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节:认真,不要太苛求自己(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俗话说:“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现实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都不宜过于苛求,否则会使自己生活在孤寂和焦灼之中。生活的目的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而不该盯着不完美、不理想的事物苦苦折磨自己。就像工作,如果只发现其职业的不足与缺点,而不善于发掘它的闪光点和长处,就难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块天地。
工作勤奋是好的,但不要变成“工作狂”,因为“工作狂”也是一种病态,“工作狂”往往有一种极端追求完美的心理,任何事情都要做到最好,只有这样心理才能获得安宁。可是“工作狂”往往感到压力大、焦虑、身心疲惫,有些人年纪轻轻就患上各种心身疾病,甚至导致“过劳死”。在“工作狂”的内心里,常常隐藏着偏执和自我压抑。他们不敢面对自己在生活和爱情世界里的需要,不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东西。
完美主义倾向常常表现为:不允许自己在公共场合讲话时紧张,一到发言时就拼命克制自己的紧张,结果越发紧张,形成恶性循环;不允许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一般,他们一定要做得最好,可事实经常是把自己累得够呛,工作却未必如想象的那般好……想把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做得非常完美的人,一般不会是一个强者,他们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害怕缺憾。完美主义的问题正是在于“恐惧缺憾”,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

虽然,一个人追求完美是他的自由,但是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过分追求完美的心态对人的身心伤害很大。很多职场中人都是追求完美主义的人:工作做得得心应手,一路高升;与上下级相处融洽,在纷繁的人事关系中游刃有余;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事前会做出合理安排,不出差错;多年来一直保持苗条身材……
虽然这些完美主义者在生活中因为不知疲倦地追求成功,而受到众人羡慕和敬佩,但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实际上并不是他们在最好状态下出现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本可以获得更大的成就。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因为追求完美,他们往往因为无止境的失望和沮丧,延迟并降低了自己的行动能力,错失良机。而一个心态健康的人,能持续保持稳定的状态,以灵活理性的反应处理突发情况,客观地看待困难和挫折,量力而行。
完美主义者即使事情最终成功地完成,也还是不会快乐,他们更在乎的是:“那又怎么样呢?”“接下来的事情能成功吗?”这样的心态是疯狂的。早在1996年,心理学家保罗?海威特和乔丹?弗莱特共同对103位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他们发现,这些患者都是对自己提出很高要求的人,他们追求十全十美,以至于心态越来越抑郁,而患上抑郁症,不得不接受治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