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姬兰的建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姬兰的建议
武阳殿外,聂隐娘,赵申,乐胜,以及二十多个甲士已经苦苦等候两个多小时了。
今日的武阳殿已经迎来大燕国真正的主人燕王喜,再也不像以前,是只要报上姓名,就可以随便进去的地方了。自从王亮进去之后,这些人就开始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王亮能够说服燕王喜,答应派兵南下。
时近中午,他们终于看到王亮迈着四方步,乐呵呵的走出来。
“恭喜乐胜将军!”王亮径直走到乐胜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干,不要辱没了你先祖乐毅上将军的威名。”
“太子殿下,喜从何来?”乐胜糊涂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府侍卫首领,哪里是什么将军。
“我已经向大王举荐,由你担任副将之职,大王的命令很快就会来了!”
“什么,副将?”乐胜大喜,连忙跪倒在地:“太子殿下的知遇之恩,乐胜定当肝脑涂地以报!”
王亮说道:“不用报答我,只要你多杀几个秦军,解了新郑之围,就算是对大燕国最好的报答。”
赵申一听,也是大喜:“太子殿下,这么说,大王答应燕赵联合抗秦了?”
“本太子出马,还不手到擒来?”王亮表情很轻浮,一点也不像一个太子:“大王已经下令,由秦平任将军,乐胜任副将,统兵八万,不日即将南下。赵申壮士,也恭喜你,你也可以带着你的人马返回赵国了。”
一句话,令赵申以及赵申身后的十几个甲士脸上都出现了喜色。他们都是赵国人,家里都有妻儿老小,要是真的长期在燕国停留,家人可怎么办啊?
王亮把自己如何说服燕王喜的事情简单的对大家说了一下,然后脸上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对聂隐娘说道:“隐娘,别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哦?”王亮答应聂隐娘的事情已经办到了,那么聂隐娘也应该履行诺言,爬上王亮的热炕头报答王亮了。
“大王的军队已经进入赵国了吗,这么快,我怎么不知道?”聂隐娘装糊涂,故意拖延时间。
“秦平将军正在殿内和大王是商量派兵细节,一会儿就会出来,不信你可以问问他。”想耍赖,没那么容易。
正说着,将军秦平急匆匆从大殿内走出来,看到王亮之后深施一礼:“太子殿下,秦平这就去大营点兵,不知殿下还有什么嘱托?”
“没什么了,好好干,多杀几个敌人,不要辱没了你的先祖秦开的威名!”王亮不懂带兵打仗,因此嘱咐秦平的话和祝福乐胜的话一模一样。然后王亮指了指乐胜说道:“乐胜将军虽为名门之后,但是并没有领兵杀敌的经验,请秦将军多多指点。”
王亮这句话有一层更深的含义:乐胜是我太子丹的人,你可不要欺负他!
“原来是上将军的后人,秦平以前不知,多有得罪,还望海涵。”乐胜以前是武阳殿侍卫长,秦平经常见到。
“乐胜定以将军大人马首是瞻,冲锋陷阵,再所不辞!”
乐胜的祖父乐毅曾经在燕昭王时期率五**队攻打齐国,险些把强大的齐国给灭了,创造了燕国最辉煌的一段历史。而秦平的祖父秦开,在燕惠王时期率领燕军北击东胡,拓地千里,令东胡不敢南下牧马,其丰功伟绩足可以和乐毅相媲美。
两个名将之后目光碰到一起,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自信和坚强,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
“乐将军,你和秦将军去军营,熟悉一下军营里的情况吧。”王亮登上马车:“本太子累了,要回府休息!”
王亮早晨离开的时候,走的是太子府后门,回来的时候,走的是前门。
马车刚刚抵达前门附近,王亮就看到大门外聚拢了数百人。这些人有的拿着武器,面目狰狞,有的半闭双眼,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还有一些人坐在马车里闭目养神,旁边的随从手里捧着大大小小的礼盒。
这就是要给我送礼的达官贵人,以及那些想要在我这里吃白饭的食客们啊!
对于这些投机钻营的人,王亮打心眼里瞧不起,于是连忙命令掉转车头,打算从后门溜进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眼尖的人看到王亮的马车,立刻蜂拥而至。这些人大声呼喊着太子殿下,目光中全是殷切之情。
“让开,让开,太子殿下外出归来,一定很累了,先让殿下歇息。”老管家胡廉带着一队甲士分开众人,护送王亮走进大门:“殿下,门外这些人……”
“除了那些想要在我这里就食的人之外,都让他们进来吧。”别的人都拿着礼品,不要白不要。
“这……”胡廉面露为难之色:“那些人都是下都的名士,其他人花费重金礼聘都请不到,如果殿下拒绝他们进入,恐怕有损殿下礼贤下士的威名。”
“哼,他们也是名士吗?真正的名士会死皮赖脸的送上门来吗?”王亮不耐烦的摆摆手:“本太子刚刚归来,府内存粮几何,能够让他们吃几天?”
王亮说的是事情,破败的太子府正在修缮中,已经养了七八百人了,可是目前仓库里面只有昨日三王子姬拎送来的一百石粮食。虽然目前还有一些金钱可以购买粮食,但是一下子增加几百口,甚至上千口人吃饭,的确不好应付。

胡廉点点头,转身去招呼那些带着礼品的人进来。
不一会儿功夫,大约进来了四五十个人,这些人都是下都城的商人,世家和官吏。他们无一不携带着大批礼品,见到王亮之后都是马屁纵横,拍得王亮笑得合不拢嘴。简单看了一下礼单,还真不少,足够太子府三百多个丫鬟杂役和五百多名甲士生活好半年多了。
好不容易把这些人打发走,王亮正在吃饭的时候,姬兰就兴冲冲的跑进来:“大哥,大哥,我们什么时候出城玩啊?”
和第一次见到姬兰一样,她穿了一套武装,腰间挂着宝剑,手里提着马鞭。
“兰兰,大哥刚刚回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没空出去玩。”王亮微笑,示意姬兰坐下来陪自己一起吃饭。
姬兰也不客气,在王亮下首一座,抄起木瓢从酒缸里面舀出一瓢酒,咕噜咕噜喝了个精光:“大哥,你什么地方都可以不去,但是有一个地方,你必须去。”姬兰又舀了一瓢水酒:“否则的话,你连酒都没得喝。”
“哦?还有这样的地方,莫非是专门产酒的?”王亮很不习惯这种用木瓢直接就着酒缸喝酒的方法,也不喜欢喝这种寡淡无味的酒。不但如此,王亮对于太子府的厨师也是一肚子意见。明明是上好的猪肘子,煮出来竟然除了盐味之外什么味道都没有。简直是糟蹋粮食啊,还厨师呢,用白水咸盐煮东西,谁不会啊!
“就是你的封地啊!”姬兰咕噜咕噜又喝了一瓢酒:“大哥离去四年,封地内的税赋一直没有收取。估计,那里的粮食已经堆积成山了。哈哈,有了这些粮食,你想喝多少酒,就喝多少酒。想让多少人到你这里来就食,就让多少人到你这里来就食。”
对呀!王亮眼睛一亮。刚才自己还为如何养活太子府内的千把人发愁呢,怎么没有想到自己是一个有封地的太子?太子丹食邑一千户,那可是七八千人,十万亩地啊。
燕国实行井田制,按照井字划分,外面的的八块地方属于私有地,称之为亩,分别由八户人家耕种,生产出来的粮食归个人所有。中间一块是公有地,称之为田,由八户人家一起耕种,生产出来的粮食交公。也就是说,燕国的农业税率是九分之一。
古代地广人稀,每户人家至少要耕种一百亩地,九分之一可是有一万来亩耕地呢。万亩耕地,连续耕作四年,会有多少粮食?难怪姬丹贵为太子,他的老爹燕王喜都不给他一些零花钱呢。有这一千户食邑,再加上别人送的礼品,足可以让他养活几千人了。
王亮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到:“兰兰说的有理,我们吃完饭,马上就去丹地收租子去。”
“太好了!”姬兰高兴地跳起老高:“大哥,我们还是像上次那样,化装成无业游民吗?哈哈哈,想一想上一次那个老农看你太可怜了,还施舍给你一个地瓜吃,真是笑死人了,哈哈!”
化装成无业游民,这不成了微服私访了吗?
王亮也被这个新奇的提议感染了,兴奋的说道:“无业游民有什么好玩的,我们这一次化装成商人,采购山里的皮货怎么样?我做商人,你做商人的侍女,带上几个甲士,两辆马车,看看我封地内的人还能不能认出我来?”
“不好,不好,我不做你的侍女。”姬兰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侍女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不好玩。我要做……做你的夫人!”
(在写这一章之前,先说一下古代的田亩制度。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曾经说过,春秋战国时期以百步为一亩。秦国则在商鞅变法之后,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百步到底多大呢?本人实地丈量了一下。本人一米七二,一百步大约五十米。假设古人身高矮一些,一百步也就是四十米。那么四十米乘以四十米,就是一千六百平方米。本人觉得很奇怪,因为王立群接着说古代的亩比现代的亩小。不对呀?现在的一亩地不过六百六十六平米,按照大亩计算,也不过是一千平米。
秦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也就是说至少是一万平米,相当于现在的十大亩。
古人以户为单位,每户耕种土地面积少则几十亩,多则几百亩。我很困惑,以他们简陋的生产工具,如何能耕种如此大面积的土地?思来想去,或许他们耕种的土地大多不翻,不灌溉,甚至不除草。也就是说,大多数土地是随便挖几个坑,洒几把种子,然后靠天吃饭,能收多少就算多少。
因此,古代亩产七八十斤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据文献记载,战国时代,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29.07亩,大概两百平米。
因此本书对田亩进行了模糊处理,大概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各位读者中的博学高士,如果发现错误,请在书评区留言,我定当改正。)
+++++++++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