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差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弹药的储备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不但稍不留神就会产生重大事故,而且枪支口径与弹药口径的不匹配不但会导致弹药的极大浪费,而且还会导致战士们的士气严重下降,纳粹德国时代就是这样,德占区兵工厂生产的枪炮子弹被大量的动了手脚,甚至于盟军战机在被击中十一发高射炮弹后还能飞回基地,大量的劣制弹药在保护了反法西斯盟军战士生命的同时,也严重降低了纳粹德军的士气,导致德军无法有效的发动进攻,弹药的不足间接的导致了第三帝国的灭亡,我们也要注意,一场战争的消耗之巨是无法想象的,如果算上天空没有多少我们的空军日军陆航兵可以对我们补给线进行肆无忌惮的狂轰烂炸,我们在抗战中的弹药消耗量可能还要增加十倍甚至百倍都不止,以目前我们的军火生产能力,三个月的生产量能不能保证我们打上一个为期十天的高强度战斗?能不能保证战士们每天的弹药补给充足?我看都要打上个问号!”左光兴抬起头对着我们说。
一听到这话,所有人都沉默了,一仗下来,光枪械的损耗通常都会有那么几百支,那子弹的消耗那可就更大了,如果对士兵训练不力,那么当让他上了战场后最终的结果就会是灾难性的,有可能开上几枪都打不到一个敌人,也有可能操上一挺机枪打光一条弹链也捞不到一个敌人,有的是捞着几条人命了,但非常不幸的是反而打在了友邻的弟兄身上,造成不必要的战斗减员。这种士兵到了战场,只会成为累赘。一个冷静果敢的狙击手,平均两发子弹就可以消灭一个敌人,而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最多也能用五到七发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但是,一个只是才学会开枪的士兵,就算在战斗中给他一百发子弹,当他打光这一百发后,死在他枪口下的敌人估计也不会超过三个,加上没有保命的技能,往往只顾不断的开枪借以掩饰自已内心的惊慌,白白浪费子弹不说,还经常会出现没开上几枪就会因为太过于出头而被敌人打死的情况出现,而躲在战壕里也不一定安全,只要侵略者愿意,对着自已的位置先来上个八发十发的炮弹,然后再在机枪掩护下冲上来。不知道如何听炮弹的声音来判断弹着点,几发炮弹往往就会让他去见阎罗王。而在平时,一百发子弹足以供一名新兵蛋子在枪法提升一大节,以川军的新训标准为例,一百发子弹可是一名新兵两天的射击训练量,都快比上川军战时的总携带量了,但训练有素的军队一百发子弹足以消灭大量敌人,如果灵活运用还能对敌人形成心理震慑让敌人畏惧,让敌人心生恐惧,甚至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攻心为上,侵华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陆海军元帅之一山衫元四处宣扬三个月必定灭亡中华,加之大多数国人在没有冷静的理性分析中日之间的差距,被日军强大的战争机器给吓怕了,敌我战火未起而己方民间的士气已失,可以说,从开始民间就没有人认为中队能够抵挡住日军,对但忠贞不屈的中人们依靠自已的血肉之躯为祖国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在国内外认定的中国将会在短时间内溃败的言论里支撑了三个多月,虽然自已最后撤退了,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将士们伤亡惨重,几年储备的战争辎重几乎消耗殆尽,已经无力抵抗入侵者了。更为严重的是日军抄了的后路,为了跳出日军的包围圈,中队只有全线后撤,以修整部队,长达三个月的沪淞战役不但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令国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原来自已国家的军队也不差呀?能抵挡帝国主义侵略者这么久,三个月的沪淞战役,令国人第一次空前的团结起来,虽然国土不断的在沦陷,虽然不时的有人背叛祖宗当了叛国贼,但更多的华夏儿女和海外漂泊的华人华侨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来,八年抗战没有扭转战争局势,但却成功的拖到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并加入到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战争中去,最终成功的逼侵略军无条件的投降,光复了除琉球之外的全部国土。
“国家在危难之头依赖外国的援助,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耻辱,保家卫国还要靠外国资助,操~!这是什么世道!”说道这里,吴汉龙整个人狂叫了起来,“抗日战争中国能够避免灭亡的命运除了日本轻敌外,就是太平洋战争消灭了大部分日军,而我们中国消灭了多少日军,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数据,但有一点是真实并且残酷的:实际上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基本与中国战场形势无关,否则怎么解释如果中国战场真的拖住日军,日军又如何能抽调精锐将关东军加强为最强大的战略集团?日军进攻苏联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远东苏军兵力。‘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军估计远东苏军超过60个师,2700辆坦克,鉴于诺门坎事件惨败的教训,认为是日军难以对付的‘涩柿’;只有在远东苏军减少到原有一小半的‘熟柿’状态时,才能瓜熟蒂落出兵进攻;二是德军进攻苏联形势,当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时,日军已基本放弃北进苏联的方针。加上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为避免军事机器瘫痪,为夺取东南亚石油资源而最终决定南进太平洋。可见,我们抗日战争的形势对日军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影响不大,所以我说中国没有为美军拖住多少日军,日军当时共有四军: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南方方面军和驻守国内的国内预备役军。”

“日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战争的规模空前扩大,随后面对美军越来越猛烈的反攻,战略重心逐渐转移,南方军成为最精锐的战略集团,‘国内军’为抗击美军登陆本土也通过总动员而空前膨胀。关东军全部精锐师团和‘中国派遣军’大部主力师团都调往太平洋加强南方军和‘国内军’,实际上成为战略预备队,质量空前虚弱。战争末期关东军新成立了几十个师团,战斗力已经严重下降;‘中国派遣军’大多是四流部队升级编成,战斗力较弱。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总兵力不但是占了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绝大部分,而且云集的全部都是精锐师团。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一百零五万,不到百分之十五;关东军向苏军投降六十八万,占百分之九。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五百五十万,占百分之七十六!”
这里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日军“国内军”之所以列入抗击美军兵力,是因为只有美军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条件。1944年以后,美军从南(菲律宾)、东(马里亚纳群岛)、北(阿留申群岛)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军三次进行“本土总动员”,并紧急从关东军和“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部队回国,使“国内军”急剧扩大到224万人,兵力最为雄厚。美军不但通过轰炸摧毁了日本各大城市,冲绳战役后直逼日本本土并准备登陆(因战争结束而取消)。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消灭关东军只在战争结束8天前,苏联海军在二战中表现极为拙劣,不具备登陆日本条件。中国关内主要战略要地还在日本人手里,抗战胜利对中队来说还是遥遥无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无人相信,第一反应是“哪个据点的日军投降了”?至于登陆日本更是天方夜谈。
“日!只占总兵力不到百分之十五的侵略者打得我们的先辈满地找牙,而同日军交战才十一天的苏联就消灭占日军总兵力百分之九的关东军约六十七点七万人,打得他们满地找牙,其中八点三万人被击毙,五十九点四万人投降,而苏军仅伤亡三点二万余人。而我们的先辈在抗战中期集中优势兵力不但没有成建制的消灭平庸的日军,反而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中苏间的差距也太大了吧?”
苏联比中国推翻封建主义要晚,但确比中国进行现代化要早,二战中的中苏两国间的差距也标表明他们领先几十年,除了中央集权外,统一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帮了他们的大忙,这期间苏联疯狂的从进口人才和设备,领导人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使苏联成了大萧条时期最大的赢家。“一九三二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工业产量由世界第五升到了第二,这是一个惊人的激增,也在是这个原因,社会主义被人们认同,不再是空想。同样,这一成绩直接导致三四年苏联加入国联,成为常任理事国的主因,我们也可以乘机发展,我想,到时候,我们同日本打起来就不太那么吃力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