊吧。”
村长没注意到赵佶,摇摇头道:“不行!”这小俊和小柳很小父母就死了,是全村人把他们拉扯大的,他也一直很疼小柳,可这事却没的商量。
小柳又道:“我已经找到了大夫了,赵公子说他可以给小俊治病的。”王村长一听有外人,脸色一变。赵佶看了他的神情,不会杀人灭口吧,禁不住握了握短刀,道:“小柳姑娘已经找遍了全城的大夫,我天道医馆也已经来了三十来人,就在后面,我等受命于天,这小俊当受天谴,却不是你们可执行的,快交给我带走。”这些村民有时候倔的很,抢媳妇,打大夫的事未必干不出来,他好汉不吃眼前亏,现在只要救出小俊就行了,别的事以后再说。
王村长考虑再三,决定将小俊和小柳驱逐出本村,交给赵佶带走,再不许踏进本村半步。
小柳还要去拿东西,赵佶哪管那么多,夹了两人飞身上马,奔了出去,正碰上的张济民,几人一起奔向医馆。到了医馆,赵佶给那小俊详细检查,确定乃是天花,给了他点生理盐水,把他关到隔离室去了。他虽然知道预防的方法,可这病得了基本没法治,死活还是看自己,他也没什么办法。赵一帖见他居然把天花病人带了回来,吓的远远的,要不是想到这儿的薪水高,上次的钱还没还,早就请辞了。
赵佶在后世虽然也接种过天花疫苗,不过这次回来,更像是精神穿越,也不能确定自己就不怕天花,之所以敢直接接触天花病人,还是因为天花的一项特性。原来天花疫苗在接触了病人两天内注射都有效,只要明日把那牛痘发明出来就行了。当夜小柳无处可去,只能先安排她在医馆住下。
等到回到重建的养闲宫,天色已晚,他出去开医馆,当然也没瞒着郑妃。
郑妃虽然不想打扰赵佶出去泡妞,可是对他开什么医馆也很好奇,问道:“官家怎的想起开什么医馆了?”
赵佶道:“官人我当不了良相,只好当良医了。”
郑妃正容道:“臣妾看官家常常夙夜批阅奏折,不可谓不勤政,可臣妾以为一国之君,当思医国之策,还请官家注重身体,以治国为先。”
赵佶抱住郑妃道:“朕这就是进行着医国的大计呢。”两手向郑妃的敏感部位摸去,郑妃被摸的娇呻连连,赵佶觉得她底下已经泛滥成灾,猛的进入,将郑妃顶的一叫。
赵佶加快运动频率,断断续续的说道:“我朝,不抑,兼并,贫者,无地,富者,良田,啊,千倾,基尼,系数,啊,太高。”
郑妃被弄的神魂颠倒,还以为赵佶是太兴奋说话走调,也没追问什么是基尼系数,勉强应道:“官家,骗人,啊,这和,医馆,何干。”
赵佶看到她居然敢于藐视自己的权威,大叫道:“看朕怎么收拾你。”埋头狂耕田去了。
终于,在郑妃三次求饶之下,赵佶的小钢炮总算得到了满足。
两人静静躺在床上,过了好久,郑妃缓过劲来,问道:“官家若是苦于土地兼并,何不效仿当年王相公,重行方田均税法。”赵佶对于提议之人,从无一言责备,郑妃现在跟他也不在乎什么后宫不可干政的教条了。原来当时土地兼并严重,可地主豪强兼并土地后往往瞒报,导致国家的农业税收直线下降,三十年前,王安石开始了著名的变法,其中一条就是要重新丈量全国的土地,使得个人按土地多少和土地的贫沃交税。
赵佶躺在床上,望着大梁道:“方田均税,方田均税,说的好听,可这土地到底何人去方,地势和贫沃谁人去定,还不是朝廷的官员,这些官员自己家里不知道都隐瞒着多少土地,自己方自己吗?这方田均税法要是能实行好了,倒是奇闻了。”
郑妃奇道:“可官家开那医馆又有何用?”
赵佶道:“爱妃可听说过人人谈之色变的天花?”
郑妃道:“臣妾也曾听宫里人说过,据称患者无救,侥幸留得性命的,也是吓人的很。”
赵佶:“不错,不过另外一个人,爱妃一定没听过。有个国家有个叫铁猴子的……”将后世的铁猴子劫富济贫的故事讲了讲。
郑妃听的大摇其头,道:“这铁猴子目无法纪,官家说他干什么。”
赵佶道:“其实铁猴子可以是人,又何尝不能是病呢。”
郑妃看看他,不知何意。
赵佶道:“这些事以后再说吧。”将大被一蒙,开始第二场战役。其实他开这医馆还有几层意思,不过也没必要都告诉郑妃。
第二日,赵佶带了张济民和小柳来到农家,找了一天,终于找到了一个手上有牛痘的农民,赵佶用注射器将他的牛痘弄破,把脓液收藏在消过毒的玻璃瓶中,又把自己左臂划出一道小口,将脓液挤了进去。之后又给张济民和小柳都种了痘,回到医馆,那赵一帖听到这是牛痘,死活不肯种,赵佶管他那么多,按到在地,给他种上了,赵一帖躺在地上瑟瑟发抖,心中暗想:“完了,我赵一帖身上有了牛的东西,说不等哪天就长出牛角了。”
赵佶虽然百分百确定此法有效,可还是得验证一下,他看着张济民道:“济民兄,我虽想到此法,可效果如何,还需过几日将小俊体内的毒液注入我等体内,如此才能让他人信服啊。此法若行,自然可以造福万民,我等也能名垂青史,不过却也有性命之忧,济民兄可愿一试?”张济民:“济民愿以身试之。”
赵佶叹道:“济民兄大名,他日必受万人敬仰。”放心吧,你死不死我都会给你建个纪念馆的。
他又调了一小只部队,声称这牛痘是仙术,给他们种了,又命他们去小柳所在的小村子使用暴力给每人种上了牛痘,几天后,张济民果然是安然无恙,众人也无一人患病,小俊侥幸活命,可留下了一张麻子脸。
赵佶想到这医馆实在是有大用的,自己的设备还是太少,目前只有手术用品,消毒技术,生理盐水,注射器,黄连素,要是想大干,这输血和麻醉必不可少,其他小玩意,像温度计和体重计,听诊器,显微镜什么都是必不可少,开始大搞发明创造。
当下将水银注入玻璃管中,放入冰水混合物中一刻钟,此时水银所在位置定为0度,再将温度计放入沸水中良久,待水银不再升高,定为100度,两者之间在分成一百个格,如此,赵氏温度确定,史上第一只温度计诞生,以后终于可以知道每天多少度了。
这输血的问题比较大,一是没有抗凝剂,必须现用现采,时间长了就凝固了,二是不知道血型合不合,他只好直接发行了交叉配血试验,简单这试验就是将供血者的血液和受血者的血液混合,看看是否排斥。如此就剩了检测血型的麻烦了。
体重计和秤砣的原理差不多,听诊器用木头作了个直桶的,虽然不太方便,也比直接在姑娘胸膛听强吧。显微镜主要在镜头,其他部件都很简单,镜头不过是一个凹透镜加一个凸透镜,放大效果也就十倍吧,勉强够用了。
不过那麻醉药品倒是不好找,好在他在后世还研究过催眠和中医的针灸麻醉,一般手术倒也能做。
此后,天道医馆受命于天治疗天花的消息,越传越神,来种痘者络绎不绝,赵佶对于贫民是分文不取,富人则是一人10两银子,不过他这富人的标准很高,多数人其实都是免费的,此后他又治疗了几例阑尾炎什么的,这些病对富人收费极高,反正他有皇城司,这些人到底有多少财产,他一清二楚,按其人品和财富收费。虽然他坚决不搞焚林而猎的事,十几日下来,财富也是越来越多。这些钱被他分做了三部分,一部分用于救济贫民(按照倾心所给的资料和自己调戏良家妇女的实际考察);第二部分用于给医务人员开工资,他可不会让这些人才饿着肚子为人民服务,薪酬一律是当时普通官员的三倍;第三部分则用做医馆的新建和医务人员的培养。他既然说了这医馆只为救人,不为赚钱,自然要说道做到,每月都在门前贴出大榜,何人捐献了医馆多少钱(找他治病不能交钱,得叫捐钱),这些钱又是如何花的,并明言若有人交了钱大梆或有人发现受救济的人并不存在的,可到皇上的洗冤台去告状,一时之间,人人传颂,这大宋出了一位仁义的神医。

一日,赵佶正在洗冤台陪小昭下棋,杨震却来找他,询问这驿报登载的文章是否应该作出限制,原来这大宋驿报现在销量极大,各路名家和青年才俊是纷纷投稿,其中不乏针砭时弊之作。
赵佶看了看这些文章,道:“子产当年尚且不毁乡校,这些文章只要不是犯了大不敬之罪的,都可以登,不过有些可以选择好时机,这样更能助我等一臂之力。至于这些诗词吗,每刊挑一两首也就罢了。”没办法,驿报又不是刊物。想到这些诗词其实可以另外刊登的,道:“朕看可以再办一个季刊,专门收录这些诗词,刊名吗,就叫《大宋风流》吧。”
杨震对赵佶喜欢起名的行为很不感冒道:“属下操办这大宋驿报,每日已是忙不过来,这《大宋风流》,不如官家关了那劳什子的医馆,自己操办吧。”他最看不起的就是技术工人,觉得大夫也强不到那去,对那些大夫赚那么多钱极为不爽(虽然远远不及他),所以难免发发牢骚。
赵佶道:“天威这是能者多劳啊,其实朕开这医馆,也是迫不得已啊。”
杨震道:“莫非官家还有何苦衷不成。”
赵佶道:“上次天威说道我朝弊政,乃是冗兵和冗政,不知对于冗政,天威作何感想?”
杨震道:“善待士大夫,与其共治天下,乃我朝之本,这冗政吗,依属下见,根本无解。官家还是把精力多用到冗兵之上吧。”
赵佶道:“当年范文正公(范仲淹)曾言道:大丈夫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朝善待读书之人,开科取士,人数越来越多,朝廷如何养的起,可这些读书人,若是不做官,又能作什么,朕让爱卿创办这《大宋风流》,所有作者,当有酬劳,而这医馆,也可以吸收不少的学子。朕知天威一直不解朕为何要给大夫如此高的酬劳,可在我大宋,医馆的工作实在比当官累多了,地位也自不同,若是酬劳再少,如何招得人来。”
杨震佩服的点点头,道:“原来还有这等道理,属下佩服。”
赵佶笑笑,道:“其实这医馆还有另一种作用,天威何不猜猜。”
杨震本来看不起医馆,所以没细想过,此时受了赵佶的提示,叹道:“官家莫非是想……”
赵佶忙道:“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却说那皇城司调查李师师发现她果然来历不明,从小是被一个年老色衰的歌妓养大的,不过倒也未发现她和什么可疑的人接触。赵佶想到要找那才女还得到城外的金水河,他既对李师师起了疑心,对那才女的身份也很怀疑,索性带了赵十一的面具,独自一人到金水河上泛舟取乐。
此时工业不发达,环境未遭破坏,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慢慢划着一叶扁舟,看看沿途的山山水水,竟感到了久违的安逸,只觉人生如此,却也不错,至于到底能不能遇到那为才女,倒也不重要了。
忽行到一处,水道变窄,弯弯曲曲,四周林木茂盛,简直如世外桃源,又绕了一个大弯,画面一转,水面居然又变的甚为辽阔,更有一滩鸥鹭在水中嬉戏。他见到远处农家的渺渺炊烟,忍不住吟道:“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忽然听到岸边有一人正在叫好,不正是上元时作诗的女子吗,连忙划着小舟迎了上去,那知船行到半路,竟然从一处水道又杀出一条小船,船上之人大声说道:“兄台如此雅兴,不如到小弟船上,共饮一杯吧。”那女子看到赵佶的面容一愣,原来她方才听声音还以为是赵佶,可现在赵佶带了面具,哪里认得出,还以为自己听差了呢,转身就要离开。赵佶见了美女哪还管什么隐藏身份,大声道:“不知何时还能和姑娘一起在醉仙楼共饮?”女子听到这话,终于猜到赵佶可能是化了状,她见另一只船已经离的近了,取出一封书信放到大石上,转身走了。
赵佶大急道:“姑娘慢走。”忽然咣的一声两条小船撞在一起,均翻了过去,惊的水面上的鸥鹭纷纷跃起,赵佶慌忙的游上岸,取了那封信,转身看到了赵明诚那张欠贬的脸。赵佶那有功夫理他,小船也不要了,急向女子离开的方向追去。赵明诚不知如何得罪了这位才子,仍在背后兄台兄台叫个没完。赵佶追了半天,可哪还有女子的影子,回想方才一幕,晃如梦中。
过了几天,赵十一(赵佶)在天道医馆门柱上刻上了一幅对联:贫者分文不取,富者十取其一,横批却是空白。神医赵十一的名声越传越响,众人纷纷猜测他这横批到底是什么,不免有好事者自行做了横批给他送去,什么再世华佗啊,仁心仁术啊,赵佶是一概推托,只说道已有打算,却是迟迟不配上横批。
又一日,早朝终于有大臣言道,现在汴梁城出了一个赵神医,请陛下下旨,招其为官,赵佶连下十二道诏书,神医均推而不授,赵佶感其为民之心,亲书一块金匾送到天道医馆。揭幕当天,医馆所在的甜水巷挤的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人都欲看看这位有仁宗遗风的新皇究竟给这年轻的神医提了何字。
当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霞光普照,揭去帷幕,只见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那正是:
替天行道。
百姓均是大声叫好,有的更是哭出声来,言赵神医真堪比古之圣人,替天行道四字也只有他才能受的起。
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既不公,我替天而行之,赵佶(赵十一)看着四周热泪盈眶的百姓,心中激荡:靠杀戮和征服打碎一个旧世界很难,可更难得是创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蠢,变不可为为可为,是神,我赵佶到底是蠢是神,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我只知道,有了眼前这些百姓,我做的这些已经值了。
赵佶牌匾赐的正是时候,当时已经有大户对赵十一颇为不满,正谋划着怎么整他,忽然得了御赐金匾的消息,那里还敢招惹他。此后,天道医馆渐渐发展,最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赵佶所创医道,形成流派,称为天道流,有富人鄙之,称之为十一流,意为较下九流还差一流,结果被暴打一顿,竟是无人为其医治。
却说赵佶现在每晚有郑妃相赔,上午行行医,下午去救济贫民顺便泡泡村姑,晚上批阅奏章,间或去小昭的洗冤台解决点小麻烦,又得了岸边女子的书信,小日子过的很是舒坦。他现在乃是神医,又有心锻炼张一贴和张济民,当然不是轻易出手的,一日坐在院长办公室正想着要不要帮天波府的杨虎成解决一下不孕不育的问题,忽然听到大厅里一阵鼓噪,几人喊道:“你怎的插队。”原来百姓到赵佶这医馆都是规规矩矩排队的,此时不知从哪冒出个披头散发的疯子,手里还抱着个女子,居然直接抢到了赵一帖的前面,那人瘦的不样,简直比后世的非洲难民还瘦,打扮的又像个叫花子。他听了后面的鼓噪,转身一望,目光如虎狼一般,吓的众人竟是不敢再言语。
他似乎是外地人,对着赵一帖,总算客气,问道:“请问两位哪位是赵神医?”
赵一帖道:“这位兄台既要看病,还请按照规矩来,先请排队让我等医治,若是我等不能医治,赵神医自然出马。”
那人大怒,抓住赵一帖的双肩大喝道:“快叫赵神医出来。”
赵佶一看,搞什么,踢馆啊,看他带来的女子面色惨白,危在旦夕,而且赵一帖的双肩似乎有脱臼的危险,只好道:“赵某在此,请将病人抬过来。”
那人见赵佶如此年轻,甚是惊讶,却也并不迟疑,抱着女子来到赵佶专用的诊疗室。
赵佶看他瘦成这样,又穿的如此破烂,却偏偏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势,想来也非常人,也不谈什么报酬,给女子医治起来。此时二程还是边缘学者,朱熹还没出世,讲究男女大防的程朱理学当然还没什么市场。所以他看病是不搞什么悬绳诊脉的,直接查体了。他见那女子已处于昏迷之中,眼睑苍白,牙龈渗血,皮肤可见淤血,体温39度,心想这贫血,出血,发热都齐了,莫非是什么血液病?正好已经发明了显微镜,抽了点血在显微镜下一看,各种血细胞都少的可怜,很像是后世的再生障碍性贫血,不由问道:“兄台,这位姑娘得病多久了,可是接触过什么毒物吗?”
那人见到赵佶一番检查和设备均是前所未见,感到这传说中的神医果然是名不虚传,那能不配合道:“应该是从到了谷底一年后开始不好的,到现在应该有三四年了吧。毒物吗,她以前,应该接触过不少吧。”
赵佶一听这就对了,几年的病应该不是急性白血病,还是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大,估计跟她以前接触的毒物有关,看着女子现在也不过二十上下,不由暗骂是那家作坊这么没人性,让这小小的姑娘从事接触毒物的劳动。
他也不知道这女子到底是什么菌感染,给女子推了黄连素,见她仍然昏迷,想到有可能是血太少导致的,正好可以试验一下输血(为王藻的手术做准备),这也是他开医馆的另一层意思,总不成让他挖坟掘墓或者拿死刑犯来练手吧,抽来两人的血进行了试验,倒是可以相合,说道:“此乃血枯之症,需人之鲜血,才能救得一时,不知兄台是否肯?”他看那人瘦的不成样子,很怀疑抽他两管血他会不会死。那人好不迟疑,伸出干瘪的手道:“无须多言,来吧!”
赵佶用玻璃注射器一管一管的从男子身上抽了血注到女子身体里,那女子得了鲜血,终于悠悠醒来。那知她两眼一睁,空空荡荡,居然没有眼睛,把赵佶吓了一跳,拿了注射器躲到一边。女子大声道:“姐夫,姐夫,”终于摸到了男子的脸,安心说道:“姐夫,这次我们终于死在一起了。”
旁边的赵佶看的目瞪口呆,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游戏提示,由于主角作弊严重,导致萧峰出场,灭辽难度增加)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