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逻辑哲学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才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那一年里,作为一名参战中尉在战场上写下了《逻辑哲学论》。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里,维特根斯坦找到了一个唯物和唯心哲学家都无法否定的哲学出发点——逻辑规律,并在世界与逻辑之间建立起联系,即用逻辑来分析世界,具体来说也就是确立世界的逻辑结构。
我作为一名棋迷兼哲学迷,前日读罢《逻辑哲学论》之后蓦然生出一种想法,为什么不可以在黑白世界与逻辑之间建立起联系,用逻辑来分析黑白世界,确立黑白世界的逻辑结构呢?
心里这么一想,也就试着用逻辑来分析黑白世界的种种现象。当然,想为围棋建立一个可靠的逻辑结构只怕是空想而已。不过,若能引发棋友的一点遐想倒也不算是做无用功。
《逻辑哲学论》是这样开始的——
1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
1.1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我由此得出了围棋逻辑哲学论的关键性认识:围棋是一切发生的棋局。围棋是棋着的总和,而非棋子的总和。
如何来理解这个关键性认识呢?首先我们来区分三个概念:棋局、棋着与棋子。
棋局是由棋着组成。棋着就是围棋着法,将棋子放入纵横十九道纹枰上的交叉点形成每一着的事实。有限的棋着构成棋局。无限的棋着构成围棋。而棋子是事物,事物显然不能脱离事实而存在,棋子脱离棋着就不能作为围棋而存在!当我们下出一手棋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为一个棋局组成提供了一个棋着,并非指作为事物的棋子在空间里发生了位移。棋着与棋局、围棋的联系是非常微妙的,越是思索,越能觉得它的玄妙。
棋着这一概念又包含了正手与无理手(也可以说非正手)。正手与无理手的出现次数及时机决定棋局胜负。在逻辑上,正手与非正手是两个全异关系的概念。也就是说,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互相排斥,没有任何重合之处。更进一步分析,正手与非正手之间还具有矛盾关系,即正手的概念外延与非正手的概念外延之和等于棋着的外延。
我们说围棋逻辑哲学的重点是正手。因为围棋的本质是胜负,追求正手正是胜负的关键。

正手是围棋的真命题!而非正手是围棋的假命题。理解正手,意味着知道它是在确定的围棋规则下如何发挥最大子效的一手,是对寻求棋着意义确定性的要求。从围棋几千年发展进程来看,一方面是追求对弈规则的公平性,第二方面正是追求正手与非正手这一对真假命题的精确分界。
为了反思棋局,追求正手,棋评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了。棋评,可以简单说就是尽最大可能在棋局之后探求正手的言论。
应用逻辑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棋评的界限为: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
棋评,是我们讨论围棋,认识其内在规律的一种方式。因此当我们分析围棋,首先要认识清楚棋评能够表达什么,不能够表达什么,这是一个基础,一个前提。
因为倘若我们进行棋评不首先澄清这个问题,那么完全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棋评分析了许久,到后来我们却发现我们的分析不但是错误的,甚至于完全是没有意义的,棋评根本不能分析这个东西。这就像圣经中造通天塔,根本不能成功。通天塔没有通天的功能。
棋评有自己的功能限制,超出了这个功能它就不能评说了,说了也会是无意义的胡言乱语,痴人说梦。
佛曰:不可说!老子说:玄之又玄。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上的形而上学是不可说也不应当说。
因此,对于围棋的形而上学的“棋道”、“棋运”,棋评是应该保持沉默的。因为不能将这些神秘化的东西当作棋着来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用逻辑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即便是宗师级人物口中的“天一生水、21世纪围棋”,在未经过实践检验可行性的情况下,我们最好也应该敬而远之。还有,从职业棋手口中冒出的所谓“前五十手如何如何,赢得飞起来”、“某人不怎么会下棋”、“茅坑流”等等,从偏执狂似的棋迷口中冒出的“压力说”、“工具论”等等,同样是属于棋评中不可说的内容。当然,在棋评之外,我们可以大谈特谈,完全不必保持沉默。然而,我们要搞清楚:这只是闲谈,不是棋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