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坚持三个理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给坚持三个理由
只要坚持,就有坚持的理由。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说: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坚持下去的理由,否则,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人们不会忘记,1999年7月轰动媒体的清华四学子创建第一家学生公司——视美乐公司的故事。
比尔·盖茨认为:一个企业家如果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他必须具备三个坚持下去的最基本的理由:自信、团队精神和市场前景。
1999年6月初,视美乐成立时主要由王科、邱虹云和同样是清华学生、正在积极准备出国留学的慕岩、杨锦方组成,慕岩、杨锦方后来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出国留学的道路并暂时离开了视美乐。这样,96级MBA学生徐中和另一位非清华学籍的在读生李益斌就加入视美乐组成了新的创业团队。
邱虹云是四川威远人,那时他刚刚22岁,主要负责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公关都是王科他们的事。他因喜欢搞科研发明而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发明天才”。他是在那年寒假期间着手研制现在成为公司惟一产品的科学发明的,经过几个月的捣鼓之后,他终于拿出了样品。由于这一发明,他决定参加学校的挑战杯发明大赛,之后他又准备参加清华的创业大赛。邱虹云与王科等组成了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品在大赛上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并获大赛第一名,成为清华参加全国创业大赛的五个项目之一。
成绩的取得,使邱虹云自信心大增,在学友王科等人的鼓动下,他决定自己开发研制这个产品,并决定创办一家公司,把研究出来的成果推向市场。
当他们把这一消息告诉大家时,其他的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表示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邱虹云没有钱,他出的是技术,在公司中占有的是技术股。事情就这样确定了下来,大家经讨论决定:王科为法人代表;邱虹云负责技术,相当于公司的总工程师。
他们研究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非常高,所以,我们认定自己的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为了给自己的产品定位,我们收集和翻阅了大量信息和有关资料,他们发现自己生产的产品虽然与国外的产品有类似的性能,但国外的价格昂贵,而他们产品因设计独到,使得产品成本大大降低,估计其价格只有市场同类产品的1/3。
比尔·盖茨说:广阔的市场前景会使自信心大大地增强。
当年的7月下旬,他们终于拿到了营业执照,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在这之前,早在5月的时候,视美乐公司就注册成立,但由于涉及投资人变更等原因,执照得另起。
视美乐第三个成员李益斌当时24岁,他原在一所民办学校新东方上学时认识同样也是24岁的王科。王科在那里教GRE,是李益斌的老师。因为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干过,并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从普通职员干到办公室主任。王科很欣赏他在财务方面的能力及他的为人,所以力邀他加盟。
当他谈起与王科的关系时,十分爱激动的他说:狮子应该站在狮子的行列。以他对王科的了解,他非常愿意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
在创办公司的那些日子,王科整天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因为他既是发起人、又是公司的法人代表,他肩上的担子让人可想而知有多重。组建公司,组成公司的合作团队,融资,营销,策划,谈判……他是公司里惟一全程参与的人。
当初在挑战杯发明大赛上,他第一次看见邱虹云的产品,他心中立即涌起了一种冲动:这东西我想买。在很多公司干过、商业意识很强的他立即意识到这个产品可能有巨大的市场前景,他要把它转化为商品。他立即找到邱虹云,并说服邱虹云放弃卖掉它的打算,一起做。随后邱虹云与王科等组成了创业团队参加学校的创业大赛,一举夺冠,名声大振。
24岁的王科是浙江宁波人,清华自动化四年级学生,英语非常好,从大三起就先后在麦肯锡管理公司、法国巴黎国民银行等20多家公司实习或工作过,其间他有不少机会可以出国或进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创业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心头,邱虹云的发明给他提供了灵感和契机。他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资资金没有落实的情况下,给他寄来了一笔钱,这笔钱成了他开始与邱虹云、慕岩、杨锦方等共同创建视美乐公司时的重要资金来源。
比尔·盖茨说:“借鸡生蛋”是初创公司的一种聪明的手段。
为了创办自己的公司,他们按照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王科和伙伴们最终选择了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做自己公司的投资和财务顾问,帮助他们策划、融资。除了自己找上门来的投资人外,投资公司还帮助他们引进新的投资人。
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时,王科说,毕竟自己是学生,缺乏经验,对风险投资也不是很了解,他们需要别人帮他们,站在非常客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提出建议。另外,他还指望着投资管理公司帮助创业团队的领导层尽快成熟起来。

后来证明,他们的这一选择十分正确。
在投资公司的统一运作下,他们三天内先后见了20多个投资方;王科、徐中、邱虹云三个轮流向他们介绍自己的公司、产品、市场情况,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尖刻的问题。那几天,他们累坏了。
在经过认真的筛选和相互选择及艰苦的谈判之后,最终他们敲定一家公司。据投资管理公司方面透露,这是一家实力雄厚的上市公司,但目前尚不能透露。而王科对记者只字不提此事,更不提与各方接触的详情。任何与产品和这个公司有关的信息只能在7月29日那天披露。但是,有知情者泄露出口风说,投资商的资金是分批投入,第一笔是风险资金,有几百万元,第二批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至少几千万元。
有这么实力雄厚的公司注入资金,第一次创业的王科等人有理由小心谨慎:谁愿意煮熟的鸭子飞了呢!
公司的第四个成员徐中,四川内江人,清华96MBA班班长,当时29岁,曾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担任过团委书记,有5年的工作经验,进入清华后,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过。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识背景和他的工作经验,而且此人“能量很大”。
徐中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很偶然,在一次创业大赛时,徐中是一参赛团队的顾问,王科印象很深,双方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正为邱虹云的产品激动着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给他推荐一个人,结果徐中毛遂自荐。当下两个人就拟定了一个方案。晚上,王科带徐中去看产品。看完产品,徐中说:“我当即做出决定,要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决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来做这件事,他们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张朝阳的搜狐公司那样成功。
王科意外得人才,很兴奋,他说:“我这个人冲劲比较足,但容易头脑发昏,而徐中社会经验非常丰富,比我沉稳,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王科对手下的评价很准确。因为公司办起来之后,涉及的事情很具体、很琐碎、很累人,跑执照、搞市场调查,写商业计划、与投资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资方谈判合作事宜,选择产品生产厂家、选择零部件、选择专家和校内外人才。王科看到,徐中确实是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了,问及他们产品上市的时间表,徐中说这个你很快就会知道。有报道称,产品对徐中来说是商业秘密,他说商场如战场,尤其在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迫使他们从公司和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们不愿自己的产品早早泄露出去,被人抢了先机。或许他们的考虑有几分道理。
比尔·盖茨说:团队精神的强与弱,决定着一个公司的前途。
有一天,一位记者在采访徐中发现: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前科已经累得躺在实验室的床上快要睡着了。
作为团队,他们以各自的背景、知识、阅历、经验推动着整个团队的发展。商海弄潮,他们正在学会用商业眼光看待和塑造世界,正在学会用商业语言和商业技巧与世界对话。
7月29日,在现场演示会上,视美乐公司的技术核心人士邱虹云展示了他发明的投影仪独特的功能。通过这个一尺见方的铁盒子,观众从大投影屏幕上可以看DVD、录像带以及电脑多媒体图像,图像非常清晰,不仅是普通投影仪不可比拟的,甚至超过了电视图像的清晰度。
据这位清华大学材料系三年级学生讲,他研制的这个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超越了现有的电视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庭、教育、商业等众多领域。因为邱虹云一套超越传统的技术设计,让这个性能先进的产品价格只是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因而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前景。
这个发明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们的这个产品打动了清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潘福祥总经理,因而我国的第一例风险投资项目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正式开始运作。同样还是因为这个产品的魅力,在短短的两个月间,吸引了十五六家投资商的关注,最终吸引了上海第一百货的总经理张引琪。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张引琪听了老友潘福祥的介绍,立刻就被这个项目“锁定”了。周日听到消息,周三就到北京向“视美乐”表示了投资意向。上报董事会后,董事会开了半个小时就全面通过了。前后仅3周,“上海一百”就成了“视美乐”的风险投资商,一期投资250万,只占项目收益的20%股份,待产品完成中试后,二期投入5000万元,所占股份上升至60%。
这正是国际风险投资界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在不同的投资阶段风险与收益划分的通常做法,具有锁定风险和放大收益的双重效果,充分体现了风险投资的魅力所在,也在现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做出了全新的探索。
点滴智慧有坚持,就有坚持的理由,有理由才能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