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废墟的真实见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中国对战局的形势有几种看法,认为中**队已具有击退日军的实力,可以击败日本的军事进攻,赢得军事上的胜利。
认为中日战争的结果将导致中国亡国。
中日战争成为持久战后,最终将引发外国的武装干涉介入,中国在外国的帮助下最终战胜日本。
中日战争成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后,日本也难于忍受长期的消耗战,所以日本不能灭亡中国,不得不与中国进行停战和谈。
而中国也应该积极响应和谈,尽快结束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破坏性巨大的战争,减少中国国力的损失。
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并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
为此抛弃过去的教条,同时部分发动群众的抗日热情,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
同时跳出城市防御的桎梏,将防御作战推进到抗日外围的广阔战场。
中**队顽强有效的抵抗,让日军南路沿江攻击武汉的计划被迫推迟。
在久攻不下中**队正面阵地后,冈村宁次以赌徒式的冒险,令日军第106师团利用中**队防线上的缝隙,仅携带6天口粮,孤军深入后方,试图偷袭中**队后路。
然而日军的动向仅一天即被中**队第4军发现。
这支在北伐中于丁泗桥战役一战成名的“铁军”迅速缠住日军。此时的薛岳正调动部队刚刚包围日军第27军。
当发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之后,薛岳迅速放弃日军第27军,转而攻击更加孤立的第106师团。
先斩后奏,在尚未获得武汉军委会批准时迅速调集重兵包围第106师团,并再次未经蒋介石批准,动用蒋介石部署在庐山做敌后游击之用的第66军断绝日军后路。
当身在九江的冈村宁次从空军侦察中发现薛岳的部署意图时,日军第106师团已经陷入10万中国大军的合围之中。
由于四周的山中都是敌人,子弹从四面八方飞过来。
“战友们大部分都受伤,也有些因为饥饿和疲惫而倒下来。
死在水沟的战友们,他们的脸色都变成茶色而浮肿,白花花的蛆虫从他们的鼻孔和嘴巴掉下来。
一连几天都没吃东西,只能从漂浮着同伴尸体的水沟里舀脏水喝,活着的人也都快变成了鬼。
我也觉得我的死期到了。
对着天上的月亮,我放声大哭。”
此文摘自日军原师团的一个幸存者的自述。
双方在小金山,万家岭,张古山,箭炉苏一带连续激战,阵地几度易手。
此时,薛岳调遣的各部队已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合围之势已成。
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上下,朝野内外和国际社会。而日军整整一个师团几遭灭顶之灾,在历史上从未有过。
106师团遭此歼灭性打击,已彻底失去战斗能力,即在南浔路北段担任守备任务,进行休整补充,原定与101师团进攻南昌的任务被迫取消。
二.
特工的锄奸刺杀行动不同于炮火连天的正面战场上的拼死搏杀,很多都是面对面进行的,所用的手段也多为近距离枪击,刀刺,搏击等,场面血腥。

更何况刺杀的对象有的是以前的同事,朋友,行动队员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以华制华”伎俩的日本人却躲在幕后遥控指挥。
沦陷区军统特工人员纷纷要求在制裁汉奸的同时,诛杀日本人。
首先军统上海区制定了一个方案,以身着军服的日本人为格杀对象,无论军阶高低,职务大小,无须申报,得手就当场干掉,执行地点以日占区及其势力范围之内为限。
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
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夹击日军的有利战略态势。
可以想见,如果只有正面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一线作战,并可以充分利用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资源。
实现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
这样,中国抗战的进程和结局就殊难预料,不堪设想。
不管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完全的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开始上升为主战场。
由于敌后战场所进行的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因而敌后战场军民是中国坚持持久抗战的台柱子,争取胜利的生力军。
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先后进行了淞沪,忻口,徐州和武汉四次大规模战略性会战,歼灭日军25万余人。
这对于粉碎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迫使日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起了决定性作用。
敌后战场的开辟,形成了独当一面的战略格局,打乱了侵华日军作战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变战略内线为战略外线,变被动为主动,变战略被包围为战略反包围,形成敌后与正面两个战场夹击日军的有利战略态势。
可以想见,如果只有正面一个战场,那么日军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集中全力于一线作战,并可以充分利用占领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其“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图谋。
这样,中国抗战的进程和结局就殊难预料,不堪设想。
藏身于城市的废墟中,抗日战争造就的僵硬的,破败的,死的城市废墟。
战争造就的对生有着强烈**的,悲怆的,活的人,饱受着饥饿的折磨和各种羞辱,整日处在死亡的威胁下,无论是饱经战火的城廓街区还是面目全非的码头车站。
还有那些饱受战争创伤的学校,医院,孤儿院和图书馆。
陈颖弘和谢雨姗离开面目全非的码头,穿行在其间,尽管满目“废墟”,甚至让人感到悲愤,悲伤与凄凉。
但是如果真正站在城市历史的阶梯上,俯视这些战争“废墟”,就可以意识到,正是这些战争“废墟”将会成为中华儿女抗日历史的真实见证。
也正是这些城市战争“废墟”足以见证中国抵御外侮,争取民族解放而迈向独立自主,自强崛起至伟大的历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