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终酿大案(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真正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又想到沈可西使点小恩小惠利用了自己,不仅手上没弄到钱,反而受这么大的害处,心里既委屈又后悔,成天以泪洗面。万般无奈,她逃到姨母家中,在姨母的劝说下,才主动投案自首了。她给检察官交代问题时泣不成声,后悔自己轻信了沈可西能给自己转正的许愿,上了贼船,闯下了这么大的祸。她还讲到自己的教训太深刻了,希望年轻人以她为警戒,千万站稳立场,坚持原则,别走错路,别像她这样一失足成千古恨。
老杨看后感喟不已,叹道:“醒悟的太迟了!”他用眼睛溜了一下作者姓名,竟是赵菁写的。他叫来朱久安商量了一会,便给赵菁打通电话。当听到她说没有外出,老杨就请她过支行这边来。
赵菁很快过来了,热情地双眼盯着他的脸看了一阵。杨立强就拿出那篇报道,说道:“我想请你给我们的员工上一堂课,把你采访周怡的前前后后讲一讲,让大家听听周怡的思想变化和教训,接受一次警示教育。”
“行啊!”赵菁痛快地答应了。晚上开罢这场警示教育学习会。她借故与杨立强说话,要他送自己回家。路上,杨立强问起候局长的近况,赵菁笑道:“他并没有如愿当上一把手。‘三讲’活动以后,上级选派一位年轻人任正职。他还是原地不动,不过他倒认命了,年纪也大啦,思想也算稳定了。”接着赵菁又说道:“你知道他那个人,稳定下来就又想着干那些花花肠子事哩。”
杨立强装着听不懂,没有答话。当送到楼下,静悄悄地无有一人,赵菁小声说道:“去我家吧!”杨立强忙答:“不啦,这些日子我晚上得值班哩。”她没有吭声,紧靠过来依偎在杨立强怀里。老杨抚摸了她几下头发,小声道:“有人来了,快回去吧。”待赵菁上楼进入房里,灯光亮了,站在楼下的杨立强方才离开。
报纸上对“11•08”案件的报道虽多,但因老杨常听刘义电话中叙说情况,也就只是瞅瞅标题,不看内容了。
这日,《法制周报》上的一篇文章却吸引住了他的眼球,题目是“揽储状元为何变成了巨贪?”而且作者是他熟悉的市志办主任韦兴,这篇文章便是非看不可的了。他读了一遍,又坐下来回味咀嚼。
原来,叶登高得知沈可西出事的消息,便匆忙去见姐姐叶白莲,说道:“幸亏姐姐当时拦阻,要是上了小沈的当,咱们的钱很可能也取不出来了。”
姐姐脸色一沉,说道:“岂止是取不出钱呀!若要与他私下签了贷款合同,恐怕还要受到牵连,吃官司呢。说不定还得赔进去几百万元冤枉钱哩。”
叶登高想想也是,甚觉后怕,便不再吭声。姐夫韦兴在一旁笑道:“前车覆,后车诫。咱们找找他的原因吧。”于是,弟兄俩议论了一阵。后由韦兴归纳整理,寄给报社,便登出了这篇文章。
此文的大体意思是:一位曾经荣获过“揽储状元”称号的年轻人,为何变成了涉案资金超过八百万元的巨贪呢?
其一是失德。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上的准则与规范,孔子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就是这个道理。但这位年轻人目无法纪,对银行规章制度熟视无睹,恣意妄为,即为失德。“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眼下外出逃亡的他,大概尝到了煎熬之忧了吧。
其二是贪欲。市场经济不忌讳人们求财、发财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不能干那种损公肥私的事。可这个年轻人贪欲招致他铤而走险,贪念使人“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事到如今,后悔迟矣。
其三是放纵。这位年轻人咎由自取,但其单位对他失察,不加约束,放纵不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平时放松管理,任其铸成大错,这也是罪过啊!“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甾必逮夫身。”颠倒黑白,怂恿违背人之良知的行为,积久降临灾祸,看来是必然的了。

杨立强读后沉思良久,感慨万千,那一年若不是落实监察会议精神,堵漏洞查出疑团,那个青西镇储蓄所的胡冬生,也很有可能变成现在的沈可西呢!看来,严防违规违纪行为,查微杜渐是多么的重要哇!
转眼间,过了元旦,时光跨入了2002年。杨立强听刘义在电话上说道:“‘11.08’案件涉案资金超过一千万元啦。查处工作还在继续着。不过,县支行已经不显得那么忙乱了,管理上有条不紊的。正常业务虽然受到影响,但现在也步入正轨了。”他还说眼下案情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抓捕沈可西归案上。
说过此话不几天,省报上就登出了一篇通讯“顺藤摸瓜寻踪迹,千里奔袭捕狡狐”,作者是大泉市反贪局的小苏和一位省报记者。
杨立强看见又是一位熟人写的稿子,就仔细阅读起来。
这篇通讯分三个段落,有三个小标题:
一是“人间蒸发”,说的是沈可西逃脱后,经查证发现他最后一次带走了五万多元。公安局虽然发出了通缉令,且多方探寻,却查不到一点线索,他突然间消失得无踪无影。
二是“引蛇出洞”,追捕小组从他在省城与大泉市经常交往的三个小姐那儿去找线索,监控了两个来月,毫无收获。忽然一日凌晨,那位南方籍小姐报告说,半夜人静时分,她的手机响过一次,一看是个生疏的手机号码,吓得不敢接。检察干警看过号码,似乎预感到什么,便教了她几句话,让她主动打电话联系。接通之后,果然是沈可西的声音,警惕地询问干警是不是找过她呀。小姐回答说没有,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他又盘问小姐当时为什么不接电话。小姐说看见是生号,心里害怕。他又问现在为什么给他打电话。小姐说是心理感应嘛,估摸着是他的,再说天快亮啦,心里也镇定一些。沈可西见问不出什么,又想着过了两个多月啦,追寻他的劲头也该疲塌下来了,便说明他在内蒙古靠近外蒙的一个县城里,让小姐坐车到乌海市,自然会有人接她去县城。
三是“千里捕狐”,追捕组分析嫌疑人就在乌海的可能性比较大,又通过技侦手段确定的位置与分析相吻合,就决定乘坐两辆三菱越野吉普车驰骋千里抓捕。到达乌海市以后,即和当地公安部门联系,地方上派出两位熟悉环境的同志协助。准备工作就绪,追捕组才让小姐用手机联系,慌称自己在公共汽车站等候。沈可西说他乘一辆小面包车去接,但他本人不便出面,会让女房东手拿一个自己平时爱用报纸折叠,小姐也挺熟悉的纸元宝为联系信物。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果然有辆小面包车驶到约定地点,真的走下来一位手拿着纸元宝的当地妇女。经小姐确认后,干警们扑上去围住了面包车。可是,没有发现沈可西的人影。在车内突审了这位妇女和司机,方知他们都是雇来的,嫌疑人正躲在远离市区的一个小镇上。接下来当地一位干警和我们的两位同志挤坐到面包车上,赶到沈可西租住的地方。先让女房东与小姐下车,干警仍呆在车上。女房东敲开门却不见人,找了好一会,才见沈可西露头。原来他躲在一旁观察,看见没有什么动静,方出来迎接女友。说时迟,那时快,三位干警飞身而出,一下子抓住了这只狡狐。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