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倔女痴恋(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伍志凌找到乙方的刘宇,委婉的说道:“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官场上阶高一级压死人,我不便绕过候副县长去说什么。但你们场外之人,说话就方便些。”刘宇领悟其意,便同许开昌直接去见张县长,反映了情况。
张县长非常生气,唤来候易说道:“你这个人,不好好学习,观念还停在老地方。实行企业化管理,有什么行政级别啊?你要是想当总经理了,那就辞去公职,到乙方去应聘嘛,别指望行政任命啦。”候易一听,满脸通红,头发里沁出汗珠,嘴里既承认错误,又呜里呜啦自辩一阵,便不再吭声了。
双方按章程协商组成了董事会。乙方就委派刘宇任总经理,罗豪任副总经理;甲方委派伍志凌任副总经理,办公地点就设在醉溪楼二楼。一切安排妥当,许开昌留下刘宇和高工,自己和邓秘书回了香港。
新开立的青旅有限公司账户上转来了第一笔资金1000万元。杨立强就如一位辛勤的农民终于掘出了一眼清泉,把水流引入了自家农田,心情特别的惬意。
他正在办公桌前仔细的看着报表,那些枯燥的数字都像籽粒饱满的麦穗、谷穗在眼前沉甸甸的振荡,一种丰收的喜悦涌上心头。忽然有人轻轻叩门。他还未打开门,“咯咯”的悦耳笑声先飘了进来。
随着一股香气涌入,他眼前站着的赵菁,精神焕发,似一位纤巧的模特,穿着底色天蓝,绘有粉红色月季花朵的短袖长筒裙,颇似旗袍把瘦腰**的线条勾勒得十分显眼,又黑又柔的黑发微卷,修剪得较短而得体,那张俏脸微仰,显见出一种企盼。
她嘻嘻的笑着,好看的柳眉和细眼飞扬,樱桃小口也自然地裂开,露出石榴籽般的细牙,粉白的脸皮透出了红晕。
杨立强看得有点呆了,心口不由自主地“咚咚”直跳,似乎透过长裙看见了里边裹着的雪白**。
他真想一把抱住,使劲的把她搂紧,但一股无形的力量制止他、训斥他,使他对生出的想法都有些内疚和羞愧。
他站在原地,傻傻的笑着,打招呼道:“快请坐,请坐!”
赵菁的期待落了空,有点忿然的“嗵”的一声坐到了沙发上,小嘴唇一比迸出了几个字“伪君子!”
杨立强尴尬的笑道:“办公室肯来人,得注意点影响嘛!”
赵菁紧盯着他一笑,调皮的说:“我今天可是办公事来的,专门采访你杨行长,要不要看介绍信或是我的记者证?”
杨立强给她倒了杯热茶端到面前,笑了笑说:“开什么玩笑,我有啥可采访的。”
赵菁接过茶水,放到身旁茶几上,装的严肃地说:“你为县上介绍了一位港商,成立了合资经营的青旅公司,帮县上把龙头项目落到了实处,功劳不小呢!张县长点名要报社采访你,还批评我们为什么不及时报道经济功臣呢!我怕再挨批评,赶紧就找你来了。报道题目都拟好了,是‘埋头办实事,诚心架金桥’,你看行不行?”
杨立强赶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我哪有那么好,过奖啦!”
赵菁朝着他抛了个媚眼,低声道:“虚伪,好就好嘛,还不敢大胆张扬?别学那个**,肉都吃了,还板着面孔称自己吃素念佛哩。”
这句话倒把杨立强的脸说燥热了,表情不大自然,低着声说:“我知道你对我好,但不要因为偏爱就把调子唱高了。调子低点好,有回旋的余地,对我个人比较有利,你明白吧!”
赵菁故意扬起头,一脸憨笑的说:“不明白!”
这时,朱久安敲门走了进来,两人赶紧调整了情绪,一本正经地谈起了采访的事。朱久安问完话,也坐了下来,不时地补充一些采访内容。
杨立强初次结识赵菁,是在他转业到j行刚当上副行长那阵。
当时,他去县委参加一个宣传工作会,看见主席台那排桌子后边,较偏位置上坐着一位30多岁的俏丽少妇,很是面善,只是怎么回忆也记不起来。

会议由宣传部长主持,分管宣传的县委副书记讲了一通“关于当前宣传工作的要点”,部长又择其要强调了一遍,再下来就是逐单位落实订购下年度的《青埂报》。
有副书记和宣传部长坐镇,俏丽少妇的底气十足,说笑着大声的和各单位头头在订报份数上“讨价还价”。
轮到杨立强了。他刚靠近主席台,俏丽少妇就笑盈盈的打招呼:“呀!杨行长啊,乡党加同学哩,支持一下我们的工作吧。”边说边举起了纤纤小手,叉开五根细嫩的指头,说道:“至少订50份吧,这是周报,每份全年才18元。”
杨立强有点惊讶,怎么还是乡党加同学呢?稍愣了一下,笑道:“我们小单位,订得太多了,订上10份吧。”
宣传部长在一旁说:“J行那么多储蓄所,咋能算小单位?至少订30份。”
俏丽少妇就紧盯着他,说:“老同学呀,咋样,就按部长说的办吧。”
话头都堵到这儿,杨立强也是头次参加这样的会,不由自主地点点头,心里却纳闷:我怎么记不起她呀,就因订这几份报纸,能乱拉老同学关系吗?
俏丽少妇一边催促旁边工作人员开发票,一边也看出了他的疑惑,笑道:“杨行长是贵人多忘事,记不起我了。送你张名片,把你的名片也给我一张。”
杨立强嘴上否认道:“那能啊,还能把你忘了。”手上却举起刚交换过来的名片,急速的扫了一眼,见上边写着:
赵菁青埂报副总编,记者
下边还有几行参加社会团体的职务,字小,没有看清。
杨立强忽然记起来了,这不是同一个乡的小菁菁吗!自己上高中时,她才上初中一年级,虽然背干粮上学经常同走一条路,却互不搭话,只听别人叫她:“菁菁”。那时,她是个毛头小女孩,哪有现在出落得这么好呢!真是女大十八变,变的认不得了。
于是,他脱口而出:“小菁菁,你是菁菁!”
赵菁兴奋的脸上泛起红晕,高兴地说:“你终于认出来了。”边说边把发票递给了他。
杨立强拿着发票回到支行,唤来办公室主任吴道兴让他去报销。吴道兴为难的摇了摇脑袋,结巴着说:“山,山行长只让订10份,这,这上面订的太多了。”
杨立强醒过神来,知道现在和自己在部队上不一样了,便不再吭声,拿过发票,直接去见山安乐行长。山行长签过“同意”二字,两人就闲谈起来.扯到了赵菁,山行长神秘地一笑说:“你大概不知道吧,她是候副县长的老婆呢!是个能人。”
自那以后,赵菁和他的来往就多了。有时找上门来采访支行的文明建设动态,有时传递信息邀他写点发展地方经济的小评论、小论文。
杨立强在部队就是靠玩笔杆,写文章起家的,精通此道,也有着爱好,所投几篇小稿,几乎是篇篇皆发,也就成了《青埂报》的重点通讯员。
农历年春节,杨立强一家回田平村看望老父亲杨连山。
杨连山的老伴早已病逝,他就跟着女儿杨玉芬生活。他的老院子和女婿吴川的院落相邻。吴川与老泰山商议,给老院子盖起三间两层小楼住人,在自家院落搭起棚架,用水泥箍了个像小碉堡的土法灭菌炉,办起蘑菇种植厂,当起了专业户。吴川养有两个女儿,都嫁在本村。大外孙虎子常住在姥爷这里。
杨丹妮、杨崇实姐弟俩每次回农村都觉得新鲜,让爷爷与虎子带着去村里、村外和表姐家里四处玩耍。张文君来农村老家,有一种歉意,总觉得自己未尽儿媳的责任,就抢过老姐杨玉芬的勺把,上厨房去为老公公做几样可口的饭菜。
闲下来的老姐杨玉芬就坐过来和弟弟杨立强拉呱话儿。这一回,杨立强提起了田南村的赵菁,问老姐认不认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