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四十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星期六,先生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会回来吃晚饭的,这天傍晚先生回家来,照常到菜园子里看看,因为每次傍晚回来,莲子总到这菜园子种菜,奶奶在家做饭。
先生没有见到莲子,也不见奶奶做饭,觉得好奇怪。于是进屋抱起三儿,把萍儿拉到身边:“萍儿,妈妈呢?你们吃饭了吗?”
萍儿懂事的望着爸爸,“妈妈到别人家借米去了,我们没有吃饭,妈妈没有称到谷!”
再一边玩耍的‘和儿’,听姐姐这么说,跑过来抱住爸爸的腿,天真的补充到,“爸爸我饿了!那个人好恶,不给我们吃饭!”
“哦!”先生吃惊的一手牵着‘和儿’一手抱着三儿,走出屋来站在那台子屋前,点燃一支烟,透过那烟雾望着那西边的天空,层层乌云被几道霞光支撑着……!俗话说东撑日头,西撑雨,又要变天下雨了.先生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此时,在那村庄的小道上,莲子腋下夹着一个装米的袋子,低着头翻看着一个记得有借米数量的账本,上面记满了,张家李家王家等……某月某日借多少升米……!
(当时农村家庭一般还都是使用传统的度,量,衡。如量米都是以升来计算,有称的人家相当少的。量米的‘升子’是用竹筒做的,一头留有一个竹节。由于竹子有大有小,所以升子有长有短,有胖有瘦。不管长短胖瘦,但一升大米大约是以一斤半为准。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担。也就是说十升约一十五市斤,一担约一百五十市斤。这只是对大米的重量而言。量别的杂粮重量就不同!
只见莲子放慢了脚步,她在思索……今天该到哪一家去借好呢!她得好好考虑考虑啊!哪家可以去借,而哪家又不能去借……!好朋友家如金秀,元珍,冬华,祝英家早已经借过了……!她在认真的想平时那些关心她帮助她的人,心想大概这些人一定会借米给她的……。
于是,她向杨大婶家走去……!杨家正在吃饭,大婶见莲子腋下夹着一个米袋子。向这边走来。还不等莲子开口,赶紧放下筷子起身,跑出屋笑眯眯的说:“莲子!快来吃饭,快来吃饭!”一把把莲子拉进屋来。
“谢谢杨大婶,我不吃饭!我是想向您借几升米的!”莲子不好意思的说。
“好的要得,量啦量啦!要几升?你先在我这里吃了饭再说。”大婶一边把莲子按在椅子上,一边给莲子盛了一碗递到莲子手上。“快吃!快吃!”
大婶家里的人都说;“莲子!你就不要客气,就像到自家一样,吃吧!”
莲子把饭放在桌子上,站起来:“谢谢!谢谢!我真的不能吃,你们能借米给我,我已经感激不尽了!”
杨大婶一边给莲子量米,一边说:“我说莲子呀!你也是太倔犟了。”回过头对她家里的人说“我教她向出纳保管说几句好话她就是不说。”
大婶的儿子听她妈妈如此说,不满的大声说:“这有么得好话讲呀!真的是好笑呢!全队的人都可以称谷,就是不给莲子一个人称谷,这本来就是欺辱莲子嘛!这人也太要不得!”
莲子淡淡的一笑“你们想我超支一百元钱,我向他讲了好话,我能只给九十九元九角九分,这都说明我的好话换来了一分钱!可超支一百元还得给一百元啊!不能少一分一厘呀!你们说是不是这样的呀?”
“那是的!那是的!哈哈……!”杨大婶一家都被莲子说得笑起来了。
这时杨大婶把米量好:“莲子,给你量了六升啊!吃完了再来量啊!”
“谢谢大婶!”莲子拿出记账本,放在桌子上,写着:九月三号,借杨大婶家大米六升!边记边说:“大婶!今天是九月三号,借您六升米!我用本子记下了!我不会忘记的!”说完递给大婶的儿子看。笑着说:“我再给你写一张借条啊。”
大婶全家哈哈大笑起来……“哈哈……!看莲子说的多难听呀!借点米还写么得借条呀!你也太见外了,我们看着你长大的,你的为人我们哪个还不晓得沙!大家信得过你的……”
“谢谢你们如此的信任我。等生产队结算出来,我向队里交了钱,到那时我称到谷子,我会立即来还米的。”莲子说完向杨大婶鞠了一个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背上借到米,加快脚步回家,是啊!要快点走啊……!奶奶和孩子们还等她借来的米做晚饭呢!
“喂!莲子!你背的米呀!”是海哥队长的夫人再叫莲子。

莲子只管赶路,并且一路想着自己的心事。全没有顾及旁边,猛听到有人在叫她,停下脚步抬头一看,原来是队里的好几个堂客们已经吃了晚饭,在海哥队长屋前讲白话闲聊。莲子听海哥嫂子在叫自己,于是回答:“啊!是的。刚才在杨大婶家借的米。”
“来!来……!”海哥嫂子笑嘻嘻的向莲子招手。
尽管家里老小等米下锅,莲子见叫她,也只好向海哥嫂子她们走去。
“莲子!听说你没有称到谷呀?”海哥嫂明知故问。|“我说莲子你怎么这么犟呀!你就向保管讲几句好话麻!”
几个堂客随声附和:“也是的,莲子你就向他讲几句好话呀!你不讲好话是称不到谷的!”
莲子冷笑一下,不想多说,“谢谢你们的关心,我要做饭去了”
看到莲子走远,这几位堂客对着莲子的背影说:“莲子到我家去量几升米去啊!”
莲子回过头对她们笑了一笑,“好的!谢谢你们!”飞快地向家走去!
萍儿和弟弟站在那台子屋前,远远的见到妈妈背着米回来了,姐弟俩高兴的跑到菜园子里,拉正在菜园子除草的先生:“爸爸!爸爸!妈妈借到米了,我们有饭吃了!”
奶奶听见借到米了,连忙踩着三寸金莲,把盆子拿来准备洗米煮饭。
“奶奶!天快黑了,我今天就不种菜了,我来做饭菜吧!”莲子接过奶奶手中的盆子,打开袋子量好米……!
先生起身一手牵着萍儿,一手牵着和儿进屋来,一句话也没有说,默默的帮莲子的忙!
一家人齐动手抓紧做饭菜!就连不到二岁的三儿也学着姐姐和哥哥摘菜的样子,在一旁帮着乱扯乱抓。调皮的“和儿”嘴里不停地我要吃饭啊!啊!啊……!我要吃饭啊!啊!啊……!
“乖儿子!快了快了!马上就吃啊!”莲子灶前跑到灶后忙碌着,嘴里一边哄着儿子……!
先生一直不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不停地抽烟!眼前的一切他已经非常明白,他能说什么呢……!
尽管莲子边吃饭边向先生讲述,为什么会没有粮食要借米的来龙去脉,先生仍然沉默着,一言不发。凭先生的个性,他是很欣赏莲子那不屈不绕的有志气的个性的。这大概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先生他也不会向那势利眼小人屈服啊!
唉……!可等到结算起码也要到十二月下旬啊!此时的先生——这个家的一家之主。三个月不发一粒粮啊……!望着眼前一家老小,忧愁,不知不觉紧紧地追随着他,就像是铅铁,重重叠叠的压在他的心头上。
夜深人静!听不到秋虫唧唧……!啊!真的变天了。萧杀的秋风夹杂着秋雨和那被风吹断的树枝,扫打得那瓦片“劈里拍啦的响……!无知的孩子们吃饱了都甜美的入睡了。
莲子在那被风吹得摇摇晃晃昏暗的煤油灯下,反复翻腾着那记借米的账本……!先生紧靠在床头紧锁眉头,默默的抽着烟……。
莲子翻腾着那记得不很规格的借米账本思索着……。只见莲子起身,找出一个新本子,从那还是在校读书时用的文具盒中,拿出小米尺。非常认真的画起表格来。
先生靠在床头静静地抽着烟,不解的问:“你画什么表格?”
“我想画一个借米的记账表格呀!”莲子边画边说,“没有想到,这些借米给我的人,竟然是如此的信任我,我向他们借米,他们连借条都不要我写。他们越是这样对我,我越不能记错丝毫啊!”
“是的,你说得对。是要记清楚。”先生感叹的说,“这些纯朴劳动人民,是何等的善良啊!”
一会,先生从莲子手中接过她记好的借米账本,仔细看着……。轻声的叹了一口气,把本子给莲子,“唉……!睡吧!”
在这风雨交加的秋夜,先生莲子二人毫无睡意,思索着这漫长的无粮三个月……!
就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莲子一家老小全靠莲子从生产队社员家借来的米过日子……!在莲子的借米的账本上,莲子的几个好朋友家已经是借了五到六次……!有的人家也是二到三次!每天晚上莲子都要翻看那记有借米数量的账本,思索着明天该往哪家去借……!
又是一个星期六,先生满面春风一进门就兴奋的对莲子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