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谁主沉浮(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佶走近一瞧,碑上写道:
太祖誓训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不加农田之赋子孙有逾此誓者天必殛之
这碑文确是宋太祖赵匡胤有感于五代十国视人命如草菅,为约束后世子孙所立。赵佶望了那碑文良久,想到后世的明清,多少仁人志士只因说了几句话,就被千刀万剐,对太祖更是佩服。想那太祖悲天悯人,即使是涉及皇位之争,也未尝枉杀一人,饶过了周少宗,饶过了可能造反的大将,最后还留下了这不杀言事之人和民不加赋的遗命,即使强汉胜唐,又何成有过如此自由世界。可这三条遗命,第一条和第三条倒还罢了,那第二条不得杀士大夫却未免有些迂腐。他没经历过那人命如狗的五代十国,终究理解不了当年赵匡胤的心情,在后世时又非常痛恨贪官污吏,只觉若守了此条不异于自废武功,将来如何统治庞大的日不落帝国。思虑再三,终于向那石碑恭恭敬敬的嗑了三个响头,道:子孙赵佶本不敢有违先祖之命,可如果真有士大夫贪赃枉法,祸国殃民,赵佶却决不能饶他,苍天在上,如有罪罚,但为大宋故,赵佶愿一力当之。随后,昂首阔步走出屋来,夕阳的光辉将赵佶的长长的身影投射到墓碑之上,淹没了碑上了的字迹。
赵佶到的后宫,先跟太后请了安。太后才拉着赵佶的手,慈祥的说道:“官家今日刚刚登基,许多事还不知晓,恐怕心中苦闷。其实天朝承平已久,各种事项自有祖宗法度,不必过于担心。今日哀家就将我朝天子的一件利器交于官家。”
赵佶心道:莫非主上还传下来什么神兵利器不成,
太后却吩咐道:“传刘公公觐见。”
不时,一个中年黄门走了进来,赵佶见他虽然是太监,但是人高马大,气宇不凡,与其他太监完全不同。
向太后道:“刘公公主理我朝皇城司,官家有何难解之事,可让其分忧。哀家有些乏了,先行告退。”原来这皇城司乃是专属于皇上的特务机构,即使是向太后也不愿多涉其中
赵佶和那刘公公来到垂拱殿。赵佶平日里也曾听说过皇城司大名,可始终如雾里看花,只知道这确实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急切问道:“刘公公,不知这皇城司是做什么的,你手下共有多少人?”
刘公公道:“臣等平日里主要掌管皇城各门的进出令牌,再者就是探听消息,抓拿诽谤朝廷和意图谋反之人。现下共有臣工六千余人,均是直接听命于官家。官家但有吩咐,只要在这汴梁城中,我皇城司决不让官家失望。”
好啊,这不就是美国的A吗!有了这皇城司,许多事情就好办多了。“你们在其他路没有消息吗?”
“真宗遗命,我司活动仅限于皇城,臣等不敢违命。不过在辽国,西夏等,我司也布有细作。”
“你等探听谋反消息,何以不在其他路多派细作?”赵佶自然是知道其中的奥秘的,不过想看看这刘公公胆量和智谋如何。
“这其中原由,臣也不尽知,不过曾听先皇说过,我朝据天下之兵和天下之财于汴京,只要汴京不乱,可保太平。”
赵佶听他搬出了先皇来,一时也拿不准他是真的听说的,还是借个名头,不过这人既然能过掌管皇城司,想来应该有两把刷子,吩咐道:
“你替朕办几件事。第一件:你查查军器监最近有没有火药丢失,几个官员的花销有没有明显高过他身份的。还有,平日里军器监有没有贪赃枉法的,或者特别不合群的。第二件:昨天傍晚,在醉仙楼附近发生了一起爆炸,你查查是怎么回事。第三件:你将几个少年,分别唤作林冲,卢俊义,周云清的资料整理了给朕看。他们说有个师傅叫周桐,好像在军中,将他的资料也一并给朕。第四件:你查查今天散朝之后,各位执宰的行踪如何。所有的事,都要做的隐秘,记下了吗?”
刘公公记性甚好,当即复述一遍,道:“官家如果没有其他吩咐,臣下告退。”赵佶突然想到要不要让他将皇城司的势力发展到全国呢?一时拿不准主意,道:“你先查这些吧。”
刘公公退下后,赵佶才想到一阵忙碌下,晚饭还没吃呢。此时他做了皇帝,本应在宫中用饭,可他还惦记着回府与那杨震商议大事,所以决定回府用餐。

赵佶在几个黄门的陪护下,正欲离开内宫,行到一处,忽然有几声琴声传来。那琴声甚是凄凉,闻之欲悲,如泣如诉,赵佶好奇心起,循着琴声,来到一处殿门外,那琴声音调越转越高,彭的一声,嘎然而止,显是琴弦断了,之后隐隐传来女子啼哭之声。赵佶问了身边的黄门,原来此处竟然是哲宗的皇后,孟皇后的居所。听着屋内的哭声,不知她是在为哲宗的早逝伤心,还是在忧愁此后寂寞的日子,赵佶无奈的转身离开,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赵佶回到府中,摆下宴席,专门请了杨震和郑居中。那杨震自从赵佶封王于端州时就常常给他出谋划策,几年前也是他建议赵佶走的向太后路线,名为管家,实是赵佶的第一谋士,不过对名利却看的甚淡。今天正是他献计赵佶与太后共政。郑居中曾是赵佶的老师,每每献策,也有独到之处,而且他热衷名利,将来在朝廷上,能够和赵佶遥相配合。
赵佶举杯道:“朕之有今日,两位居功至伟,就以此杯,聊表寸心。”三人酒到杯干,酒过三旬,菜过五味,赵佶已将今日宫中之事,描述完毕,然后忍不住问道:“天威先前所言,究竟有何深意,还请教我。”那天威乃是杨震的字。
杨震当下侃侃而谈:“官家虽得大位,可那章惇早几年就与朱妃相识,他把持朝政多年,党羽众多,官家却没有可用之人,这大位终究不够稳妥。有向太后相助,一者,凡事乃是官家与太后共断,章惇若是想攻击官家,难以找到口实,二来,太后向来不喜新党,即得垂帘,必然会重启旧党,正好可以打压章惇等人的气焰。”
郑居中也道:“臣本家有一女在宫中,据她说,那朱妃因为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哲宗),自己却不是太后,凡事都矮了向太后一节,所以向来和向太后不睦。今日殿上章惇显然是得了那朱妃的旨意,所以才敢和太后叫嚣。官家让太后垂帘,正可压制那朱妃,果然是一举数得,实在高明。”
赵佶非常高兴,知道此时该到了分糖果的时间,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再说府上的老人也更信得过,道:“天威,达夫,你二人助我良多,不知可有意于那庙堂之上,更进一步?”
杨震却只愿当个管家,赵佶看他心意甚绝,也就作罢,封那郑居中作了起居舍人。这起居舍人虽然只是六品的官职,可是能随从皇帝左右,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也可以参与商议礼乐法度、百官任免赏罚等朝廷事务,前途不可限量。郑居中当然是感激涕零,誓效死力辅佐圣主。三人又商议一番,郑居中先行离去。赵佶想到发明大计,吩咐杨震明日备好各种原料,在上林苑等候,又画了马桶的草图让张三送到官窑去烧制。又想到自己以后如果天天憋在皇宫中有许多大事不好办,此府还是留着的好,不过名义上还是把他赏给了杨震。
她今日劳心劳力,很是疲惫,回到寝室,却看到小昭满脸的期待,好像一直在等赵佶,见他回来,兴奋的说道:“恭喜公子,听说奴婢等也有机会住进皇宫,公子可不要抛下小昭,小昭长这么大,还从来没见过皇宫呢。”
赵佶道:“小昭自然要跟我去,要不谁给我洗脸梳头啊。”小昭激动的脸都红了,突然闪电般亲了一下赵佶的脸颊,兴冲冲的跑到了外屋,边跑边叫“我要进宫了!我要进宫了!”赵佶看着激动的小昭,不由又想起了那寂寞的琴声,轻叹一声:进宫,真的值得高兴吗?
第二日,赵佶早早就被唤了起来,整个早朝糊糊,幸好今日不过是商议一些礼仪琐事,又有太后在旁,加上昨日那关键时刻拥立赵佶的老臣(赵佶昨日才知道他就是曾布)也很帮忙,总算没出什么岔子。早朝结束,终于睡醒的赵佶暗骂这早朝制度不知道是哪个变态发明的,纯是上天派来玩皇帝的吧,自己一定得想办法把这制度取消。
他昨夜太累,没能进行自己的发明大计,今日正准备大张旗鼓,突然有黄门来报:三司使吴能求见。
赵佶不知何事,传了他进来。
那吴能见了赵佶,大哭道:“臣等无能,这大行皇帝修皇陵的钱,实在凑不出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