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进入狭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几天,后赵军队按部就班地撤退,鲜卑人并没有怎么为难他们石遂、桃豹、宁破阵的三路大军在冉家军的掩护下,都顺利地过了险要的蛇回头,得到了国内后赵军队的接应,全都进入了阳谷关,彻底地安全脱险。甚至远在西边的符洪部也没有受到什么阻拦,顺着大漠回退到了三秦之地。
留下仍然在蛇回头那边的的冉家军,处于鲜卑追军的势力范围之内,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慕容恪的七千骑兵,总是不紧不慢地跟随在后,让冉家军快也不是,慢也不是,总之是挥之不去,甩之不掉。他们的意图不言自明,冉家军不是作为后赵大军的断后掩护部队么,总不可能不顾前军的死活自己脱身吧,就是要拖住冉家军的行进速度,寻机对冉家军进行致命一击,达到消灭宿敌,救出世子慕容儁的目的。
既然其它后赵军队全都安全地回去了,冉闵也再没有什么顾虑了,现在该是替自己的部队寻求出路,如何脱身的时候了。望着地势险峻的蛇回头里的羊肠小道,冉闵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慕容恪的部队如此有耐心的跟在后面,寻找等待的就是冉家军进入蛇回头的机会。在那么捉狭之地,以阵法见长的冉家军步兵,是无论如何也布不起任何的阵形的。如果舍近求远地绕开凶险的蛇回头,而走其实坦途回去,那就要多四五日的路程,并且还要重新进入鲜卑之地,在他们控制的腹地行走几天,想起来都凶险。关键是冉家军的粮草已经不多,天气又已经转冷,没有了粮草,不等鲜卑人动手,饥饿和寒冷就会要了冉家军的命。所以没有其它办法了,唯有冒险从蛇回头穿过了。
望着冉家军的最后一支队伍也都消失在了蛇回头前的小道尽头,慕容恪发出了一阵会心的大笑。他的部下莫里韦、木津等将不解,为何一路上眉头紧锁,神情紧张的二王子怎么忽然就狂笑起来了呢。
见部下们都用诧异的目光看着自己,慕容恪尴尬地止住了笑,解释道:“几位将军都参加过第一次鲜卑与后赵之战,大概是七年前吧,同样是后赵的一位骁勇无比的汉人将军,与我们对战时犹入无人之境,却不想后来葬身于蛇回头的乱战之中。今番故景重演,看来是上天厚我鲜卑,让我们能够除去大敌。”
他的一番话,令手下们茅塞顿开,木津也高兴地说道:“二王子说的可是那冉膽,他可是冉闵的亲生父亲,七年前确实是死于蛇回头的伏击战。当时年仅十岁的冉闵也因为来寻找他父亲的遗骸,一路过关斩将,一战成名。只是历史如此惊人的相似,冉闵又走了他父亲的老路。这次冉闵就有些可怜了,他父亲还有他这个好儿子来收尸,冉闵才多大啊,还没有真正成年呢,连婚都没有成过,哪里来的儿子啊。唉,可惜了!”
一提起七年前冉闵千里寻亲的事,莫里韦的气就不打一处来,正是在那次与冉闵的交手中,莫里韦的哥哥莫里鸠死于冉闵的那招骇人的枪取首级,其状惨不忍睹,连冉闵现在的坐骑也是那时夺他哥哥的。此时听见木津流连竟然还替冉闵可惜,莫里韦不禁大骂道:“放你木津的屁!冉闵有啥可惜的,有多少鲜卑人死在他手下,他又坏了多少鲜卑人的好事,说不定不是他从中捣乱,七年前我们鲜卑人就入主中原了。此番他能够落入我们手中,也算是上天开眼,给了我报仇的机会。到时候,我要新手割下冉闵的头来,到我哥哥的坟上祭拜。”

这虽然是莫里韦的气话,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似乎在冥冥之中,冉闵就成了他们鲜卑人的克星。慕容恪也还算有大将之材,风度还在,他轻声地说道:“冉闵确实做了许多于我们鲜卑不利的事,可是这是战争,战争就会死人,他做事也算磊落,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对手。此番我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之便,能不能一举击溃冉家军,成败在此一举。希望各位将军能够先将各自的私人恩怨暂时放在一边,专心迎敌。灭了冉闵和冉家军,诸位都会在鲜卑人的开国功劳簿上记上一笔的。好了,闲话不多说,我们分成两军,沿着山上的密道进入蛇回头中间的腹地,准备伏击冉闵。”
命令一下,鲜卑大军一分为二,分从狭谷的两边上了陡峭的山脊。两旁的密道是鲜卑人的国家机密,自从七年前后赵大军在蛇回头中埋伏损失惨重,后赵也暗中派人打探过,可是却从来没有结果。即使是神通广大的冉家军商队,在姬常的多番亲历亲为下,也是没有一点眉目。因为所有鲜卑人都知道,这密道是保护他们生命安全的生命线,依靠蛇回头的险要和密道的隐密,鲜卑人可以凭此进可攻,退可守,确保自己的生存空间。所以在生存面前,金钱失去了作用,这也是姬常无功而返的原因。
蛇回头是处于两山夹持之间的一条狭长的狭谷,在连绵的群山之间,这里是进出南北的最便捷的通道。整个狭谷蜿蜒曲折,两边山势高耸,密林丛生,时有虎啸空岗,莺啼深林,令人不寒而立。狭谷的两头窄,中间阔,成一个大的葫芦形。和上次一样,慕容恪选择的最佳伏击地点,也在狭谷中间最相对来说最开阔的花言葫芦地带。虽然说开阔,但是也不足以令冉家步兵有布阵的空间,而两旁相对他处平缓了许多的山势,正有利于鲜卑骑兵策马冲下。由于密道要比狭谷中的小道近便许多,所以鲜卑人有充足的时间先于冉家军到达预定地占埋伏,似乎一切都在慕容恪的算计之中了。
冉家军将队伍拉得很长,象一条一眼望不到尾的长蛇,在蛇回头的曲折的道路上艰难地移动。而在他们头顶上未知的密林深处,已经弃马不用的鲜卑骑兵们正在披荆斩棘地与冉家军同向而行,两军的交集点,正是前方远处狭谷中部的葫芦形开阔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