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老乐拒礼(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登魁打破沉默,一脸凝重,说道:“你的脑瓜咋越学越糊涂啦,光想着‘急发财’,好话坏话都分不清了,竟敢怀疑老爸的话啊?”
停顿一下,他又叹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原以为银行的人,都象杨行长那样的人品,谁知也有欺心害理的人呢!我去找乐行长,真的把他高看了,那能分析到他的奸心呀。叶登高刚才说沈可西讲的那些话,其实早有人实践了,都遭报应啦!我前两天看了份法制报,上边有篇报道就讲了这样的案例:南方那个大城市的一家私营公司老板,和一家商业银行支行的行长勾搭紧密,累计贷款一亿多元,两方面都从贷款中捞尽油水。贷款按期偿还不了,就以贷还贷。钱来得容易,便任意挥霍,两边都用钱买通关系,得到了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先进称号。但是,纸里终久包不住火,捅的窟窿越来越大,还没等到那位行长升官,把烂帐贷款核销掉,就东窗事发了。那位行长和老板蹲进监狱,才知道这滋味真不好受,满口的后悔话呢!老爸在世时常说‘宁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这道理太好了。你得牢牢记住,别听小沈的话哇!”
叶白莲怀念起父亲,眼框便潮湿了,说道:“爸爸还常给我们说:‘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为了这句话,他才费神编了‘诫儿女’的诗。我看老三得补好这一课呢,优良传统就是不能冲破嘛。爸爸说孔圣人的话传了两千多年,文化大革命那么厉害,批来批去到现在仍然没有批倒,可见还是要听圣贤的话哩,人的德行要紧哪!不要以为自己年青,思想前卫,就正邪不分了!”
叶登高见姐姐和哥哥如此训他,似有所触动,便低头不语。忽然,有人轻声叩门,进来的是杨立强和方元闿,姐弟三人急忙热情接待。
杨立强笑问叶登魁:“这段时间帐户上咋没有活动呢?是不是另开立帐户啦?”叶白莲忙替弟弟解围,说道:“哪里呀,这些日子的业务量太小喽,就到行里去的少了。”
老杨不再逼问,宽容的一笑,说道:“银行选择客户,客户选择银行嘛,另开立户头不要紧,正常现象呗。我这次来,还是尊重你们的选择,只是想把我个人对你们那个方案的看法谈一谈。”接着他就把心里想的那些话讲了。

叶登高听他对自己提出的东西也有肯定的地方,且被他登门的诚心所打动,对杨行长就有了好感,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另开设户头,为的是求贷。不过处处碰了壁,正无路可走呢!”
杨立强笑道:“你们设计的项目,风险太大。就如盖大楼,眼下基础还不够牢固,就想垒高层,不行哪!你们的贷款申请就象青色的毛桃,不成熟啊,挑到市场上没人买嘛!银行的回绝应在意料之中,我们支行的意见也是一样呀。”
方元闿也笑道:“急不择路,可能走错哩。冷静下来,才能辨清方向哪。我看你们还锝稳步发展一段时间,积累资本呀。要说稳步发展的办法很多呢,救灾时搞粮食储蓄,和农民建立存储供求关系,就能缓解资金紧缺的矛盾嘛,这不正是互惠互利的好法子吗?”叶登魁连连点头,说:“有道理。”
杨立强笑道:“我们对你们还是坚决支持的,还是选择你们公司哩。不过,现在是双向选择,就看你们的意愿啦!”
叶登高急忙回答道:“我们并没有销户哇,咱两家还是老关系呀!刚才,我哥还念叨杨行长哩,你们果真就来了,可见有心灵感应呢,缘份割不断嘛。”惹得大家都笑了。
“突突”响的小拖拉机与“嘣嘣”响的农用三轮车,到城北村附近都汇成了一股,载着粮袋驶进了青叶公司的大门。
公司实施“粮食储蓄”的办法,农村交存粮者络绎不绝,以便腾出家里粮囤迎接夏收,存贮新粮。农户们磨面不用交钱,凭着粮本领取面粉,只扣收少量麸皮,都觉得挺合算的。
公司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也好腾出手来,用挤出来的结余资金拓展新业务。叶家姐弟商议后,让叶登高协助鲁石去省城租房建点,按“大消费户,大代销商”的双大营销战略,去拓宽销路。公司高高举着诚信的牌子,产品质优价优,赢得了市场信誉,新网点很快就在省城站稳了脚跟。
“青叶”品牌在客户中愈叫愈响,产品销售也愈通畅,库存不积压,资金周转的速度逐渐加快,青叶公司在J行青埂市支行帐户上的帐务往来,也日渐频繁。
这日,叶登魁办完一笔帐务,上楼来见杨行长,说道:“金光耀出事了,你知道吗?”杨立强一愣,说:“不知道,老金出了什么事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