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迁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天后,石虎率大军至见了废城大冢,以及那恐怖的人头大坑,石虎屠夫是大喜,再也没有人敢跟他争夺皇权了。
平阳城内的大火,一直烧了三日也未绝。站在仍然烟尘不绝的平阳废虚前,心情大好的石虎就开始了自他登基以来的首次大封功臣。冉闵虽然以前被石勒封为龙威将军,但是石虎觉得不算数,他从新封冉闵为建节将军。其余人等,都有封赏。次日,石虎大军回返襄国,后赵的皇权争斗结束。
再说河东王进入吕梁山区后,见到平阳方向烟火漫天,知道后赵军已经进了城。即使知道他再也不可能回去了,但是作为自己曾经的领地被毁,他也是发也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更有许多部下伤心得哭出了声,那毕竟是曾经的家园。
石生在马上大声说道:“天高任鸟飞,水阔由鱼翔。逝去的已经不再,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在我们面前。称王拜相,裂地封侯,只要我们去干,这些都是可能实现的。现在失去的东西,一定会在将来得到百倍的回馈。感谢冉闵将军给了我们活命的机会,给了我们重新尊贵的机会。兄弟们,为了荣誉与尊严,擦干泪水,忘掉过去的一切,勇敢地向前,去开创我们的新生活吧!”
他的这支军民混杂的大军,果然穿三秦,入大漠,过草原一刻也不敢停留,二月后终于彻底地脱离了后赵的势力范围,安全了。进入西域后,石生的部队也只是略作停留,进行了必要的物质补充,然后一路向西,寻找他们的乐园去了。
当初石生与冉闵说他要向西长击上万里,冉闵也认为他不过只是当时的一番意气话。哪知这石生却较了真,在两年的时间里,马不停蹄地往西征战,终于在两年后向西打到了大陆的边缘,被海峡所阻,这才停了下来。他们的大军也累了,当初的三十余万人也剩下不足三分之一了,于是就地建立了一个帝国,实现了他们称王封候的愿望。为了感激冉闵的再造之恩,帝国的所有皇室成员的名与姓间都会加上一个“ran”字,也就是汉字冉,现在译为让。石生的帝国后来也通过近邻拜占庭帝国使东的时机,托他们向冉闵带去了礼物。
………
………
东晋咸康无年(公元335年),在冉闵的极力游说下,石虎把后赵的国都从襄国迁到邺城(河北临漳)。
冉闵这样做,是有他充分的道理的。他给石生的理由是,北面的鲜卑慕容的强大是不争的事实,和鲜卑的争夺战不可避免地要开打。虽然邺城在襄国之南不过两百余里,也不能完全算是一种军事纵深,可那儿是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极利于养精蓄锐,是骑兵的天堂。向来都是以骑兵闻名的后赵,就应该将这个地利用到极致。最有利的是邺城有皇上嫡系的亲卫军桃犳部六万余骑兵,长期在那里驻扎,对稳固政权是有极大的好处。
当然其它道理还说了一大堆,真正打动石虎的是在邺城有他的嫡系亲卫姚犳的部队在那儿。邺城也是石虎的封地,也是他的老巢,就象石生拥有平阳那样,都是不敢轻易放弃的生存之地。而且那里离南边的东晋更近一些,当上皇帝的石虎想到的是如何享受了,只有在东晋那里,才会生产众多的好玩的东西和享用不尽的美酒美食。也可以为以后南下江南作好准备。这就是石虎的算盘,所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并吩咐臣下们将迁都的事办得越快越好。
如果不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冉闵才不会这么费心费力地去张罗迁都之事。第一,邺城是冉闵的家乡所在,那儿有他众多的本土乡亲,对于他的势力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好处。第二,那里聚集着更多的汉人,闲置着更多的肥沃的土地,这都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不用就太可惜了。第三,邺城离东晋的北部防线更近了,如果有求于东晋,也要方便些。只是这第三点冉闵想得有些错了,这在后面的事情中,也得到了印证。

这些想法并不只是冉闵一个人的,而是众多冉家军将领和谋士共同的想法。顺便说一句,让这种想法变成行动的最大的促成者,竟然是河东王石生的第一谋士齐闻天,他不想跟石生西进的唯一原因就是,他要投靠冉闵,因为他觉得,冉闵一定会是一个人中之龙,当世豪杰。在他改名换姓悄悄地投靠了冉闵之后,他给冉闵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南迁,给冉家军壮大的机会。冉闵也意识到了这个时机,而且冉家军的秘密财团的管理者姬常也几次跟冉闵提起过,要将商队总部南迁之事,因为现在和南边的生意越做越大,为了更好地控制南方的市场,总部有必要南迁。为了冉家军的更好发展,冉闵想尽办法这才力促石虎迁都邺城。
这样北边的襄国就成了抵御鲜卑的一个指挥部,那里屯积了大量的兵马,冉家军的编制也被成功地保留。由于冉闵是石虎的近臣,也被要求南迁。于是冉闵就将襄国的冉家军交与王亘和窦兴、汪重等督理。自己再依照相同的编制,同样地在邺城外建立了另一支冉家军作为对新都城邺城的拱卫。这样在襄国的冉家军被称为北大营,在邺城的冉家军被称为南大营。不知不觉间,冉家军的总人数壮大到了近两万人。
到了邺城的首要任务,冉闵就到当地去拜访了当在大小不等的几十个坞壁。其实这坞壁是东晋北方地区的特有产物,它是留在北方的世族豪强地主为了抵御胡族铁骑的侵犯,聚族合宗而居,筑成的很多居住兼堡垒的庄园建筑,称之为坞壁。族中地位最高、能力最强的人被推举为宗主,统领整个宗族。其中聚居的人多则四五千家,少则上千家。他们都是受庄园庇荫的部曲、佃客。坞壁庄园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的自然经济,它几乎可以供应自己所需要一切的必要的生活必须品。坞壁庄园是一个种融政治、军事、经济力量于一体的强大实体。武壮起来的佃客就是部曲,他们接受统一的军事训练,战时参战,保护自己的庄园。平理则和其它佃客一道从事生产。
正因为这些坞壁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如果冉家军要在邺城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必须要得到当地主要坞壁的支持和拥护。所以冉闵才亲自一一去拜访,笼络他们。
乱世靠的就是实力,哪个有闲功夫和你磨嘴皮子。说文论道这些坞壁不是冉闵仍其手下的对手,比武动手那就再所难免了。约了一个良日,当地最大的十二坞壁,派出各自最强的高手,与冉闵的冉家军比试,以确定邺城一带的汉族武装的盟主。比武那天,冉闵一人一马,不带任何随从,单骑赴会。
擂台之上,冉闵力压十二坞的十二名拳师。较场之内,冉闵单挑十二坞六十余名悍将的围攻,杀得对方丢盔弃甲,无一人能够完整地立于战马之上的。自此一战,冉闵成了邺城一带汉人武装当之无愧的盟主。
公元336年,鲜卑南侵。后赵分五路大军北伐,冉闵领冉家军为一路,从襄国出发,一路北上,进击鲜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