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6(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美好时刻,罗游想找个人来分享,扭头一看,胡惠萍眯着眼睛肃立着,依然专注、虔诚的对着初升的太阳,他怕亵渎了她,再回到梦幻世界中。
看完日出,感受了一回生命的伟大,大家默默无声,随便吃了一点昨天预备的饼干、面包,打算下山。
山坡很陡,没有45°也有30°,自行车如同离弦之箭,一下就冲了下去,耳边呼呼风响,罗游有点担心,试试刹车,不很紧,心攸地一缩,车手微微摆了摆,赶紧扶正。
昨晚知道是上山,没想过有这么陡,自行车有点控制不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要命的是,不断有转弯,而且是连续的转弯,就象在暗礁丛中航行的轮船,过了一关又还有一关。
高中时罗游经常载东西练就了熟练的车技和过硬的脚力,问题是刹车不好,而持续的下坡也没给人一个缓和机会,摇摇摆摆的对付了20多米,在一个急转弯中突然失灵!
罗游拼命抓刹,一点也不起作用,改为急速调头,在巨大的惯性面前,一切抗拒都是无能为力,自行车“啪”的一声摔倒在路旁。
下面是几为垂直的几十米深的山涧,他要连人带车摔下去了!
好在坡上密密麻麻的生有很多碗口粗的树,拦住了他,一倒下去脖子后面顶在树上,痛得要失去知觉。
他的思维一片空白,想到不能让同学看轻,挣扎着爬了起来。
林波正好在后面,赶紧停下,见罗游已经站起,帮忙扶起车,关切的问:“摔伤了吗?”
罗游轻轻笑了笑:“没事。”
“还能骑吗?”
罗游试试自行车,没有损坏,心中一喜,跨上去,这回吸取教训,用脚协助刹车,看到危险处就蹬地,“刹刹刹”,急刹车,“嚓嚓嚓”,真的擦停了。
到了山岰上的平台,全班集中,点人数,只有罗游受了点轻伤,班长的心思放在他载的校花身上,这点小事没有表态。
林波笑着对罗游说:“你这是双保险刹车。”
“嗯。”
老四在旁,接上话:“你要是穿皮鞋就有得受了。”
老五打量老四一眼,穿着皮鞋,再扫一眼,大部分同学穿皮鞋,他想:我是布衣,穿布鞋有什么所谓?
林波说:“皮鞋的底是生胶,更耐擦。”
老四笑嘻嘻的说:“老林,拿你的皮鞋试试?”
“你的是名牌,用你的试更有效果。”
罗游小心翼翼的避免让胡惠萍知道,没想到同学们过来关心的问这问那,露了馅,包不住了,灵机一动,想试试她的反应,有意往旁边走了二步,大声的对老六说:“真倒霉,急转弯刹车失灵。”
“没摔着就好了。”
“有点痛啊。”说完,笑了起来,他看见目标很注意的听,心里乐开了花,好象不那么痛了。
这一笑唤醒了思维,这才注意到女生半数有人载,剩下的也骑着崭新的自行车。
班长看了路标,转变处有个寺庙,下边没有风景了,提议进去看看,寺庙旁边还有一个景物,有的同学先看寺庙,有的同学先看景物,二处都有小景点可供逗留,同学们三三俩俩站在一起,小声的评论着。
这时游人渐多,他们上山首先到这二个景点看,几分钟时间里进来的人比班上的总人数还多,不经意间同学们分散了,下到山麓,老五身边只有老七。
老七问:“你认得路吗?”
“认得,”老五以为只有几个拐弯,不在话下,就差没有说出来:“大学生了,还会记不住?”
老七听他这么说,放心的跟着,山脚是八车道,走了一刻钟,拐弯,过涵洞,转入六车道,再一个三叉路口拐弯,都没错。
往前走一会,右边一个T型路口,本要拐弯,进入二车道,老五觉得那条路小,不象来路,笔直向前走。
走了十几分钟,老五觉得不对,问人,别人往后一指,老七也觉得不对劲,折回来,到了第一个三叉路口,老五看没路可走了,硬着头皮冲过去。
这条路更对不上号,路旁有一排排的芭蕉树,先前哪里见过?
老五停下,自言自语:“不对,我记得不是这里。”
老七急促的问:“你,你记不记得?”
老五连续走错路,仅有的一点信心也没了,见七弟责备,无可奈何的说:“好象不是这里。”

老七不忿,亲自问人,连问了二小群人都说不知,第三群是民工,往来路一指,二人都不相信,再等一会,来了个胸前别有钢笔的青年人,对方微笑着指了指,才确信要走回去。
老七知道现在不是埋怨老五的时候,关健是找到回校的路,再赌气也要同舟共济,若是失散了人单路不熟更不好办,就气鼓鼓的不再说话,老五知道对方心情不好,不敢说什么。
走,走啊走,走啊走,越走越糊涂,越糊涂越走,越走越满头雾水,越满头雾水越走……
两人这一着急,额头上都冒出了汗,都是眼镜先生,没有带纸,随便擦一擦,又全身紧张的注视着路面,努力搜寻来时的一点可怜记忆。
那几颗稀稀疏疏的凤凰树啊,你们在哪里?那条弯了的槐树,那条驼背了的槐树,你又在哪里?
老五先前说话太满了,明显有错,这会只好“退居二线”,老七抢到领导权,逢人就问,谁知有些人不懂装懂,乱指一气,有时问到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不知相信哪个好。
老五以前问路有经验,问两个完全不识的人,若两人说的方向一致,说明正确,没骗人,但这时转了几次,自己也搞懵了,象只没头的苍蝇,把路人都当作救星,根本不考虑对错,转来转去,转去转来,那条路不知走了十几次。
老五越骑越没信心,渐渐放弃了,“算了,不去想它了,”这么一来反倒有了主意:“老七,我们回头走,从体育馆那边走回去。”
“你认得路?”
“应该认得。”他不敢再肯定的说。
老七一听就上火:“不要说了,人家……人家不会……不会相信……你的了。”
太阳漫漫逼近天空中心,路边的树影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仿佛在嘲笑这两个热锅上的蚂蚁,怎么还没找到合适的路。
走着走着,老五见一个T形路口有人骑自行车出来,想到那条路还未走过,现在摸着石头过河,怎么也要试一试,走过去问路边的店主,得到肯定回答,兴奋的向七弟一招手。
老七不相信,再去问,这里就一间店,老七问的还是那个人,他见两人是同伙的,这个问了另一个还要问,加上老七激动起来结结巴巴,不耐烦的指了指,转身不理,老七吃了一个闭门羹,半信半疑跟着。
走了一段路,老五看到一颗弯曲了的槐树,高兴得要哭,很想拥抱它,刚慢下来,老七在背后催促:“你……你又想搞……搞什么花样?”
老五一怔,快点走吧,虽说是周末,学校食堂延迟半小时关门,但再不抓紧就没午饭吃了。
老七很气愤,一进宿舍就示威似的说:“我跟一个……个冒失鬼一……一块走,多走了三……三……个小时冤枉路。”
“我们更晦气,走到郊区,从火葬场那边转回来。”老六接上话,敢情他们从三叉路口一直往前走。
“你……你们回来多长时间了?”
“刚刚回来。”
“你们有几个人?”老五想再搭上几个,好为自己开脱。
“十来个。”
“老七,你看,又不是只我们走错。”
“混帐王八糕子,你以为人家……人家……以后还相信你吗?”
老五想说“不信拉倒”,话到嘴边咽了回去。
大家赶紧去打饭,一放松,肚子“咕咕”叫,早晨三个人分吃一条烤面包,烤面包是膨胀起来的,捏瘪了才一点点,整条给一个人吃还不够,刚才把注意力放到赶路上,都没感到肚饿。
终于告一段落了,这个教训好深刻,谁叫去的时候个个嘻嘻哈哈,以为有人带着,没去记路呢?
不过,新的麻烦事又来了:用的东西都是高档的,超支,每人还要补交15元,大家闷在心里,老六说:“我不去怕吃亏,没想到去了更吃亏。”
老五由衷的说:“还是老大厉害,有先见之明。”
谁知老大并不领情:“你就知道大包一毛五一个。”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嘴当然吐不出象牙,狗嘴可以吐出黄牙。”
老五给噎得说不出,人家拿自己的牙齿开涮,想凶狠的反击,没发现他的生理弱点,只好作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