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游山偶遇(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行长静默半晌,却没有表态。他对杨立强并不陌生,杨敬信副行长汇报所柜精简试点工作时,对这个人满口赞誉,讲了好多优点,和卢宪宽副行长的说法大相径庭,那种评价是对的呢?他决定把疑问暂时埋在心底,便抬头向卢副行长笑了笑,岔开话题,说了别的。老卢狐疑的盯了一眼郑行长,却没敢再问,-只好顺着新的话题谈下去。
大泉市有一家大的企业濒临破产,就象熟透的疖子流出脓一样,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家企业又是市J行的贷款大户,如何保全银行资产,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郑行长带人专程到大泉市来搞调查。
忙碌了几天,问题总算有了眉目。此时,郑行长记起了杨立强的事。他以随便询问的口气问过乐行长,也问了齐夏阳副行长和纪检组长成兴忠,心里就明白了个大概。
后来,他以检查试点工作为名来到青埂县支行,面见了杨立强。在两人交谈时,他笑问老杨为什么乘坐的士去开现场会。杨立强如实回答了问话,又提出了添置运钞车的申请。郑行长微笑着肯定了老杨的做法,表态说将尽快解决运钞车问题。
大约过了一周,果然给青埂县支行增配了一辆运钞车。
自从郑行长离开大泉市,乐行长心中忐忑不安起来。他见郑行长那些天脸色不大好看,对他说话严肃,之后又去了青埂县,还很快满足了老杨的要求,又不知老杨这伙人在背后说了些什么。他脑子里便成天翻腾这些事情,连着好些天辗转反侧,不能安然入睡。
青埂山旅游景区开张庆典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眼看着进入冬季,张文君催促丈夫:“给两方老人许愿游山的事,该兑现了吧,要不然天气变冷就去不成了。”
杨立强见几样紧要事情已经办妥,给青旅总公司的贷款都已到位,也觉着不能再拖,便应道:“放在立冬日,算是秋冬交接之际,刚好是个周末,都不上班也好陪着老人。”
这一日,凌晨还阴沉沉的,下了阵小雨,但到早晨八时多,却云开雾散,红红的太阳露出脸来,天空也因几星雨的洗涤,格外清爽。
杨立强家里十分热闹,岳父张德昭,岳母周雯,父亲杨连山,姐姐杨玉芬,姐夫吴川,吴川的外孙吴小虎,外孙女李英英都聚在这个小家里。杨崇实前些日子已游过一次,今天见爷爷来了,又高兴地要陪爷爷上山。
杨连山都75岁了,身体却刚健。他大清早裹件黄色军大衣,同女儿、女婿及重外孙一起乘农用三轮车赶到县城,这时甩掉大衣,正坐在客厅沙发上歇息。亲家张德昭小他七、八岁,走过来关切地问道:“身体还可以吧?路上淋了雨,不要紧吧?”杨连山一听,忽地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说:“硬朗得很呢。农村人嘛,风里来雨里去的,早上那点毛毛雨算个什么?谁象你们城里人,老钻在屋里,经不得风寒!”
说得张德昭噎了一下,半晌才说:“老当益壮,好!”杨崇实附在爷爷耳朵小声道:“姥爷问你好哩,你咋顶撞人家?”爷爷却眼盯孙子,奇怪地问:“我什么时候顶撞他啦?没有哇。”
杨立强给罗豪打电话:“我家里人都到齐了,你派的车呢?来了没有?”罗豪忙答道:“都去啦,李冬梅带着,应该快到了。”“车钱、门票钱都交给谁呀?”“交给你家冬梅吧,多多益善啊!”罗豪在那头哈哈地笑道。
刚放下电话,门就敲响了。张文君打开门,李冬梅忙说道:“姨,车在下边等着,咱们都走吧。”说着走进屋里,和众人打过招呼,然后扶着姥姥下楼。杨立强、吴川和杨崇实提着几个装饮料、干粮的袋子放到车上。
车是总公司下属客运公司的十九座面包车,一家人坐上去并不拥挤。六岁的英英挤过来偎在姥爷爷杨连山怀里。吴川拉着九岁的小虎坐在他身后。小虎蹴在座位上,从后边抱住姥爷爷的肩头来回摇,杨连山高兴的呵呵笑着。

杨玉芬抱过外孙,放到自己身旁,嘴里嚷道:“别摇啦,把姥爷爷累坏了!”张文君扶着老爸、老妈坐好,杨崇实坐在前排,扭过脸望着爷爷与姥爷,讲自己上山的趣事。李冬梅则坐在副驾驶座位。她轻声对司机说:“开车吧!”
杨立强坐在李冬梅身后,掏出一把钱递给她说:“你负责结算啊!”李冬梅忙双手推拒,说道:“姨夫,你别管了,这回游山费用由我全包!”又问姨夫带相机没有,杨崇实抢着回答:“带了,在我这儿。”
车到了山门口,罗豪早等在那儿。他先上到车里,热情地问候几位老人,然后对杨立强说:“让冬梅陪着,我就不去了,抱歉啦!”杨立强笑道:“你忙去吧,这就很好了。”罗豪跳下车,挥挥手,车就开了进去。
只见跨越涌泉河高高架起的进山公路,盘绕了一下,便绕上了青龙水瀑。转弯的时候,司机开得慢了一些,可以望见飞流直下的水瀑仙帘,也能看见一座新修成的水磨,以及傍岩崖绝壁修筑的木栈道。
李冬梅指点着解说:“下边那条木桟道是步行线路。修步行和坐车两条道路,可方便游客选择。进山的山门设在水磨旁,坐车的游客返回后都能去那儿游玩。实际上,进山这一段就这一处景色好看。”大家都透过窗口观赏。杨连山说:“要知道这样,还不如去走路呢!”
面包车沿着涌泉河畔蜿蜒的进山公路行驶,时而贴着这边山根,时而跨过石桥傍着那边绝壁转弯,坡度甚陡,弯也很多。在急转弯处都设有一个大凸面镜,可照见往来车辆。人行的木栈道基本上按原来老路修成,与公路不相重复,且遥遥相对,恰似峪道里盘绕着一粗一细两条长龙。
约行驶八、九公里,望见了斜岭。停车场在斜岭东北脚下,不太规则,顺应自然地势修成,约1000平方米左右。车停下来,众人下车。
吴川从车上把那几大袋食品、饮料搬了下来,准备背上。张文君见了,赶忙止住。她打开袋子,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分装,除了三位老人,两个孩子,让大家各提一袋。杨崇实抢过妈妈那袋,自己提了。吴川也夺过妻子的,提到自己手上,让妻子去照管老人和外孙。
李冬梅和司机约定好下山的大致时间,就将车放行了。她先引导大家来到巨石旁。此石远看象个大元宝,近看有小楼那么高,和附近山崖不相连接,独独地嵌在涌泉河畔岩缝间。
不知是那位书法家在高处题写了“顽石”二字,龙跳虎卧的,已用绿漆涂染,很是分明。转了一个方向,在下边一处凸面,本县有名的书法家郭明题写了“通灵顽石”四字,几位游客还在这几个字上摸来摸去。
顽石上还刻着一首诗,张德昭抑扬顿挫地读了起来:
无材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他读罢,又向众人讲道:“这是《红楼梦》开篇的一首诗,很有些意思呢。”且又边读边解释,大家起初都注意地听。两句之后,杨连山就不耐烦了,摇着头说没意思,便让孙子,重孙子蔟拥着在“顽石”周围转悠。张文君陪着妈妈向李冬梅问长问短,叨叨不够亲情话。吴川和妻子打量着巨石,一边赞叹,一边议论道:“这石头真大呀!不知是凿下来的,还是从那儿滚来的?”于是,张德昭的忠实听众只剩下杨立强一人了。
看完通灵顽石,李冬梅把大家引进女娲氏庙。那是座面北新盖的三间大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