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帝闲想(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来出手的条件还是那句老话:“传我佛教于九州。”玉帝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立时答应不迭。本以为如来一定会大开金口,要地天昏地暗,谁知还是那个与师尊一样的条件,这老光头不是老糊涂了吧?玉帝强压心中的笑意,飞快地在那张很简单的条约上盖上了他的玉玺。如来一直保持着微笑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更美丽的笑容。
自老君答应以来,佛教不过只传到了九州以西古称西域的荒蛮小国。由那些小国向东横艮着万里大漠,在封神之前,这里本是富饶的平原,区区数百年,又怎能会变成了沙漠?如果说那老子没有搞鬼,真的连鬼也不会信吧?的确,老君是用了一点心计,那西域之地虽是人口不多,却是众国林立,老君为了九州之地繁荣昌盛,不断让他们自相残杀,国力疲乏,自是无力东进,可从佛教传入以后,楼兰帝国日趋强盛,差点统一了西域各国。眼见那美梦指日可待,却因人口剧增开垦过度,造成了气候渐旱,农业之国变成了草原游牧之地,再过百年,草原又成了绿洲,后来大片的沙漠终于成为西域的主要地貌,形成了阻碍佛教东传的天然屏障。对于此,如来的确无话可说,暗自郁闷。
在封神大战中,如来可是精兵尽出,那些圣佛为了佛教传扬,不惜重入红尘,大开杀戒。更有无数古佛因此涅盤,化为一堆堆舍利。这是他们用血换来的契约,绝不能因那老子几番施为就付之东流。所以玉帝求援,如来依旧重申前约。只不过在正文之后附加了一条:由佛弟子托生中土,后去取经。也不知那玉帝得意忘形之下看见没有,待玉帝几乎偷笑着从大雷音寺起驾回天后,如来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吾大计成矣!”
佛教终于传入中土,那时只是癣疥之疾,自是无人重视,玉帝终日歌舞升平,哪有闲心去过问此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天下大乱,西域各国纷纷入土中原,佛教逐渐传播开来;到了大唐初年,那佛教弟子金蝉子托生中土,西行取经后东归大唐。佛教大盛,终于取代了道教,成了天下正统,形成了佛盛道衰的局面。玉帝这才体会到了如来用心险恶之处,那些养尊处优的道家弟子有的沦为看相算命的术士,有的四处云游,实则成了讨饭的乞丐。更有那无气节的弟子干脆落去了三千烦恼丝,去做个衣食无忧的和尚。一时之间,三清庙前行人稀少,香烟几尽断绝.
玉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天宫的龙椅如坐针毡,也不管老君再三禁令,用心光遥感传了不知多少遍讯息,只待老君有所指示;也不知做了多少不灵的好梦,老君只不为所动,玉帝心中的那最后一丝幻想终于破灭,绝望的玉帝开始怀疑老君是否还是那当年一手建立了道教天上帝国的师尊,是否也和那些现存的仙人一样连自己是谁都忘了。就算妖猴之事是对自己的考验,他老人家不闻不问也就罢了,可这是涉及道教生死存亡的根本大事,关系他老人家的一切的一切,他怎能……终于有一天,那白鹤童子手持老君的密函出现在他面前。小小的仙童是那么的可爱,熟悉的字迹是那么的亲切。即使上面只有四个大字“听天由命”。也让玉帝心花怒放,这才知道他老人家早有安排,当下放心去听御乐仙班新排的小曲去了。

你想那老君乃古往今来空前绝后的人物,又怎能把天界大事托付于如此的玉帝?虽说这玉帝是老君的大弟子,可他那身修为连兜率宫中的白鹤小童也不如,说到底只不过是他入门较早罢了,就算如此,天界大事怎是这玉帝可以完全自理的,门下其他弟子虽是不服,但老君把无数法宝与了玉帝夫妇二人,摆明了谁不服可以试试的态度。众弟子怎能不知深浅?心下虽有不愿,看了老君面子俱是俯首称臣,然后散往仙山修炼,自去笑傲烟霞,不问世事了。玉帝也知自己根基浅薄,所以为帝以来,排除异己,任人唯亲,把偌大天庭变成了家天下,这才有了君临天上的真正感觉,当然是指王母不在眼前的时候。
那女人就是一只母老虎”(这里引用了玉帝在凡间当凡人时为他带来惨痛教训的一句话)。当年身为凡人,玉帝空有万金家产,只是无后,那王氏拼命涂脂抹粉也遮不住慢慢爬上来的皱纹。年已四十有多的玉帝实在忍不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人教训,好不容易壮了虎胆向那王氏小心翼翼地说起纳妾一事,甚至说出了只要一有了香火就把那小妾赶出家门的美满建议,并且拿出了精心构思、才华横溢、感情饱满的保证书恭恭敬敬地呈在王氏面前,第一次非常自信她一定首肯时,果然那王氏微笑着说:“好啊,不过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玉帝感动地不由涕泪俱下,口中更是答应不迭。“那就是——我要先把你阉了!”说着,竟真的拿出了一把寒光四射的小刀,在玉帝面前晃了一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