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瓜分西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遂全军轻而易举地突围,毫无想象中的艰难,虽然马超极力阻截,但仍是抵不住拼死一战的韩军。敌军惶惶若丧家之犬,被马超追得很紧。就在一个山沟前,成公英提醒切不可大意,尽管韩遂也觉不对,可背后的马超不会给他多余的时间去探查。
正如成公英所预感的,他们中了卫宁的埋伏,成宜断后被乱兵所杀。可惜兵力不足,韩遂还是率五千多人逃脱。又行了二十余里,只见马云禄领千骑严阵以待。
“韩遂匹夫,下马受缚!”马云禄高声喊道。
“小女娃子,敢小觑我!冲过去!”韩遂气急败坏,他现在只想早些回到武威。
“投!”马军独特的标枪如一阵黑雨落在韩遂阵中,两轮枪雨后,马云禄正面迎敌。她不愧巾帼本色,挺枪直取仇敌。李堪、张横本欲斩将立功,可惜他们碰错了主,被马云禄一一挑于枪下。她的英勇鼓舞着身后的一千马家铁骑,洪水般涌向了敌人。
无心恋战的韩遂军被马家军打了个七零八落,身后的马蹄声已是清晰可闻,韩遂抛下被缠住的千把人,再次仓皇北逃。卫宁没有追击,而是剿灭收降留下的敌人。
“卫哥哥,为何不追了?”
“反正武威已经守不住了,我们何必这么着急呢!”卫宁的脸上浮现高深莫测的笑容。
“七千对五千,能攻下?”马超困惑不解,在他认为,这万万是不可能的。
“很快就会见分晓的。”卫宁与马氏兄妹不徐不急地进兵至武威城下,安营扎寨。
三日来卫宁只是不攻,而军中粮草已经不足,再过七八日便要粮尽。马云禄几次三番催促卫宁,但卫宁只一句“不急”。又过了两日,马超终于按耐不住,要发兵攻城。卫宁阻拦不住,只得密计吩咐,马超恍然大悟,急冲冲出营。
城外的日子紧巴,城内也不好过。士兵惶惶,多有逃离者,韩遂苦思无策,只得实行高压手段。众将也是终日不安,西凉八将如今只剩三个,其中还有两个关押在狱。
“程兄,侯兄,你们看,主公还能……”到狱中看望候选、程银的梁兴,低声问道。
“韩遂绝不是卫宁马超对手,武威想必也是守不住的。”
“侯兄的意思是……”
“抓住韩遂父子,举城投降!”程银一拍桌子,忿忿道。
“嘘!小声些!”
“你们在议什么呢?”阎行突然出现,吓了三人一跳。
“没……没什么。”梁兴惊慌失措,深怕他听着了什么。
“莫非是要谋害主公!”阎行厉声喝道。
“你……”程银腾地站起。
“阎将军既然已经把守卒支开,那就坐下,正好一起商议此事。”侯选明白阎行的为人,他岂是忠义之士!
“听闻马超招了几千羌兵来,武威难保了。”昨日,城外的营寨突然大了许多。韩遂疑心敌人来了援军,已打算弃武威去张掖。
“如此,我等……”四颗脑袋凑在一起,一阵嘀咕。
当夜,武威城大乱,须臾便定。得到哨兵报告,卫宁笑着看了眼马超与马云禄,说了句“稍坐”。此时,阎行、梁兴与被押二将已拿下韩遂与韩杰,成公英领兵平叛,奈何寡不敌众,失败被擒。
“你们要降马超,可他未必容得下你们。”成公英凛然不惧,冷冷地说道。
“呵呵,杀害马超一家的只是韩遂父子,他又怎会怪罪于我等?”侯选不屑地质问道。
“马超刚烈,断然不会放过你们这些帮凶的。不信,但看!”
四将犹疑不定,互相看着,不知如何定计。“反正我们已经反了,除了投降,再无他路。杀了韩遂,降!”
“依我看,你们不如降卫宁。”
“对!不降马超,降卫宁。”
一刻钟后,阎行诸将押着韩遂父子到马超营中向卫宁投降。卫宁将韩氏父子交予马氏兄妹处置,力保投降诸将,马超忿忿离开。
“诸位坐吧!”
“谢主公!”四将依次坐定。卫宁扫过阎行等人,目光冷峻如冰。四人不知新主何意,慌张跪下。
“是谁让你们投我而不投马超的?说实话。”
“回主公,是成公英。”侯选答道。

“他现在何处?”
“他领兵对抗我等失败,现辞官居于城中。”
“哦……”卫宁嘴角浮现一丝笑意,安抚诸将。“你们各领旧部,驻扎于城外,切忌与马超军发生冲突。”
“是,谢主公。”不夺兵,这是对他们最好的信任,小命也就多了一重保障。
武威防务由马氏兄妹接手,卫宁并不不插手。五日后,马腾与李通到达武威,李通带来了张绣攻占北地的消息。第二日,马腾邀卫宁就双方瓜分凉州事宜进行谈判。李通建议以河为界,卫军得武威、张掖、居延属国、张掖属国、敦煌和酒泉,而马氏则据金城、陇西、安定、天水与武都,这自然是事先得到卫宁的授意。马超当即不肯,差些与李通动手。
“如此将置我军于何地?莫非你要东西夹击灭掉我军不可?”
“孟起,不得无礼!”马腾喝令儿子安分,李通也识趣地坐回了位置。“仲道,你为马家报了大仇,我们不胜感激。李将军的提议也是情理之中,只是……”
“文达所言却是有失妥当。马叔,我挥军进凉,绝无图谋,为表明志,明日我便率军退回关中。”
“仲道,万万不可!如此一来,马腾岂不让天下英雄耻笑?要不你军割武威以西诸郡?”
“马将军倒是舍得,几个穷小破郡便打发了我们。”李通讥诮道。
卫宁喝斥了声李通,对马腾说道:“马叔,若你执意要分地予我,那仲道就腆颜请割武威、张掖及其治下属国。”
马腾犹疑了会,拍板决定,依卫宁的意思,自家独占大郡天水及其余六郡。卫宁当即着令李通率兵攻占张掖,自己与韩遂降将坐守武威。张掖无将又无多少兵马,李通轻松拿下。
在马腾处决了韩氏父子之后,卫宁请成公英襄助。虽为败军之将,但成公英仍有一份骨气,他拒绝了卫宁的拜会。直到第三次,卫宁才见到了这位深居的韩遂手下第一智将。
“公英为何多番不见?”
“身为下属,不能竭力救主,我无颜见客。”
“公英高洁,宁佩服。”卫宁深深一揖,成公英急忙回礼。“你令阎行等人投降于我,让我与马家父子产生芥蒂,是要借我之手替韩遂报仇?”
“卫公明察。你将大半个凉州让与马氏,难道不也是颇有深意吗?”
“既图之,必缓之。囊中之物,暂借于他人,又何妨?”
“大人高志远虑,马家父子不得不除。”
“除去他们?看来你真不愿助我了。观公英才智,不出为公,实在可惜。丈夫怀器,岂可负天下百姓呀!”卫宁长叹一声,转身就要走。
“大人!”成公英的泪水盈眶而出,俯身跪在地上。
卫宁回身扶起他,再次问道:“以公看,马氏父子还要杀吗?”
“不!要定西凉,马超断不能死。”
卫宁赞赏地抓住成公英的手,说道:“得公英,得西凉啊!”
“主公,属下为您引荐一人,有此人襄助,西凉无忧。”
成公英叫奴仆唤来一年轻人,乃西北边陲大儒王符之子王信。王信献上书卷数十,题曰《潜夫论》。卫宁翻开浏览,竟着魔般,一卷接一卷地细心读了下去。直到油灯初掌,才放下最后一卷。
“此书是先生所作?”卫宁恭敬地问道。《潜夫论》对大汉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作了批判,其中“劝将”、“救边”、“边议”、“实边”四章详细讨论了边患问题,实乃惊世大作。
“乃先父呕心之作。”
“那此中精要,先生可曾领会?”
“在下不才,研究先父遗作十余年,只得其中五分真意。”
“好,好。先生可愿治凉州?”
“信愿为卫公效劳。”
“好。公英,现任你为武威太守,统领阎行等将。王信,你为武威长史,协助公英治理武威。”
“谨遵主公指令。”
卫宁将武威、张掖交予成公英和李通防守,自己带着《潜夫论》星夜赶回长安。因治边良法的横空出世,卫宁的大业才得以举世璀璨。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在这一日正式开始孕育。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