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愤怒的江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朝天门。
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
因此门随东逝长江,面朝天子帝都南京,旧时曾于此恭迎钦差,跪接圣旨,故名曰:“朝天门”。
水上门户朝天门码头,襟带两江,壁垒三面,气势磅礴。
陡峭的石壁上,两排石阶,比肩而降,直抵江面。
重庆宜昌间为扬子江之上游,两岸俱山,大部均在江峡之中。
陵江水绿,扬子江水黄,两水相交于朝天门。
每当初夏仲秋,碧绿的嘉陵江水与褐黄色的扬子水激流撞击,漩涡滚滚,清浊分明,形成“夹马水”风景,其势如野马分鬃,十分壮观。
右侧长江容嘉陵江水后,声势益发浩荡,穿三峡,通江汉,一泻千里,便更加气势恢弘地滚滚东流而去,朝天门扼于黄金水道要冲,来往于江面的客船,货轮左右穿梭。
朝天门为重庆沿江九门之一,
细雨时断时落,天空仍被灰色的云层笼罩,雾气越来越重,风云乍起,一团团的在江面上袭开来去。
此刻的朝天门码头因为战争常有空袭的原因,显得而异常空旷。
从江上的轮船折射出或黄或红的灯光,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从心里打着哆嗦。
在这里的轮船上俯看却是两江汇流,纵览沿江风光的绝佳去处。
在轮渡汽笛声中,伴着江上清风,绿波荡漾,水影霓虹之处,一片绚烂。
人流入船,即被码头五彩灯光吸引。
沉浸在这美丽的景色中,比起那多年前更是美妙无比!
陈颖弘的出征前思绪随着光艳飞舞,山水相接的朝天门码头给予她的梦,永远朦胧而遥远。
但所面临的现实就如这座“出门就爬坡,行路即上坎”的山城一样,又永远都是那么的轮廓清晰。
陈颖弘没有让亲人,朋友送行,她是打前站的,为了不暴露目标,只有一个军统的小姐妹谢雨姗扮作丫环与她随行。
为的是对她有个照应,
青绿环绕的长江两岸峭壁如削,挺拔雄伟,气势磅礡,水势湍急,浪花不停地拍打着船舷,发出美妙的回声。
在甲板上近看峡中的峭壁高峰绵延,激流滚滚。
江水一会儿奔腾澎湃,浪如雷鸣。
一会儿又如纯贞少女安静温柔,像微微拨动的琴弦。
突然,万瀑悬空,砰然万里,而后又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旋涡。
仿佛长江也在沉思,在低吟,在高唱,在咆哮,那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日颂歌。
她站在船舷边,望见迎面驶过来的船上飞舞着的外国旗时,禁不住一股愤怒的热流从心头涌起。
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外国的侵略者从中国,从长江上赶出去!
从此以后,这一理想就深深地刻印在她的心中。

远眺江面,享受一望无际的视野,感受其壮阔,陡然她深信国人的心胸也会更豁然开朗宽广,坚毅刚强。
二.
在谢雨姗的多次催促下,陈颖弘才依依不舍地跟随她回到舱内,这时外面仿佛渐渐也完全静了下来。
她打开了床边的台灯,拿起一叠机密资料仔细阅读起来。
“梅”,“兰”,“竹”,“松”四个机关。
这四个特务机关,是日本帝国主义大本营参谋部培植已久之特务机关。
“梅”机关一九三九年初设于上海虹口区北四川路永乐坊内,创始人影佐祯昭,是日帝对华特务工作重要指挥机关之一。
以上海为中心,活动于华中一带。
其主要任务是协助汪伪组织政权。
其主要成员均属日本陆,海军军官,约数十余人。
“兰”机关以和知少将为首,活动于华南一带,以广西李宗仁,白崇禧部下为活动策反对象。
“竹”机关以柴山兼四郎中将为首,活动于华北一带,主要以吴佩孚等华北军阀残余为活动对象。
目前,除“梅”机关因扶植汪逆精卫组成汪伪傀儡政权活动有效而继续存在外,其他三个机关因无收获而相继撤销。
由熊谷大佐负责,设于本市狄恩威路。
上海特高课机关设于地丰路大西路口之“大理石大厦”,为上海日本陆军部之前身,机关长为三浦大尉。
现为野村大尉。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士群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
他很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日本主子的青睐和器重。
为了打开特务活动的局面,李士群拉拢他原先的顶头上司丁默村下水。
李士群,丁默村的合伙,对于特务组织的最后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在日本特务机关的授意下,丁,李与汪合流,把特工组织改为汪伪的特工总部。
机构设在由日本特务三浦大尉亲自选定的极司菲尔路76号。
在汪伪召开的国民党六.一中全会上,正式决定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
从此,“76号”便成为汪伪集团的汉奸政客和特务活动的主要基地,成为日伪屠杀**人和抗日进步人士的魔窟。
仅一年多时间里,汪伪“76号”特务在租界内制造了各种各样的狙击战,死伤人数竟达44人。
使留沪秘密特工组织遭受很大打击。
其次,“76号”对上海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实行血腥镇压,对抗日爱国人士进行残酷迫害,对无辜民众的杀戮,最为惨烈的,莫过于中央储备银行的“银行血案”。
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了,她合上资料,把它们收好。
虽然名单还未交到她的手里,但对手已经确定,那就是“梅”机关和汪伪“76号”特务李士群,丁默村之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