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僰人与徐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幽瞳此刻已经回到了卧房,他一头倒在床上就不想再起来了。不知怎的,今夜的雾格外的重,道路似乎也变得特别的狭窄。幽瞳这一路开的特别的小心,幸亏这一路没有什么岔道,不然幽瞳真怕会迷路。整体的感觉就像是在穿越一个隧道,眼前只有白白的光,其他的什么也看不到了,晃的幽瞳的眼睛直想流泪。更可怕的是幽瞳还隐约听见了奇怪的歌声,歌声很低沉,好象是一种少数民谣,又好象是一种祭祀用的歌,让人听着不寒而立!幽瞳拿出了那个小铃铛,他出神的望着它,就在回来的路上它突然间发出红色的光芒,并且发出悦耳的响铃声。要知道先前他怎么摇都没有发出一点响声啊!幽瞳双手托起这个奇怪的小铃铛。仔细的观察着,幽瞳还能感受到铃铛身上的余热,虽然铃铛现在已经不在发光和发出声响了,但它还是很热,幽瞳揉了揉疼痛的双眼,今天他的双眼格外的疼,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幽瞳的心里开始动摇了!莫非这个世界真的会有鬼神?
在本市的东郊机场,一架客机刚刚抵达本市,人们陆续的走出机舱。在人群中有一个男子显得很与众不同,他的气质很脱俗,身高大约一米七,穿着一身中华立领,小平头,一副精致的墨镜更突显出他的英气。他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下了飞机就匆忙的钻进了车里。
“师傅,去绿园小区。”
一个小时后,这个神秘人出现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的光线不是很充足,很昏暗!神秘人从皮箱里拿出了一台天文望远镜,将其架在窗前,神秘人把镜头对准了楼下二楼的窗子,神秘人将幕布似的窗帘又好好的拉了拉,就开始调整焦距了,镜像渐渐清晰起来,镜头里出现了一个穿着警服的中年人,中年人正全神贯注的阅读着什么,神秘人又将镜头对准了文章的标题从新调整了焦距,镜头里立刻出现了醒目的打字“僰人悬棺的传说”。
幽瞳今天没有去局里,他一大早就爬起来翻看那些资料,今天幽瞳看的特别的认真,竟然没有对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感觉到厌烦,他轻轻的抚摩着纸张,想象着依萍正扶案专心翻阅资料的样子,幽瞳陶醉了,这回幽瞳不会漏掉一个文字,他一定要查出依萍到底和悬棺有什么关系,依萍又为什么要找这些资料,想到这里幽瞳的目光更加坚定了,他又迅速的把目光移到了文章的标题上“僰人悬棺的传说”。
在今天珙县麻塘坝的悬岩峭壁上,挂着许多悬棺,周边画着许多岩画。远远望去,象一队队的船儿,航行在云海之中,奔向远方。这些悬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棺木和岩画,记载了一个民族——僰族兴衰、消失的千古之谜,引来国内外许多历史学家前来和游人的观赏与遐思,也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长江之头的宜宾,古称僰道,是僰族人民聚居的地方。相传,周武王伐纣,托塔天王李靖和儿子们帮助周武王夺天下,率领的兵将,全是英勇善战的僰族青年。周武王灭了纣后,论功行赏,将僰族青年将军哈段藤,晋封为僰侯,赐地三千里于川南,哈段藤就在川南的长江之头,建立起了古僰侯国。
僰侯与哪吒在讨纣的战斗中结成了生死之交,成了异姓兄弟。哪吒因不愿受封,回到僰侯国所在地的翠屏山哪吒庙,由清修肉身成圣,玉皇大帝封为中坛元帅,司降魔镇妖之职,为僰侯国保平安、祈丰收作了许许多多事。哈段藤每月十五都要到翠屏山去拜望哪吒,在家中供奉了哪吒生牌神位,早晚三柱香,从不间断。
那时,僰侯国十分兴旺,僰族人靠山打猎,靠水下河捕鱼,在平坝的种植庄稼,住在丘陵的栽果树、种桑麻。那时候在南广的荔枝园种植的荔枝已闻名全国,出去求学的僰僮、做生意的商人遍及中原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河依旧人易老,僰侯哈段藤死后,由儿子继任僰侯国国主,儿子死后,由孙子继任。随着儿孙们分家,各占一方为酋长、都长,僰侯国分裂了。而在南边的另一个民族——东爨乌蛮(僚)人却越来越兴旺,乘机把僰人赶到了贫瘠的山上。
被赶到穷乡僻壤的僰人越来越穷,经常遭到旱灾、洪水、瘟疫以及被其他民族的掠夺,人口牲畜怎么也发展不起来,部落也越来越衰败。
却说金沙江边打渔村中的哈渔郎,因有龙女照顾,生活得无忧无虑,渔郎的父亲活到一百二十岁才离开了世。老人临死前对儿子、孙子、重孙们说:“别忘了我们是僰人,别忘了太子爷的恩情。”就含笑离开了人世。哈渔郎当时已是近百岁老人,就把僰国的兴衰故事,告诉了儿孙们,希望儿孙们能使僰人兴旺起来,别忘了祖训。
哈鲟夫妇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名哈旦、儿于叫哈辰、小女儿名哈芳。哈旦已娶妻生子,哈辰、哈芳年纪虽然不大,但已长得五大三粗,在龙婆婆敖慧兰的调教下,入水如履平地,钻地能到鬼域,上天能御风驾云。三人听了爷爷所讲,决心要把僰族兴旺起来,商量了一阵,三人便把自已的打算告诉了龙婆婆与爷爷。哈渔郎当然希望儿孙们能去帮助族人,龙婆婆见丈夫支持,不好反对,想了想对三人说:“你们去可以,不过先得到翠屏山哪吒庙去问问你们的太子爷,他说可以去,你们就去,他说不能去就不去如何?”
哈旦、哈辰、哈芳三人得到祖母允许,立即赶到翠屏山,在哪吒金身前焚香祷告,三柱香后,空中飞下一张黄色灵符样的纸条,飘到哈旦面前。哈旦展开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速到上罗坝救族人,复国欲建九丝城”。
兄妹三人见太子爷有明示,立即驾起祥云到上罗坝,只见僚人的大都都孟平正领着几千乌蛮兵,把居住在坝中的僰人围困在村寨中,上千名僰族男女老少,如待宰的羔羊,眼睁地看着乌蛮兵牵牛、拖羊、抢粮食、掠妇女。
哈旦大怒,一声大叫:“畜牲大胆,敢欺我族人。”带着弟弟妹妹从天而降,如半天中响起一个炸雷,吓得耶些乌蛮兵心惊胆颤,那乌蛮兵的大部都被吓得从马上掉了下来。
哈旦三人如天神降临,一到地上便呼风唤雨,几千乌蛮兵被卷到一起,伏倒在地,呼喊:“天神饶命"
哈旦道:“你们以后不准再欺侮我族人,留下马匹武器,滚回去吧!若下次还敢来抢劫、掠夺,定叫你们死无葬生之地。”
几千乌蛮兵,留下无数战马、戈矛刀枪,灰溜溜地走了。
上罗坝的僰人被眼前发生的突变惊呆了,老半天还没回过神来。哈旦三人笑容可鞠地去向人群,哈卫道:“各位同胞,我名哈旦,这是二弟哈辰、三妹哈芳,我们都是僰侯哈段藤的后人。现奉了大子爷哪吒的明示,赶来解救大家。你们别呆在这里了,快去牵马,收拾武器。”
大家听这么一说,都欢呼起来,青壮的年男人都高兴地去牵马、扛刀枪,妇女们围着哈芳问长问短;老人们来到哈旦、哈辰面前,十分恭敬地跪在地上,其中最老的一个老人道:“感谢你们相救,多年以来,我们四分五裂,被外族欺凌,其原因是没有一个人能把我们团结在一起。你们是僰侯的后商,就当我们的头人吧!我们盼你们来已经盼了许多年了。”
哈辰对哈旦道:“大哥,太于爷不是说‘复国欲建九丝城’么?你就答应了他们吧!”
跪在地上的老人们一闻此言,立即俯伏在地:“我们拜见哈大王、哈二王、三公主。”其余僰人男女见状,也立即跪了一大片,高呼:“拜见哈大王、哈二王、三公主”。
哈旦见状,大声道:“都起来,我答应你们,和你们在一起,恢复我们的侯国。”众僰人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
哈旦扶起那个领头的老人问:“老人家,太子爷说的九丝城可在这里?”
老人摇了摇头道:“周围百里,没有叫九丝城的地方。不过,离这里不远有一座山,足足要九两蚕丝才能统一圈。”
哈旦闻言,一拍手道:“对了,太子爷所说的一定是这里了,我们把城修建在那山上,不就是九丝城了么?我们上去看看如何?”
经老人指点,哈旦兄妹飞到那九丝山一看,只见此山四周悬岩绝壁,只有一条独路可以上山,山顶万圆十余里,林木遮天盖地,几立于坝上,真是天生的城堡之地,只要守住那条独路,就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哈旦把这一千多僰人带到山上,竖起僰侯国大旗,开始修建九丝城。周围几百里的僰人间风而来,很快就在上罗坝洛表一带聚集了七、八万人。人多拾柴火焰高,其中还有许多建筑高手,各种艺人,九丝城很快就建好了。
哈旦打败乌蛮人大都都,在九丝城建国的消息很快传遍四方,特别使乌蛮人心惊胆颤,使朝庭驻守在戎州的总兵,州官、府官坐立不安,认为是僰人在造反,要求朝庭派兵进行围剿。
阿旦竖旗复国后,国库空空如也,带兵收复了许多被乌蛮人侵占的地方。以洛表、上罗为根据地,很快向四方扩展。
乌蛮人大都都孟平,自从被阿旦三兄妹在上罗坝吓跑以后,卧床不起,最后一命归西。临死前,对大儿孟林说:“你速去乌蒙山,求你大伯天罡星孟凡,他学道多年,法术高超,能趋虎豹蛇虫,降瘟作法……。”然后离开人世。乌蛮人大都都孟平死后,大儿子孟林接替了大都都的职位,不久带了两个亲信,马不停蹄真奔乌蒙山,找天罡星孟凡。
这乌蒙山脉莽莽苍苍,系东北——西南走向,在今天云南省的东北部和贵州省的西部,那绵绵余脉仲入四川的戎州边缘,形成了四川盆地的周边山脉和连接云贵高原的一道屏障。
孟林带着两个随从自然先从兴文、珙县境内乌蒙山余脉上山寻找天罡星孟凡。他们不辞辛苦,在那虎豹出没,蛇蜥横行的原始森林中跑了一个多月,那里没有人烟的踪影,吃尽了苦头,只好无功而返。就在下山的途中,进人一座莽苍滴翠的楠竹林前,这竹林之中潮湿阴暗,没有虎豹出入,没有怪兽呻吟,三人以为到了极乐世界,孟林叫两个仆人先进林看看。谁知两个走在前面的仆人进入竹林不到两丈,便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孟林被这惨叫声吓得毛骨悚然,只听得一声:“孽障,还不松口,佛爷可要下毒手了。”一个老和尚夹着两个小瓶,从其中一个瓶内倒出两颗药丸,放大二人口中,从另一个药瓶中倒了一些药散撒在二人的伤口上,这才拾起头来问道:“施主,你们怎往蛇虫王国来了?”
盂林拱手道:“多谢高僧救命之恩。我乃乌蛮人孟林,父亲孟平在临死之际让我到乌蒙山,寻找大伯孟凡,我们在大山之中寻找了一个多月,吃尽千辛万苦,哪有踪影,只好下山四处寻觅,误闯入这蛇的王国,请大师指点迷津。”
老和尚道:“你父亲可告诉过你,你那大伯是什么人?”
孟林:“他说人称天罡星,是一位高人。”
老和尚:“他还说了什么?”
孟林:“现在僰人兴起,乌蛮人有难,只有请回大伯才能挽回乌蛮覆灭之灾。”
老和尚:“他真的这么说?”
孟林:“他就是被僰人惊吓而死的,临死前对我说的这些话。”
老和尚仰天:“他死了?真的死了么?”
孟林见老和尚问得十分详细,暗想,这老和尚大概就是我要寻的大伯了,见他仰天长叹,忙道:“死了,我爹已死了。”
老和尚望了孟林一眼,点了点头道:“不错,你是孟林,我就是你要找的大伯,天罡星孟凡。看来在劫难逃,我只有违背诺言,跟你走一遭了,我不能看着我的族人遭到灭顶之灾。”
天罡星静修多年,在得道高僧的凋教之下,有呼风唤雨,移山倒海之能,因多年居住在竹海龙吟寺,长期与蛇为邻,除了研制出了治蛇伤的灵药外,还练就了一套能趋使蛇虫毒物的本领。他随侄儿回到戎州都长街的大都都衙内,阖府上下昼夜欢庆,把天罡星孟凡捧为活神仙,成了大家希望和救星。
天里星孟凡自持本领高强,也过不惯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急于为弟弟报仇,没过几天,就要孟林发兵去攻打僰侯国。孟林立即向戎州府官禀明,愿以自己的乌蛮兵作为先头部队,前去剿灭目无朝庭,举旗复国造反的僰人。那府官与总兵刘挺,自然欢喜不动一兵卒就能平息造反的僰人,当即命令了大都都孟林的进剿僰人。
孟林立即与天罡星孟凡,带领五万乌蛮兵,浩浩荡荡地杀向僰人聚居的洛表和上罗坝。天罡星孟凡见侄儿这样兴师动众,大不以为然。当大队人马到了离格表十多里,安营扎寨下来,天罡星孟凡对侄儿说:“孟林,今晚我就施法,让洛表的僰人通通离开,明天你就兵不血刃地占领洛表镇就行了。”
孟林自然高兴,恭恭敬敬地道:“侄儿这就先谢过伯父了。”
当夜,月朗,天罡星孟凡步出营帐,对着洛表镇双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词,只见平地飞沙走石,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天昏地暗。随着风雨雷电,蛇蜥、蜈蚣等各类毒物,潮水般涌向洛表镇。一个更次后,孟凡没法回到营帐调息,孟林见伯父脸色苍白,一声不吭地坐在一旁陪伴,心中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不知大伯作法是否赶走了洛表的僰人。
东方出现鱼肚色,天罡星孟凡才吐了一口浊气,睁开眼睛,望了侄儿一眼说道:“你可以占领洛表镇了。”
孟林的五万乌蛮兵浩浩荡荡进人格表镇,只见遍地是蛇、蜥、蚁、蜈蚣、鼠的尸体,臭气熏天,令人作呕,却不见一个僰人的尸体。天罡星孟凡见状大惊失色,忙取出身上的药瓶,让孟林给几十位乌蛮千户各吞了一颗药丸,以防中毒。
孟林道:“大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天显星道:“实话对你说,我昨夜施法碰到了对手,我们打了过平手。想不到他们也有高人相助,这局面我也没料到。”
孟林犹如当头淋了一盆凉水,见大伯那憔悴苍白的脸色,无可奈何地下令清除这些毒物的尸体,暂时撤出这座令人恐怖的小镇。然而,一切都迟了,许多蛮兵都中了毒,五万人马几天之内,有的拉肚子、有叫头痛、有的倒床不能站立,一批批无缘无故地死去。大都都孟林不敢责怪天罡星,只好含泪下令撤兵,五万人,只回去了几千残兵。
天罡星孟凡留了下来,满腔悲忿地寻找对手,要捞回面子,要报复、要泄岔……。他那里知道,龙女敖慧兰、哪吒是哈旦、哈辰、哈芳他们的保护神。龙女算定天罡星歹毒,会施邪术,趋毒物来残害僰人,早叫居住在洛表的僰人撤到了麻塘坝的山崖上,自己留在镇内专侯天罡星。那天傍晚,龙女带着孙女哈芳,烧了几堆火,让那烟子迷住天罡星和乌蛮军,认为镇上炊烟缭绕,人还在镇上。
二更时分,天罡星施法,龙女念他平日好善乐施,救过不少被毒物咬伤的人,只让他知难而退,没有伤他。对于他趋赶毒物进镇,龙女也不愿亲手杀害这些生灵,只让孙女哈芳在镇内街上倾倒了一些精、一些盐、一些醋,那些毒物进人镇上,各自沾上不同的食味,便互相撕咬至死才罢休。这叫做害人反害已,使乌蛮兵不战而亡,身受其毒害,只有灰溜溜退兵。而天罡星孟凡也弄得灰头土脸,不思悔改,执意要报复。
龙女敖慧兰虽然没有亲手杀死儿万乌蛮兵,但是也有责任,伤了天和,南海龙王受到玉皇大帝:“教女不严,以伤天和”的谴责,被父亲南海龙王召回南海闭门思过去了。临走之时,告诫孙儿、孙女:“天罡星孟凡还会来报复,他善趋毒物,千切小心。”
天罡星孟凡已尝到苦头,知道僰人中有比自己高强的能人,不敢冒然下手,成天象一个野鬼游魂,在洛表、上罗坝、九丝山下一带游转,寻找机会进行报复。无奈,哈且兄妹谨尊祖母的告诫,处处防范,使天罡星一时难以下手。
不久,哈渔郎死了,哈旦兄妹把祖父的尸体,以国礼安葬在上罗坝。谁知,头天埋好,第二天便被刨开,尸体被咬得七零八落,哈旦令人重新埋过,埋人的人回来后都中毒死了。这种事接连发生了好几次,许多老人的坟都被刨开。阿旦兄妹感到奇怪,怀疑是天罡星干的,却又没有证据,便令人日夜守护,看究竟是谁在捣鬼。

一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哈旦亲自来到一座坟旁边,突然发现一股白蒙蒙的雾气向他站的地方涌来,他明白这一定是有人在捣鬼,悄悄拔出佩刀,待那白雾离自己两三步时,突然大吼一声:“妖孽!那里逃!”随及举起鬼头大刀向白雾中乱挥,一颗血淋淋的狗头滚了下地,狗血喷了哈旦一身,哈旦被那狗血喷得倒退几步,一屁鼓坐在地上,顿时感到头昏目眩,心中明白,这狗定是那天罡星孟凡所变,现在斩杀了这歹毒的和尚,自己就是死了也值得。当人们赶到哈旦身边时,哈且己经被那毒血攻心,死在那坟边,和哈旦在一起守坟的僰人,没有一个活了下来。
哈旦死了,哈辰、哈芳悲痛不已,二人把大哥身上的血污冲洗干净,却没有立即下葬,他们怕这几位亲人的尸体,象爷爷和其他老人的尸体一样,埋下后又被猪拉狗扯,暴尸荒野,连死后的灵魂也得不到安宁。
哈辰与哈芳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去问太子爷哪吒怎么办。哈辰怕乌蛮人得到哥哥哈大王死讯会乘机前来报复R>哈芳驾起祥云,很快就到了翠屏山,她在哪吒庙前降下云头,哪吒的两个童儿早已守候在庙门口相迎,其中一个道:“三公主,家师因赴灵山群仙会去了,与你下一道示谕,你拿去自然会排忧解难。”
三公主哈芳接过那张黄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对门坡上树青青,
凿空整木寄我身。
高挂岩上避狗扯,
儿孙后代享太平。
哈芳见了纸上谒语,心中一亮,辞别了两个童儿,如风一般飞回上罗坝,把太子爷的谒语交给了二哥哈辰。哈辰把族中的几位老人找来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麻塘坝山明水秀,中间一条溪水,当地人叫僰溪可灌溉坝中田地,两边悬岩峭壁正好存放棺木。
哈辰立即令人把大哥和几位死者的尸体运到麻塘坝,派了几十个青年到对门山的马桑林中,伐木做独木棺,自己和三妹到那高耸人云山崖,去寻安放棺木的地方。二人走到一个岩边,见一处绝壁上凹了进去,上面的岩石状如华盖,决定把大哥安葬在那绝壁“华盖”下,这里又避风又遮雨,人畜野兽都上不去,又符合大王的身份。兄妹二人意见一致,立即飞到绝壁上,打了几根桩桩,以便存放大哥的灵枢。
独木棺做好以后,哈辰兄妹把大哥和另外八位死去卫士的尸体装殓人棺,然后点燃九堆大火,敬祭了天地、神灵祖宗,率领族人打起铜鼓、唱起祭歌,把棺木抬到选定的地方。
众人抬头一看,都傻了眼,开天般高,还在云雾中,棺材那么重,哪个弄得上去?
哈辰与哈芳打了一个眼色,一人伸出一只手抬起棺木,冉冉飞起,飞到高处象两只岩鹰,放好棺木又飞了下来。
事后,哈辰追封随大哥守坟而死去的八位卫士为大将军,后人永继其位享其奉禄。并在悬岩上画了九颗鲜红的朱砂印,以示身份尊贵。至今,那九颗印仍然完好留在那岩壁上,人们就称那里叫九颗印。这存放棺木的悬岩尤如两只雄鹰,宿集了无数山鹰,护卫着哈旦遗棺,人们就叫这里为“老鹰岩”。
于是,点化身边亲随,如法泡制,抬起第二口、第三口棺材飞身上岩。至此,这些能飞的人,被称作白人子,永世守护在麻塘坝,苏麻湾、和九丝山几处僰人悬棺墓地。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僰人会飞的美丽传说。
幽瞳看的正入神,突然他的手机响了,是司马俊男打来的。
“俊男啊,有什么进展啊?”
“幽瞳,你能不能将现场发现的古针拿过来一枚,通过对照片的分析,初步断定这枚古针应该是用于密封棺椁用的,似乎年代很久远,我们需要对它的年代做进一步的鉴定。”
“好吧我下午给你送过去,哦对了,关于僰人悬棺的传说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啊,可信度我看很小啊。”
“所谓传说就是人们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故事,既然能一代一代的传下来,那么就证明当时真的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当然其中不乏有很多虚夸的成分,毕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经过很多人的口诉,虽然可信度渐渐变小,但是你只要依据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然后再抛开神话色彩,或许就能找到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历史学中的一些最基本的研究方式,只要是与历史有关的东西,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所以不能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不然真相永远都不会出现了呵呵,这是我们历史学的范畴,你这个老外行不会懂的,你还是快点关心一下你心上人和悬棺的事吧呵呵”
“哦,我正在看呢,那我们下午见吧再见。”幽瞳挂了电话,又将目光移到了下一篇文章上“徐福”
徐福,即徐巿(注意,是“巿”〔ㄈㄨˊ〕〔fuˊ〕而不是“市”〔ㄕˋ〕〔shiˋ〕),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当时的著名方士。其家乡现还不太明确,一般认为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一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人,一说青岛胶南市人。
福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的“秦始皇本纪”和“淮南衡山列传”(在秦始皇本纪中称“徐巿”,在淮南衡山列传中称“徐福”)。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西元前219年,徐巿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巿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以及已经预备的三年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巿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西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巿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来到“平原广泽”(可能是日本九州),他感到当地气候温暖、风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来自立为王,教当地人农耕、捕鱼、捕鲸和沥纸的方法,不回来了。
后来各史书对徐福出海一事都有所记载,只是对所到达的地方说法不一。《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后汉书》“东后汉书夷列传”、《括地志》等书记载为直洲,但具体方位不详。到了五代的后周时,僧人义楚在《义楚六贴》的“城廓•日本”中,首次明确提到徐福最终到达的是日本,今日的秦氏(日本古代渡来豪族。)为其后代,并说徐福到达后,将富士山称为蓬莱。
龙口的传说
2200多年前,秦始皇取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为了永久享有这样的权力,他妄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不断派人去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一次,在秦始皇到泰山封禅完后,东巡路过龙口——当时还叫作黄县,在当地一把手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晋见了皇上,并随团继续考察。到了琅琊(今胶南)的时候,徐福正式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但没多久,徐福就回来了,说,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美好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遂派500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
第二年,泰始皇再次东巡,顺便来找徐福,虽然路上遇到了刺客张良用大铁锤袭击,但躲过一劫的他仍按原计划到达琅琊,可惜没见到徐福。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他的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但是海上有大鱼护卫仙山,功败垂成。这次,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蛟鱼搏斗,杀了条大鲨鱼,兴冲冲的回去了,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但是,他还是没有等到仙药,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了,他的手下为了篡位,密不发丧,全国人民都不知道,没有了借口的徐福一时也骑虎难下,于是在公元前210年,他带着浩浩荡荡的求仙团队漂洋过海,寻找虚无缥缈的三神山和灵丹妙药。从此,再未回到中原。
这个故事在龙口是家喻户晓,但它到底是真还是假?徐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么?
徐福,古称徐,以方士为业。古代的方士虽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为生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但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懂得诸如医药、炼丹术、占星术、航海术等科学技术,他们的行业特色决定了上可以接触帝王贵族,下可以联系平民百姓,在当时社会上是比较受瞩目的一群。而徐福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自战国至汉初,山东沿海的方士入海求仙风盛,多是为了迎合统治者长生不老的愿望。
但关于徐福东渡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他屡次出海,没求到仙药,却依然能在秦始皇的暴政下安然无恙。为何他能逃脱,而和他同时代的其他方士却因求药未果而被驱逐呢?龙口市文化局副局长、龙口市徐福研究会办公室主任曲玉维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徐福当时的才能卓著,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他的东渡之旅不仅仅是求仙药这么简单,还有其他政治目的。
求仙药说。这是目前最为通行的说法。在秦代方士是很流行的。在齐地和燕地,这样的方士很多。战国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时,便有大批齐、燕方士入海求蓬莱仙药。和徐福同时代的方士也有很多,像卢生、韩终、侯公等。徐福作为方士中最著名的一个,为始皇入海求药,是可能的。
避祸说。“秦始皇暴政,一部分人敢于揭竿而起,另一部分人就消极抵抗,在沿海地区,就有很多人向海外移民。徐福是知识分子,他不满秦的暴政,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表面上热衷于寻找仙药,实际上是寻找合适的机会移民。”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朱亚非教授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汉书》中说:“徐福、韩终之属多赍童男女人海,求神采药。因逃不还,天下怨恨。”唐代诗人汪遵《东海》诗也写道:“漾舟雪浪映花颜,徐福携将竟不还。同舟危时避秦客。此行何似武陵滩。”作者把徐福入海不归比作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的武陵郡渔人避秦乱而移居桃花源之事。
复仇说。也有人认为徐福东渡是为了报秦亡齐国之仇,消灭族之恨而策划的一次叛离始皇恶政统治的行动。
海外开发说。当时邹衍的大九州观点十分流行,认为在海外还有很大的疆土。邹衍的大九州学说引导和鼓舞沿海的航海家、探险家积极地开发海外。秦始皇所向往的正是:凡是日月所照的地方,都是他的疆土;凡是人的足迹所到达的,都是他的臣民。于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就打着求仙药的幌子,派徐福出海,实际上,却是为了实现自己疆土四至的理想。《吕氏春秋·为欲篇》也指出了当时秦国统治者的理想:“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东至扶木就是东至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这应该就是秦始皇对国家版图的宏伟目标。因此,“秦始皇东巡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东至扶桑的理想,而徐福探海东渡正是实观始皇理想宏愿的具体行动。直到后来,秦始皇老了,身体渐渐不行了,才更偏向于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曲玉维说。
徐福东渡何处
但是,秦始皇最终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丹药,而他满怀希望派出的求药团也一去不回。徐福带着三千人的队伍,长途跋涉,寻找传说中的三神山,最终,找到了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立为王,再也不愿意回家乡了。《史记》中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那徐福最终去了哪里呢?
徐福东渡是否到了日本,这是诸谜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有学者认为,三神山一般是指日本国。日本还保存有很多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登陆地、徐福祠、徐福冢、徐福井等。其佐贺市、新宫市等地都被传为是徐福当年登陆日本的地方。但也有学者认为徐福最终的目的地是韩国。因为韩国也有有关三神山和徐福东渡的传说和曾活动的遗迹。此外,还有说去了南洋的,也有说到了海南岛的,更有说到了美洲的。这种说法认为,徐福东渡是先到了日本,后来又到了美洲,并在美洲自立为王不归。檀香山遗留下带有中国篆书刻字的方形岩石,旧金山附近有刻存中国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这些古代文物是当时徐福这批秦人经过时所遗留的。而墨西哥湾地区有批居住山区的黄种人,据称是秦采药人的后代。
曲玉维认为,徐福历经十年的准备,而且从小生活在沿海,一定会选择一种安全可行的航海路线,一方面要保证淡水和粮食的供应,一方面要避免大的风浪,所以他决定沿岛而行,最终的路线便是:从家乡北海岸的黄河营古港启航东渡,经辽东半岛到朝鲜半岛,最后到达日本的北九州。
两千多年来,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依然争论不休。因为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其他地方,他们都怀念徐福。感激徐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在这些地方,世代传说着徐福教当地人种水稻、凿水井、制造农具、传播医药、纺织等知识的故事。尤其在日本,徐福集团的到来,给日本带去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日本从一直徘徊中的原始社会推向了奴隶社会。于是,两千多年前徐福那次复杂的东渡,虽然让他如履薄冰,但是今天却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那次东渡成了中、日、韩友好交往的开端,徐福也成为三国人民友好的化身。”朱亚非说。
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徐福其人以及东渡之事的研究,始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两千多年来,历朝历代都曾有人在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
在近现代,早在“五·四”运动前夕的1918年,陶亚民先生首先发表了《徐福事考》一文,王辑五先生把研究徐福与研究中日海上交通史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当时一些著名史学家,如汪向荣、卫挺生等,也参与了这一研究。1981年,汪向荣先生再论“徐福东渡”,又重新掀起了徐福研究的热潮,而且一改其年轻时认为司马迁在《史记》里只是原原本本地记载了“方士们的不真实的宣传”,认为“徐福是实在的人物,他的入海是为了逃避始皇帝的虐政,是有计划的海外移民。”他还指出:若对中日关系史和日本古代史发展过程进行认真观察、探讨的话,也不能轻易地否定这一传说。近二十年来,这一研究取得了不少瞩目的成绩。一些中国有影响的史学元老和中青年史学工作者也对这一课题颇感兴趣。如复旦大学的吴杰教授、辽宁大学的孟宪仁教授、天津社科院的王金林教授、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的王勇教授等,都曾立著论述。另外象台湾的彭双松教授、日本的梅原猛教授、壹岐一郎教授、水野明教授等也都对这一课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由于《史记》对徐福求仙事的记载“语焉不详”,使得这个历史事件成为一宗千古疑案,史学界不少人把它看成是一只烫手的山芋。近些年来,虽然有人试图从考古学、人类学、航海史等多角度来佐证这一历史事件,但很难有突破性的进展。要说认同,只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确有徐福其人,二是确实下过海。至于其出身在何处,在哪儿出海,出过几次海,东渡的目的是什么,最后到的“平原广泽”究竟是什么地方,这一切还都是目前争论的焦点。因此,有些史学家就提出,单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徐福与日本的关系,容易陷入空论与臆测。
幽瞳揉了揉酸涩的双眼,幽瞳反复的看了三遍,他怎么也无法把两个内容联系起来,僰人与徐福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而依萍又为什么会收集这些资料呢?幽瞳深深的陷入了沉思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