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王巧雨迷谷村订终身
赵大下水情急曝
日出日落有时分,人情事故乱纷纭
聪明玩世且得意,有时世事也玩人。
王老夫人的外甥张子仪,为了生计,近年在百里之外的唐山鱼市街,与人合伙开了一间水产店。因为忙于营业,很少回家。自从舅父王菊圃过世以后,也未能到胡家庄来看望舅妈,心中总感内疚,这年中秋节前夕,他由唐山稻香村南味店买了一只板鸭,又在瑞华馨糕点店买了二斤月饼,匆匆来到胡家庄。
他走进舅妈的院子,就感到和前几年有了很大变化。原有的瓜棚改种了葡萄架,原来的空地,都种上了各种绿油油的蔬菜,二门楼和院墙上,爬满了南瓜秧,整个庭院都立体绿化了。见景生情,他油然想起了“人勤地不懒”的民间谚语,也联想到其中定有冯二的功劳。他在庭院第一个见到的是大表妹王巧慧,她的气色很好,只是肚子明显大了,三表妹王巧雨也出落的是个大姑娘了,唯独老舅妈不如从前精神了。
王老夫人见到外甥高兴地说:“哎呀!你年龄也不小了,知道你在外经商很忙,真难为你老远的来看我。”张子仪坐在葡萄架下,接过巧慧递给他的扇子说:“咱们农村人有句话‘猪往前拱,鸡往后刨’,都是为了生活,不过,我不能因为舅舅不在了就忘了你老人家,看看也就放心了。”王老夫人说:“你说的很对,像我这个年纪,身体也不好,咱们娘俩是见一次少一次了。”张子仪岔开话头说:“我听家里人说,二表妹王巧云在天津毕业后就分配工作了,而且最近又在天津结婚了,我未能向她祝贺,肯定会不满意我吧?”王老夫人说:“你不必顾及这件事,如今的年轻人,多数不懂家法和礼法,啥事都敢自己做主,男的是自己选的,结婚是自己定的,只是给了家里一个通知,这件事若在咱们农村,人们就会笑掉了下巴。”张子仪问:“咱们家里去人了吗?”王老夫人说:“提起这件事,当时真有点为难了,家里不去人,巧云掉在火坑里,咱们也不知道,想去人,咱们家里又都是女的,上不了场面,最后,还是我家叔叔王润圃出的主意,让她大姐夫去了。据冯二回来说,婚礼是在一个大饭店办的,也没有‘拜天地’,只是吃顿饭,登了报纸就算办了。”张子仪听了舅妈的絮叨后笑着说:“舅妈你还是旧思想,咱们农村办啥事都是按照老规矩,老套子,祖祖辈辈办事都是照葫芦画瓢,几百年不变。大城市开化早,办事都喜欢新潮,他们那样办,就叫文明结婚。”
王老夫人正在和张子仪说话间,冯二由地里干活回来。他看到表兄张子仪是第二次。这次他端祥出张子仪是白净子脸,眉清目秀,头上已经有了少许白发,很像个文化人,又像个商人,总之不象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他看到巧慧和巧雨正在做饭,洗了手后就由葡萄架上剪下两大串带着白霜的紫玫瑰香葡萄,冲洗后放在张子仪面前笑呵呵的说:“表兄,你先尝尝自家的产品,肯定比在城市买的新鲜。”张子仪笑着向冯二说:“我刚才听说巧云在天津结婚,你一个人全权代表的去了,喜事办的还可以吗?”冯二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的笑着说:“妈妈年龄大了,身体太弱,禁不住劳累,巧慧正赶上怀孕,怕人家忌讳,巧雨是个女孩子,怕人家不重视,因此就派我这个土老冒去了。”张子仪说:“这样也好,免得兴师动众的两家都麻烦。”冯二说:“参加婚礼的人不多,可是看样子都很斯文,就显得我有点土气,真有点让我有些发窘,可是他们对我都很客气,把我和新郎的父亲推让到上座,还说了许多请我转告家人放心的客气话,参加这样新式的婚礼,我还是第一次。”
张子仪和冯二说话间,王老夫人若有所思的对张子仪说:“子仪,你这次回来的正好,有些心里话我想对你说,自从你舅去世后,家里剩下的都是女的,虽然有冯二在,他是外地人,在庄里人际关系方面还没有根基,他也怕得罪人。就在巧云结婚前不久,庄里有名的无赖胡连庆,就曾经托本村一个叫赵大下水的媒婆向咱们巧雨求婚。赵媒婆一提胡连庆,我的气就不从一处来,可是如何应对这件事,我就懵了。也巧,当时正赶上我的小叔子王润圃和他媳妇在场,是他们东拉西扯的逗趣,才帮我解了围。现在我最愁的是尽快给巧雨找个合适的婆家嫁出去,我死也就安心了。”巧慧插话说:“表兄你可能不知道,这个胡连庆,就是咱们滦州衙门胡帮审的儿子,他仗着老子有钱有势,游手好闲,是个挑逗妇女的班头。原来他无端的休了个媳妇,后来又逼死一个媳妇,现在三十多岁了,他看上哪个女人就睡不着觉,胡家庄的姑娘媳妇在门口买东西或是乘凉,看见他走过来,都吓的往家里跑。”
张子仪听了舅妈和大表妹的叙说,心里也有些沉甸甸的,他说:“对胡连庆我不了解,可是我听说那个胡帮审早就下台了。我却想听听你们对巧雨的婚姻有啥条件?”王老夫人说:“论条件很好说,你也知道,你舅当年给巧慧定亲时,就曾经搬出了孔夫子选女婿的故事,弄的我们一头雾水,现在我才明白,就是不高攀,不图财,只要人好就行。”

张子仪回到自家狗子庄,把去胡家庄看望舅妈和三表妹王巧雨找婆家的事,详细的向媳妇赵氏说了一遍。赵氏思量了一下说:“这半辈子我还没做过一肩担两家的事。其实,我家四大伯有个独生子,叫赵成武,也二十岁出头了,他小学毕业后,就子承父业,到开滦赵各庄煤矿做工去了。我四大伯离开煤矿后就同四伯母在家种几亩地,家中很清净,我想三表妹找这么个主也不错,就是离家远些。”张了仪听了感觉也不错,就半正经半玩笑地说:“离家远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好就行。你从迷谷村来找我,不是也没嫌远吗?”赵氏说:“你别太得意了,那是媒人给我爸妈灌的汤太多了,硬把我勾来的。”
赵氏的娘家在滦州的迷谷村,人们口头叫白了迷糊村。这个村离狗子庄三十余里,离胡家庄也有二十余里。滦州人都夸自己的家乡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确不完全是夸张。这个鲜为人知的迷谷村,也有它不平凡的历史。论环境,这里群山叠翠,沟壑连绵,有宛丘,也有平原,在古代它是孤竹国城的前沿屏障。相传春秋时代,齐国宰相管仲跟随齐恒公征伐孤竹国时,他们走到这个地方,正值天黑风大,军队迷了路,在万分焦急中,管仲提出,让几匹先进入这个地方的老马在前边走,战士们跟着马走,这样结果走出了迷谷。因此,这里的先住民们就把这个村叫迷谷村。“老马识途”的典故,就出在这里。王巧雨的婚事,经过张子仪夫妻的穿梭周旋,终于和这个村的赵成武定下来。
春秋多佳日,王家院子里的柿子树,黄澄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王老夫人到流水,请了迷谷村的亲家翁和外甥张子仪夫妻,在家中办了一桌定亲宴,刚吃完饭,就听到外边街心传来阵阵的吵闹声,原来是赵大下水唯一的儿子小栓也要订婚,女家一定要五十块银圆的彩礼,不然就告吹。她没有这个实力,就去找胡连庆,想借钱解决燃眉之急。他们在家里已经谈了很长时间,胡连庆不肯松口,赵大下水情急之下,就把他拽到街心闹起来,她扯着嗓子喊道:“胡连庆,你想媳妇的时候,就躺在我家死磨硬泡的不走,恨不得叫我把大姑娘立刻就给你找来。现在我用着你了,你就不肯出一点血,以后你还想不想求我?”胡连庆的脖子鼓着青筋说:“你是保媒拉纤的专业户,这几年你借口给我找媳妇,把我家的筷子都嗍细了,还花了许多钱,可是到今天一个都没给我说成,我有钱也不借给你。”赵大下水争辩说:“姓胡的,你应该清楚,不是我不给你使劲,而是你要求太过分,其实,给你找的姑娘都不错,可是,年龄小的,你说小毛丫头不懂事,超过二十岁的你嫌老,胖一点的你嫌肥,瘦一点的你嫌没肉。你应该撒泡尿照照你自己,生就一块猪腰子脸,长着一双蛤蟆眼,哪枝鲜花愿意插在你这块牛粪上?”这时,胡连庆也气呼呼跳着脚吼道:“老母狗!我也告诉你,啥样的女人味我都尝过,今后你把天仙女送给我我都不要!”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争吵,引起围观人阵阵的笑声。
赵大下水感到没办法再和胡连庆争论下去,就和疯人似的向村头一个大水坑跑去,要寻死。这时,徐大仙拾柴回来,正和他走个对头,徐大仙问:“你的脸色怎么这样不好?想往哪去?”赵大下水灵机一动说:“我正想去找你。”徐大仙问:“你找我有啥事?”赵大下水说:“儿子要结婚,我手头没有彩礼钱,想找你借点钱。”徐大仙眉头一皱说:“这可难了,你也知道,前些年因为城里那个大小姐的事差点吃了官司,现在我吃饭都成问题,我哪有钱借给你呀?”赵大下水说:“你没钱就去给我借,就当是给你儿子定亲。”徐大仙把眼一瞪说:“你怎么这样说话?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老婆孩子,是你的儿子,凭啥当我儿子?”这时,赵大下水破釜沉舟的说:“徐大仙,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你忘啦?我结婚四年没孩子,找你去看病,你说骡子是一辈,是给你拉车的大青骡子把我给了,你说能把骡子的精气赶走。那天你拿着鞭子让我躺在炕上和你附体,我当时很害羞,怕让人知道了我没脸见人,可是为了治病,我听了你说不能讳疾忌医的话,我闭上双眼就任你摆布了,结果弄的我全身像散了架似的。为了脸面,我永远没敢吱声,我们那口子,直到他死,也不知道我不生孩子是他有病,还认为儿子是他生的,这件大事你不能不承认吧?”徐大仙一听,忽然想起当初是有这宗丑事。没想到近二十年前的旧孽,现在又遇到了讨债人。他顿时两眼一黑,晕倒在地。欲知后事,请看下回。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