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诚信三性(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敬信把提案接到手中,先关切地望着他,说道:“听说你前段时间受委屈啦,不要紧吧?得放宽心啊!”老杨笑道:“没什么,不要紧的。我还是给你谈谈建议吧。”接着拣提案要点讲了一阵。杨敬信边听边翻看材料,“哦”了一声,笑道:“好,好,这个建议挺好嘛。”
勉强当上先进个人的福塬县支行行长柴良,在会上也没有闲着。他才不去老实巴交的写什么提案呢,心里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寻思着在省城开会老领导近在眼前,便想到赶紧抓住机会去办点自己的事情吧!
夜幕罩着,一个黑影轻轻地敲开了卢副行长的家门。满脸倦意的卢副行长正斜躺在沙发上看电视,见柴良来了,便懒洋洋地起身,说道:“啊!是老柴呀。来,到这间小房子坐坐。”
老卢住着一套四室二厅二卫的大单元房,专门辟出一间小房做自己的会客厅,给密谈个什么的提供点方便。他引老柴进屋让座后,打了个哈欠坐下来,问道:“这几天忙啥呀?”
老柴答道:“哎,这人老了,气数也尽了,还能忙个啥呢。”卢副行长忽地一下坐正,脸上也精神起来,说道:“别这样泄气嘛,你不是又被评上了先进吗?振作一点啊。”老柴赶忙笑道:“这得感谢你的关怀哩!”边说边从自己怀里取出一个小包儿放到茶几上,小声道:“一点不值钱的小东西,表示一下心意,别嫌弃呀。”
老卢看也不看,但心里晓得此物价格大概不菲,或者就是硬通货呢,脸却板着,变得十分难看,训斥道:“你这是干什么?请收起来,别这样嘛。”老柴久经战阵,大概熟悉了这几招,并不显慌乱,仍陪着笑脸小声道:“送颗葵花籽嘛,显一显自己的心么,真的没有啥啊。”
卢副行长脸色缓过劲来,轻声叹道;“唉,你这个老同志呀,真让我没办法。下不为例哇!”“是,是。”经过这番脸谱的戏剧性变化,二人的心就拉的十分贴近了。
柴行长笑盯卢副行长的脸,说道:“我也快退了,不图啥喽!就是想来点实惠的,看能不能给我提半格虚职,挂上个副处级调研员什么的,每月多涨一点儿工资呗。”
“哦,哦。”老卢点了点头,接着笑道;“要求不高哪,可以考虑嘛。但是得让我周旋一下啊。”老柴见目的达到,也见卢副行长恢复倦容面露送客意思,急忙笑着告辞:“那我就放心地回去啦。”
省分行采纳了杨立强的建议,于全省范围内,选择了十余家在J行开户,资产超过千万元的知名民营企业,邀请他们的法人代表来省分行参加银企座谈会。
青叶公司总经理叶登魁应邀前往。他来之前,按照邀请函上提出的“如何促进银企联姻,共求发展”的议题,准备了一份“银企联姻靠诚信,共求发展谋腾飞”的发言材料。
说起这份材料,就得讲讲他们姐弟几人春节时举办的那个学习班了。
叶白莲担心老三叶登高出轨,早已有心带他补课,学学老爸的“诫儿女”长诗,怎奈天天忙着生产经营,抽不出时间。

农历年这几天正好有点空闲,又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她便选定大年初一那天给老三办个学习班。叶家人很讲究老辈人留下来的传统。年三十下午全家人恭恭敬敬地去祖坟焚香化纸,专程把祖宗的“魂灵”请回来欢聚。大客厅的正中壁上悬挂起记有先祖名讳的“荣轴子”,壁前供桌上敬放着父母的牌位与画像。
大年初一,大清早全家人齐聚供桌前,点起蜡烛,燃起香火,献上供品,面对“荣轴子”和父母的牌位三叩首下拜。
供奉过祖先,晚辈才开始给长辈拜年。待履行完这些仪式,叶白莲和丈夫韦兴便带着两个弟弟,来到一间小会议室。这里供奉着老父亲的画像,四个人焚香致敬,三叩首毕,方才落座。
依据惯例,此类务虚型的学习班,多由韦兴主持。这个韦兴虽然从不过问公司生产经营的事,却在公司颇受敬重。他是青埂市的市志办主任,叶家亲戚中唯一的政府官员。市志办是个清水衙门,但也是个有甚多图书资料,可“以史为鉴”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爱读书的韦兴也就成了饱学之士。
腹有诗书气自华,韦主任自然谈吐文雅,举止庄重,且喜读《四书五经》,吟诗咏文,于传统文化颇有研究。他经常冥想苦索,讲出几句悟道之言,对叶家姐弟及公司上下人等多有启迪,便被尊称为先生。
其实,他这个走进传统文化殿堂的先生,却是让识字不多的老岳父引进门的。韦兴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上的高中,后来从农村推荐上大学的。他那时心高气盛,紧跟形势爱写大批判文章,词句中多含火药味,对“反动典型”孔老二虽所知甚少,却心存厌恶,口诛笔伐。
记得他初次拜见岳丈时,这位老贫农谈话中忽然说起了孔圣人,问他读了圣人那些书。在那个动乱年代,一位老农如此尊重孔老二,令他被狂热扭曲的心灵受到猛烈震荡,一时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
当然,老岳丈是贫农,识字不多,是革命依靠对象,不怕别人抓辫子,戴帽子。虽然如此,他还是采取了谨慎态度,避过众人考考女婿,不担风险。他所以敢说这话,要问这话,主要是老人家心灵深处蕴藏着对孔圣人的敬仰力量。可实际上,这个老叶并未读过什么四书五经,只是常念那两本已经翻烂的《三字经》与《增广贤文》,但他已从其中感受到了圣贤的魅力,对孔夫子的敬仰深扎心底。
当十年文革结束之后,老岳丈对韦兴笑着说道:“真金子不怕火炼,漂亮娃不怕人看。不管谁怎么折腾,那传万代的还是孔圣人的书哇!”这番话对韦兴触动颇大,便借一套《四书五经》读了起来。从那以后,他就如钉子被磁铁吸引一般读上了瘾,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补课”,对儒家、道家学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可惜古文功底薄弱,只好借助白话译文解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