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后勤补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的枪支弹药还是少得可怜,虽然说现在已经拥有包括森林兵工厂在内总共有八家军火生产工厂,但我们现在一天通过各种方法得到的弹药才能凑足一百多节火车皮,而在二战中苏联在柏林战役时补给充足的他们一天就要消耗二百二十八节火车皮的弹药,同人家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了大巫,日军一但对中国禁运,我们的弹药储存量就会急剧下降,因为我们每天储存的弹药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是自己生产的,其它的弹药全部都是从国外列强手中购买来的,即便如此,我们的弹药还是跟不上将来的消耗,多则一年到一年半,少则三五个月,我们的弹药就会消耗光的。如果任由这样发展下去,到了抗战时我们的弹药还是不能满足战斗所需的,所以,我们不但要大量购入军火,还要加紧收购军火生产工厂,同样如何储存军火也非常令人头痛,不然辛辛苦苦集攒了众多的军火确因为一个细小的疏忽而化为乌有,零六年俄罗斯就出过一起严重的军火事故,堪察加半岛一所弹药库由于管理不善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引发的大火燃烧了三天三夜,十五个库房全部被引爆,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人员伤亡,但是导致俄军远东堪察加地区超过六成的军火灰飞烟灭!一九九七年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切尔托夫帕列茨,有一个占地两百公顷的弹药库,里面存放有两千五百车皮武器弹药,这个贮存量可以供一个炮兵师打上整整一年的了!确被一个列兵的一支香烟给报销了!”左光兴说着,脸上泛出了一幅不甘心的表情,我们在被这些管理不负责和所严重违纪行为造成的灾难震惊的同时,也对左光兴不甘心的表情表示了理解,大多数兄弟同样充满了臆想:那么多弹药要是给我们该有多好啊!
“美国,是最清楚军火补给的国家之一,当年独立战争时,由于没有弹药保障的概念,相当一部分北美民兵的手中只有铁锹或镰刀。美军也没有火炮,直到后来才拥有大炮,还是缴获的,性能极不稳定,而且没有多少炮弹可用,英军要打上几十发,美军才能象征性的回上一两发,华盛顿总司令悲哀的发现,如果给士兵平均发上二十发子弹,美军都供应不上。所以美国现在才会疯狂的生产军火并出售,虽然二十年代美国对群雄割据的中华民国倡导过军火禁运,不过为了各国的利益,列强大多数都阴奉阳违。而在欧洲,拿破仑更是将后勤中的大多数用来运送弹药,淮海战役中,我军的后勤全是由主动要求参加的民工完成的,战争中民夫的数量甚至比参战的正规军还多!共和国元帅陈毅动情的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可不假,一只军队一天要多少弹药?要多少粮草?这要多少人才能完成?人数众多也就代表着消耗巨大,一些兵书中著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句,而孙武也说战车衣甲兵器千里运输这些是打仗最基本的准备工作,看看我们祖先,啊!多么精辟!直到两千多年后的现代还能根据时代的不同有不同的理解,但无论怎么看问题,将问题看透后还是孙子兵法中的那些话,要让孙子兵法落伍我看那是痴人说梦!”
“法国的军事强人拿破仑非常重视后勤运输,他认为炮兵是战争之神,但火炮没有了弹药,那就不是神而是累赘了。法军的后勤单位每天总运输量中的绝大多数被用来运送弹药,侵俄战争的失败除了天气寒冷外,就是由于劳师远征,漫长的补给线遭到致命的打击,只要运输能力允许,拿破仑大军总要在出发时携带整个战争期间所需的大部分弹药。通常光运送炮兵弹药的马拉大车就达两千五百余辆。一个八千人的法军标准炮兵师,每门大炮带炮弹三百余发,步兵弹药每人随身携带六十至八十发。此外还有一定的集中储备,为了保障弹药的供应,拿破仑还在海尔布隆专门建立了一座军械仓库,每天有数万发炮弹经此运往前线。”“枪弹,枪弹!有枪没弹不行,有弹没枪也不行,战争打的是消耗,安全的储备和运输才是关键,看来,得想个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了。”听完左光兴的叙述,吴汉龙边说边摸着光滑的下巴开始低头沉思起来。
弹药补给是一件非常烦琐的事情,时代的不同弹药的质量也是不同的,初出茅庐的弹药是没有标准的,俄国彼得一世即位时,俄军一粒子弹就重二十五克,射击时初速度不但低于西欧国家标准,射程也非常的近,才两百多米,杀伤力也很弱,后来,彼得一世找到了弹药资料,发射三磅公斤)炮弹的炎炮通常需要备炮弹七十枚,八磅公斤)火炮七十枚,十二磅公斤)火炮一百三十八枚,三磅散弹炮五十枚,八磅散弹炮五十枚,以及十二磅散弹炮三十三枚的基本弹药配置,那时的弹药及附属品包括散装炸药,炸药包,导火索手榴弹等等。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的东西到时候可是士兵的命脉根子。
“话说回来那我们的弹药如何供应?”蒋云龙提出了疑问,“国民党正规军用的是七点九二这米的德式武器,我们储存得最多的是七点六二毫米的苏式武器,侵略者用的是六点三毫米的日本造,虽然现在广州军政府用的是苏俄提供的莫辛—纳甘步枪,但数量只有几万只支,而且以后的抗日战争时中国用的主要装备是德式武器,而我们拥有的大多是俄式武器,口径不同,怎么办?”“还有,六点三毫米突击步枪的研制怎么样了?”我提出了一个让众人不得不想的问题,“这个?由于没有进行过枪械设计,对于这方面可以说是盲人摸象,我们对六点三毫米突击步枪的研制完全摸不着门路,甚至于一年多了,到现在连图纸都没有设计出来。”左光兴的回答令我们所有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左光兴可以说是我们的枪械专家,连一个专家都搞不定的东西到我们手里那就更是空想了。而对于左光兴来说,新式突击步枪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供弹方式非常好解决,但其它的部分就没那么简单了,在这方面我们所有人都是新手,没有人有设计经验,所以到现在连图纸都没有定出来。“太难了,那能不能从我们知道的枪械中分一支出来,进行口径设计?”吴汉龙摸着下额自言自语的说。“什么,对枪械口径进行设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吴汉龙下意识说出的话传入了左光兴的耳朵里,犹如石头投入水中激起千层浪一样,打醒了左光兴,令他的思维路线发生了偏转。“你有办法了?”众人听出了左光兴的话里的意思,纷纷提出了问题。“其实也不是设计,就是制造一种六点三毫米口径的枪管,这还不简单?咹?”只造枪管??只造枪管有什么用?所有人一脸的迷茫,“你们这帮呆子!非常简单的啦,就是设计好六点三毫米口径的枪管,安装在另一种成型的机枪上不就成了?”跳出了传统思维的左光兴为之气结,真不知道这帮家伙在没在考虑问题。

一干人兴奋了,这可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口径设计好了,选一支机枪把其它部分安上去就成了,由于QJY88式通用机枪射程达到了一千米,56式轻机枪射程达到了八百米,远射程和它们能节省大量弹药的较低射速是被选中进行修改的原因,而突击步枪的研发蓝本则理所当然的被九五式突击步枪选中,经过反复修改,为了能够使用以后在战争中缴获的日本友坂步枪弹,于是大家一直通过将这些枪支更改为六点三毫米口径。修改过后的枪支在1925年九月中旬定型,并于月底完成了各项性能测试,精细的做工加上机械化的流水线作业所生产出来的新式枪械性能相当优异,令战士们爱不释手,这时已经接近十月一日共和国诞辰,出于对我们来说已经暂时远去的十一国庆节的怀念,加上这几种九五改型枪是在九月底完成的各项测试,大家都一致的将这些改型枪族定名为十一式枪族!按照更换口径的三种枪支被统称为十一式六点三毫米枪族,分别称为十一式通用机枪(QJY88式通用机枪)十一式轻机枪(56式轻机枪)和十一式突击步枪(95式突击步枪)。正式决定了十一式枪械做为川军的制式装备,这种可谓是因为设计者偷懒而定型的枪族,成了川军的速射武器的主力,在后来的抗战中更是成了川军的制式重火力点。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为了捞足抗战损失而将复兴党的九成资金交到了在美国的师生手里,导致复兴党没有多少资金而无力进行大量换装,于是大伙就决定将三种新枪只是小量生产一部分装备到团一级,同时在长期使用中测试它的性能。等到资金到位后再进行换装。
在解决了新式枪支的问题后,战士们开始向德日苏三国购买军火了,由于川军大多是七点六二毫米口径的新中国第二代枪支,于是向苏俄主要进口子弹;到德国主要进口选定了的几种毛瑟枪弹;同时为了对川军进行训练,每个川军士兵就必须要有一支步枪,于是适合新兵的三八式步枪成了川军新训步枪,为了达到将来抗战时人手一支训练枪,我们一口气购买了一百余万支,每支附子弹五万发,其实在购买时,日本军方就好心提醒我们三八式步枪的射击寿命没法用完这么多子弹,但我们执意要这样做,见我们不听,但购买量巨大,见获得的利益丰厚,日本方面也就只好作罢,加上日本由于经济不景气,向中国销售枪弹成了日本的主要经济来源,到后来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和我们交易,但是日本只能提供每支步枪一万五千发子弹,因为日本的生产力不足,一万五千发子弹已经是上限了,见他们实在拿不出来,我们只好接受每支步枪一万五千发子弹,其实我们训练用不完这么多,人均只需用两三千发子弹就足以训练出一支令人恐怖的劲旅,而拥有大量钞票的复兴党一口气购买了一百万支训练用枪,足以训练出一支数百万人的猛虎之师,除开训练用弹外,这些多出来的弹药就是川军正式决定了速射武器采用日械弹药,为十一式枪族专门准备的,复兴党的抗战战备之路,正式铺开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