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时局之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要留自己下来吃饭,岛津齐彬一句客套话也没讲,毫不迟疑的就答应了看来此君本来就有打秋风的想法,只是不好意思开口罢了。
晚宴摆在筑有假山和水池、并在池上建起的巨大书院的厅堂内。这里是一桥邸唯一摆放中式家俱的所在。徐过虽说是练过武的人,日式的坐姿对他来讲不算什么,但那样坐着,他总觉得不舒服,毕竟一个人从小养成的习惯是最难改变的。
宴请的对象虽然是外样大名,但他却是全日本第二大藩(73万石)的藩主,同时他还是本府的老姑爷,徐过怕新换的那几个粗壮小姓不懂规矩,特意从内庭叫了几个女的小姓出来斟酒伺候,阿惠也在其中。
坐在宽大的红木靠椅上,那个将来在日本立有铜像的西乡隆盛恭恭敬敬地站在他对面齐彬的身后,徐过心情大快;而齐彬因徐过答应了帮忙,心中石头落地,也是格外的高兴。于是,推杯换盏,宾主相谈甚欢。
席间,徐过提起“黑船来航”事件,请教齐彬的看法。
齐彬正在兴头之上,不由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起来。
齐彬的观点对徐过这个来自未来的人来讲没什么新鲜,有些方面还显得很幼稚,但在那个时代,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史称他为幕末各藩中最开明、最优远见的藩主,一点也不为过。
齐彬也主张攘夷锁国,但他的锁国是为了更好地开国:“与其屈服在外夷的武力下开国,倒不如先锁国,在国内作大舰兴海军,达到富国强兵以后再开国。”为此,他已经延不少著名的兰学者到萨摩藩来,从事物理与化学的研究工作,建造反射炉与西式熔矿炉,以炼制钢铁。炼制成的钢铁便用来制造西式大炮。此外,岛津齐彬深感海防的重要性,因此也花了不少心血来从事西式军舰的研究与建造。
可以说齐彬的这套主张与徐过目前想实施的方案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他藩内的那些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也是徐过想拿来利用的。
看来,这顿酒真没白请。但眼下的问题是,徐过如何能让他为己所用。
从齐彬那双看似慈善,但时不时精光闪现的眼睛来看,这绝对是个老奸巨滑的厉害角色。虽说他表面上对徐过很恭敬,以后也是一桥派的中坚人物,但徐过却丝毫没有感到他对自己有敬重的成分。他之所以是一桥派,无非是看重一桥庆喜的身份,借这个机会在幕府获取一席之地,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别听他嘴上恭维徐过英明贤达,心中还不是像阿部齐昭一样,当他是个十六岁的、乳臭未干的懵懂少年。
“一桥阁下有何高见?”见徐过沉思不语,齐彬随口问道。
看来要给他点颜色看看才行。
“请问大人,我神国当下的情形与清国在鸦片战争前的情形相比如何?”徐过微微一笑,问道。
“颇有相似之处。”
“神国之国力与大清相比,孰弱孰强?”
“清国地大人多,自然要强一些。”

“那清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结果又如何?”
“割地赔款,颜面尽失。”
徐过不再说话,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微笑不语。
齐彬也停止了吃喝,若有所思,过了一会,盯着徐过道:“那阁下的意思是……攘夷不得?”
“攘夷那是自然,否则岂不有损神国国体。关键是如何攘夷?”徐过说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那阁下究竟是何意思?”齐彬皱起了眉头。
“请问美国为何要我神国开国?”徐过答非所问。
“自然是要通商贸易。”齐彬回答得很快。
“还有呢?”徐过追问。
“还有……还有就是要求给其经过的船只提供给煤炭和粮食,保护因船只遇难而漂流至神国的人员。”齐彬想了想答道。
“不错。美国人的首要目的就在此,通商倒是其次。”
“一桥阁下凭何作此推论?”
“清国虽败,但并未亡。况她地大物博,在诸夷眼中,这才是真正的肥肉,我神国不过是块鸡肋。美国迫我开国,无非是想将我神国作为一个供给站,以便于其往来于清国。”徐过一边回忆着史书一边缓缓而论。
“啊呀!人言一桥阁下英明多智,果不其然。今天真是领教了。”齐彬心中已无丝毫轻看之意,语气诚恳地说道:“那这与攘夷又有何相干?”
徐过还是没有正面回答,端起酒杯,作相邀状:“来,岛津大人,请满饮此杯,庆喜有一事相求。”
齐彬举了举酒杯,一饮而尽:“你我并非外人,有事不必客套。”
“我想问大人借些制造西洋大炮的工匠,最好还要些贵藩在这上面的研制图纸。”徐过提出要求。
“这倒是没什么问题,图纸在芝藩邸就有,只是人都在萨摩,不知阁下何时需要?”齐彬回答得很爽快。
“自然是越快越好。"徐过心中暗喜:一个迫切的问题解决了大半。
“派人去通知的话,一来一回,快的话也要二十天。”齐彬算了一下,说道。
“那就二十天。多谢大人成全。”徐过再次端起酒杯。
“莫非一桥阁下也要造西洋大炮?”齐彬有些疑惑。
“来来来,大人尝尝,这红烧肉不错。”徐过依然没有回答,反而殷勤地布起菜来。
徐过不说,碍于身份,齐彬也不好再问。从他的随口一问开始,徐过都是只说半截话,都没说透。但话含玄机,有些神秘莫测,令齐彬隐约有些明白之余,对眼前这个年轻人不由得高看起来。
徐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说话是一门艺术,全说明白了,你这个人也就变得透明了,也就无足轻重了;说一句,留一句,即便你肚子里是一包草,也会让人觉得莫测高深。徐过来自于到处都是政治的国度,对这种小把戏还是知道些皮毛的,用来对付对付一百多年前的小鬼子,那显然是游刃有余。
他清楚地注意到,西乡隆盛看他的目光,已由一开始的随意变得郑重起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